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學院是國家公辦、外交部唯一直屬、外交部和教育部兩部共建的小規模、高層次、特色鮮明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被譽為“中國外交官的搖籃”。外交學院于2017年躋身全國95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于2022年進入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我院2023年繼續面向全國招收金融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
外交學院國際經濟學院承擔金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國際經濟學院分別自1998年、2009年起招收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專業本科生,自2004年、2019年起先后招收世界經濟專業碩士研究生、金融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研究生培養和金融學科教學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畢業生的就業層次高。我院金融碩士以高起點、國際化為要求,旨在培養專業精通、視野開闊的復合型國際化金融人才。2022年4月,我院金融碩士專業學位項目入選注冊金融分析師(CFA)協會大學聯盟項目(University Affiliation Program,簡稱UAP)。在名校林立、高手如云的CFA投資分析大賽華北賽區,外交學院連續四年獲殊榮,金融碩士生在近三年的比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兩屆畢業生已順利畢業,金融機構、金融監管機構、國有企業、機關事業單位是主要就業方向,有學生進入外交部從事外交工作,有學生繼續深造攻讀博士學位。
一支專業水平高、責任心強的專職教師隊伍與來自監管機構、央行、各大金融機構總部以及境外機構的業內專家為學生聯合授課,靠近北京金融街的優越地理位置為學生實習、求職提供了絕好便利,外交學院的國際化優勢讓學生們站得更高更遠,畢業生在各行業、各崗位的優異表現持續為學校品牌增值,外交學院金融碩士值得優秀的你選擇!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嚴格按照金融專碩的培養方向和基本要求,結合外交學院的英語優勢和國際化特色,為金融機構和金融管理部門培養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充分了解金融理論與實務,系統掌握投融資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術與操作、金融產品設計與定價、財務分析、金融風險管理以及相關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具有全球視野,適應中國參與金融全球化要求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金融專門人才。
經過兩年的學習,學生應當具備如下能力:
(一)牢固掌握金融學科所必備的理論與專業知識;
(二)能應用所學理論和知識進行準確的案例分析和做出投融資決策;
(三)能應用所學理論撰寫較好的企業、行業或宏觀分析報告;
(四)熟練應用英語從事金融專業性工作;
(五)具有全球觀、國家觀和歷史觀;
(六)具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戰略管理能力和較強的領導力。
二、招生專業、招生對象、招生人數
(一)招生專業
專業名稱:金融碩士
(二)招生對象
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錄取當年入學前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一般應有學士學位。
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一般應有學士學位。
(三)招生人數
30人
三、報名與考試
參見《外交學院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四、學習年限
全日制學習方式,學制2年。
五、學費
每生每年人民幣30 000元,兩年共計人民幣60 000元。
六、培養環節、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培養環節:主要包括課程學習、實習及學位論文寫作。
課程設置:以金融學科為基礎,以國際化為特色,重視和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著重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主要課程包括:公司金融、投資學、金融理論與政策、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財務報表分析、金融工程、金融計量學、應用統計軟件、國際金融、商業銀行理論與實踐、宏觀經濟分析、固定收益證券、跨國并購與投資、金融數據挖掘與分析、行為金融學、金融風險管理、私募股權與風險投資、國家風險管理、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金融科技、國際金融治理與金融外交等。
總學分不低于45學分:專業必修課18學分;專業選修課不低于16學分;實踐教學不低于4學分。
課堂教學集中在第一學年,第二學年主要進行校外實習和撰寫畢業論文。實踐課程4學分,其中,在金融機構或政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的金融崗位實習2學分(三個月以上,需要有實習鑒定和實習報告),金融實務講座2學分(至少出席學校安排課時的80%)。
七、學位授予
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培養方案的規定內容,按照外交學院研究生學籍管理和學位授予的相關規定,達到畢業要求的全日制碩士生,將頒發相應的學歷證書,并被授予金融碩士專業學位。
外交學院國際經濟學院、研究生部
2022年9月9日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