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科目代碼:342 科目名稱:農業知識綜合四(農村發展領域考生適用)
考試說明
農村發展專業:請參照“農業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兩部分內容復習。其中,農業經濟學80分,發展經濟學70分,共計150分。
一、考試范圍
第一部分 農業經濟學(80分)
(一)農業經濟學基本概念
1、農業的概念和特點
2、農業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
3、農業的地位和作用
考試要點:農業的概念、特征;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農業的基本貢獻及其多功能性。
(二)土地與水資源
1. 土地類型與土地制度
2. 土地集約經營與適度規模經營
3. 中國的農地“三權分置”制度
4. 中國水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利用
考試要點:土地的自然和經濟特點;土地的粗放經營與集約經營的區別;實行土地集約型經營的重要意義;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含義及原因;我國實行農地“三權分置”制度的背景和意義;我國農地經營權流轉的必要性、方式、原則;我國農業水資源的分布特點、合理配置的意義和節約用水。
(三)農業勞動力
1. 農業勞動力資源概述
2. 農業勞動力供求關系
3. 農業勞動力轉移理論
4. 中國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
考試要點:農業勞動力資源內涵、意義、特點;如何認識農業勞動力的數量與質量的關系;農業勞動力轉移的一般規律;我國農業剩余勞動力形成的原因、轉移特點和存在問題、應采取的措施等。
(四)農業技術進步
1. 農業技術進步概述
2. 農業技術進步的動力機制
3. 中國農業技術進步與創新的道路選擇
考試要點:農業技術進步的內涵、特點、作用;農業技術進步的類型及其特征;中國農業技術進步的基本路徑。
(五) 農業資金
1. 農業資金概述
2. 農業財政資金
3. 農業信貸資金
4. 農戶資金
考試要點:農業資金的內涵、特征、作用;農業財政資金類別及投入原則;農業信貸資金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農戶在農業投資方面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六)農業信息與農業信息化
1. 信息與信息化
2. 農業信息化
3. 中國農業的信息化
考試要點:農業信息化的基本內涵、功能;我國農業信息化的意義及途徑。
(七)農業家庭經營
1. 農業家庭經營的歷史演變
2. 農業家庭經營的必然性
3. 中國的農業家庭經營及其問題
考試要點:農業家庭經營的含義、歷史演變;我國農業家庭經營的優點與缺點;我國農業家庭經營問題與對策。
(八)農業合作經濟
1. 合作思想的產生與發展
2. 農業合作社的原則與特點
3. 中國農業合作社的發展
考試要點:農業合作經濟的內涵及其進步性;農業合作社的原則與特點;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基本特征及其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九) 農業產業化經營
1. 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內涵及其作用
2. 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利益機制
3. 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
考試要點: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內涵、特征;農業產業化經營產生和發展的原因;農業產業化經營主要模式;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前景。
(十)農業保護政策
1. 農業支持保護的依據
2. 農業支持保護政策
考試要點:農業保護政策的含義;農業保護政策的理論依據;傳統農業保護政策存在的突出問題;現代農業保護政策改革方向與趨勢。
(十一)食品質量安全管理
1. 食品質量安全的內涵及其影響因素
2. 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的市場主體行為與政府監管
3. 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
考試要點:食品質量安全的內涵及其影響因素;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的政府監管意義;完善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等。
(十二)農業產業結構與布局
1. 農業產業結構概述
2. 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3. 農業生產布局
考試要點:農業產業結構的含義、基本關系、特征;農業產業結構演變的一般規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必要性;農業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標準;我國農業產業結構面臨問題及其戰略性調整的原則、方向。
(十三)現代農業與農業農村現代化
1. 現代農業與農業現代化的關系
2. 現代農業的基本特征
3. 中國的農業農村現代化
考試要點:區分現代農業與農業現代化的關系;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具有的基本特征;農業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和特征;中國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意義及其保障措施。
(十四)農業可持續發展
1. 農業可持續發展內涵與基本特征
2. 農業可持續發展影響因素
3. 中國特色的生態農業
考試要點:農業可持續發展內涵、特征;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中國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意義;中國如何發展生態農業等。
第二部分 發展經濟學(70分)
(一)發展中國家與發展經濟學
1. 發展中國家及其基本經濟特征
2. 當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特征
3. 發展經濟學的產生與演變
考試要點:發展中國家及其基本經濟特征;當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特征表現;發展經濟學的產生與演變歷程簡況等。
