湖州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考試《新聞與傳播專業基礎》考試大綱
一、考試性質
《新聞與傳播專業基礎(代碼440)》(以下簡稱《專業基礎》)是新聞與傳播碩士(MJC)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的科目之一。《專業基礎》考試要力求反映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專業學位的特點,科學、公平、準確、客觀地測評考生在新聞與傳播學的基本知識素養,以有利于選拔出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入學,為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與傳媒產業的發展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法治觀念和國際視野、具有較強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的新聞傳播專業人才。
二、考試要求
測試考生對新聞傳播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的掌握情況和運用能力。
三、考試內容
第一部分 新聞理論
(一)緒論
1、新聞學的形成與發展
(1)世界新聞學的形成與發展
(2)中國新聞學的形成與發展
(3)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形成與發展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最新成果
2、新聞學的概念、內容及地位
(1)新聞學的研究對象及研究內容
(2)新聞理論的研究對象
(二)新聞
1、新聞的起源與本源
2、新聞的定義及其基本特征
3、新聞與其他意識形態的異同
(1)新聞與信息
(2)新聞與輿論
(3)新聞與宣傳
(4)新聞與歷史
(三)新聞傳播
1、新聞傳播的基本要素
2、新聞傳播的基本流程
3、新聞傳播的基本規律
(四)新聞價值與新聞選擇
1、新聞價值
(1)新聞價值理論的產生及其社會背景
(2)新聞價值的定義及其構成要素
(3)新聞價值取向的影響因素
(4)堅持正確的新聞價值取向
2、新聞選擇的標準
(1)新聞價值標準
(2)新聞宣傳政策選擇
(3)新聞倫理及法規選擇
(五)新聞真實性原則
1、新聞真實性原則的內涵
2、新聞真實性原則的要求
3、新聞失實的產生原因
4、防治新聞失實,提高媒體公信力
(六)新聞專業主義理念及客觀與公正原則
1、新聞專業主義理念及其要求
2、客觀報道原則的內涵及要求
3、公正報道原則的內涵及要求
4、堅持客觀公正與立場傾向的統一
(七)新聞出版自由與媒體的社會責任
1、新聞出版自由
(1)“新聞自由”口號的由來
(2)新聞出版自由的具體性和相對性
(3)資本主義新聞出版自由的實質
(4)我國社會主義新聞出版自由的性質和特點
(5)馬克思主義新聞自由觀
2、媒體的社會責任
(1)“社會責任理論”的產生及其社會背景
(2)“社會責任理論”的貢獻及局限性
(3)媒體社會責任的內涵及要求
(4)“公共新聞學”的產生及內涵
3、堅持新聞出版自由與媒體社會責任的協調統一
(八)新聞輿論監督
1、新聞輿論監督的內涵
2、開展新聞輿論監督的基本原則
3、開展新聞輿論監督與“以正面宣傳為主”原則的協調統一
(九)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和基本方針
1、黨性原則是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的根本原則
(1)社會主義新聞工作黨性原則的產生與發展
(2)社會主義新聞工作黨性原則的基本要求
2、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的“三為”方針
(1)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立場
(2)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方向
(3)不斷提高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的自覺意識
3、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三貼近”原則
(1)“三貼近”原則的內涵
(2)“三貼近”原則的基本要求
4、堅持新聞輿論正確導向、提高新聞宣傳效果
(1)堅持新聞輿論正確導向的基本要求
(2)提高新聞宣傳效果的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 傳播理論
(一)傳播的定義、特點與社會功能
1、理解傳播媒介
(1)傳播的含義與類型
(2)傳播的過程與要素
2、傳播媒介的界定與分類
(1)傳播媒介的界定
(2)傳播媒介的類型
(二)媒介的社會功能
1、守望與預警的功能
2、協調與商討的功能
3、傳承與教化的功能
4、娛樂與商業的功能
(三)社會中的媒介
1、社會制度與媒介環境
2、科學技術與媒介發展
(四)媒介的形態與發展
1、媒介形態的歷史沿革
(1)口語傳播
(2)書寫傳播
(3)印刷傳播
(4)電子傳播
(5)數字多媒體傳播
(6)媒介形態沿革的規律與特征
2、傳統媒介及其傳播特征
(1)報紙及其傳播特點
(2)廣播及其傳播特點
(3)電視及其傳播特點
3、互聯網及其傳播特征
(1)數字技術與新媒體
(2)網絡傳播的媒介特征
(3)網絡傳播的主要類型
(五)媒介的受眾與效果
1、媒介的受眾
(1)“大眾”與大眾社會理論
(2)“使用與滿足”——一種受眾行為理論
2、媒介的社會影響
(1)媒介與政治輿論
(2)媒介與經濟發展
(3)媒介與社會文化
(4)媒介與國際關系
3、媒介的效果與效果理論
(1)大眾傳播與環境認知——“議程設置功能”理論
(2)大眾傳播、社會心理與輿論——“沉默的螺旋”理論
(3)大眾傳播的潛移默化效果——“培養”理論
(4)大眾傳播與信息社會中的階層分化——“知溝”理論
四、考試題型與分值
考試題型: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材料分析題、應用題(以上題型不一定同時出現)。
分數比例:名詞解釋、簡答題約50分;論述題、材料分析題約占70分;應用題約占30分。本科目滿分150分。
五、考試方式
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由我校自行命題,考試時間3小時。
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目:
1、郭慶光:《傳播學教程》(第2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2011
2、李良榮:《新聞學概論》(第6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
拓展參考:
新聞傳播專業學術期刊論文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