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中國“觸網”20年。互聯網以其創新、開放、包容的姿態,改變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更以其便捷化、個性化、無障礙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軌跡。有專家就感慨道,互聯網帶來的生活節奏太快了,信息太多了,地球因互聯網而變小了,我們的時間更是變少了。中國互聯網20年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變化,在此之中,互聯網的變化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推動了我國各項事業發展。但是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也存在著一些弊端,如信息安全、網絡謠言、個人信息泄露、低俗色情泛濫等問題也對整個社會生活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2015年的考研政治可以以此為材料,來命制相應的分析題。為了幫助大家能夠很好地掌握此知識點,考研輔導老師為2015的考研學子梳理了相關知識點,希望對2015的考生能夠帶來幫助。
馬原的角度分析: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使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
世界是永恒發展的。堅持擁護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互聯網的變化。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不僅有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會帶來消極的影響。
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互聯網在當今的社會中已是不可或缺的東西,它本身既有優點又有缺點,在看待互聯網的時候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
思修的角度分析:
網絡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網絡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蓋面廣的特點,可以成為大學生學習、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極大地促進社會的發展,又可能因使用不當或缺乏規范而損害社會公德、妨礙社會的發展。網絡的健康發展不僅需要高科技作為重要條件,而且離不開倫理道德作為其發展的支撐力量。
網絡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們在網絡生活中為了維護正常的網絡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準則,是社會公德規范在網絡空間的運用和擴展。大學生應當積極倡導網絡文明,堅持文明上網,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上網習慣,在網絡生活中加強社會公德自律:(1)正確使用網絡工具。(2)健康進行網絡交往。(3)自覺避免沉迷網絡。(4)養成網絡自律精神。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