(二)發展的概念與度量
1. 增長與發展的概念
2. 自由與發展
3. 增長與發展的度量
4. 千年發展目標與可持續發展目標
考試要點: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含義及其關系;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自由發展觀;增長與發展的度量如何、千年發展目標與可持續發展目標是什么。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理論
1. 發展目的論與全面發展觀
2. 發展階段論
3. 發展要務論與發展動力論
4. 發展方法論
5. 新發展理念
考試要點:全面發展觀內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戰略及其主要矛盾轉化;發展要務論與發展動力論;四化同步發展論和發展方式轉變理論;新發展理念提出的意義及其內容等。
(四)經濟增長
1. 現代經濟增長模型
2. 經濟增長的歷史分析
3. 中國經濟增長及其動力因素
考試要點:理解有關重要的現代經濟增長模型;庫茲涅茨、羅斯托的增長理論;中等收入陷阱理論;中國經濟增長及其動力因素等。
(五)公平、分配與貧困
1. 公平與發展
2. 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
3. 貧困與反貧困
考試要點:關于公平的含義與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平觀的特征;庫茲涅茨的倒“U”形理論;增長與分配的關系;中國選擇適合國情的增長與分配戰略及其重要意義;貧困類型與反貧困意義等。
(六)二元經濟發展
1. 二元經濟發展模型
2. 鄉—城人口流動模型
3. 中國的二元經濟結構及其轉變
考試要點:了解劉易斯模型和托達羅模型的基本觀點;中國二元經濟結構形成的歷史背景、演變及其特征;我國城鄉勞動力流動的意義及其政策措施。
(七)工業化與信息化
1. 工業化與產業結構的轉變
2. 工業化的發展戰略
3. 新型工業化與信息化
4. 中國產業結構的演變與轉型升級
考試要點:工業化內涵及其與產業結構轉變之間的關系;工業化的發展戰略類型;新型工業化與信息化含義及其二者相互作用的機理;中國產業結構的演變過程;中國新型工業化與信息化如何深度融合等。
(八)農業發展與農業現代化
1. 農業與工業化的關系
2. 農業的發展道路與轉變
3. 土地制度與農業發展
4. 農業發展政策
考試要點:工農業相互關系;發展中國家農業對工業化貢獻;工業化對農業反哺的意義和途徑;如何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我國的土地制度和農業政策對農業發展的影響等。
(九)城市化與城鄉發展
1. 城市化與工業化
2. 發展中國家城市化與城鄉關系
3. 中國的城鎮化與城鄉關系的演進
考試要點:城市化及其與工業化的關系;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問題;中國新型城鎮化戰略;中國城鄉發展不平衡表現與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途徑等。
(十)區域經濟發展
1. 區域經濟發展理論
2. 中國區域發展過程和戰略演變
考試要點:了解一些重要的區域經濟發展理論;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差距擴大的原因;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和政策的演變等。
(十一)人口與人力資源
1. 人口與發展
2. 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市場與失業
3. 人力資本形成
考試要點:中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發展中國家勞動力市場的特征及失業類型;人力資本的形成途徑及其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教育與人力資本的關系;發展中國家加快人力資本積累的意義;中國教育的發展與人力資本積累及其開發戰略等。
(十二)資本形成與金融發展
1. 資本形成及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2. 資本形成的來源與途徑
3. 金融制度與經濟發展
考試要點:資本形成的內涵及其來源;資本形成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資本形成在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中國金融制度改革對經濟發展的意義。
(十三)技術進步與創新
1. 技術進步的含義及其分類
2. 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3. 發展中國家技術進步的實現途徑
4. 中國技術進步方式與創新驅動發展
考試要點:技術進步的含義、類型;技術進步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發展中國家技術進步的實現途徑;中國技術驅動創新戰略的意義與對策等。
(十四)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1. 資源與經濟發展
2. 環境與經濟發展
3. 可持續發展戰略
考試要點:自然資源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了解資源詛咒理論;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環境保護對經濟發展的意義;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及其實現途徑;什么是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意義、面臨挑戰和對策等。
(十五)市場與政府
1. 市場機制的作用與市場失靈
2. 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3. 政府失靈與政府效率的提升
4. 中國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考試要點:市場機制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市場失靈的特征與根源;發展中國家市場發展的特征及其政府作用的發揮;中國的市場化改革與政府職能轉變的意義,以及如何正確處理市場與政府的關系等。
二、參考教材與文件資料
1.李秉龍,薛興利主編,農業經濟學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21年;
2.郭熙保主編,發展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3.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