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深圳大學依托地區經濟發展優勢,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力度,通過提高待遇水平,吸引優質生源,鼓勵學生專心學業。
(1)國家助學金8000元/年;推免生等優質生源可獲15000元特等學業獎學金;
(2)在評選國家獎學金、發放國家助學金、設置學業獎學金的基礎上,提高了優秀研究生干部獎學金的獎勵力度,將荔研優學獎學金提高到5萬元;
(3)為了貫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科技精神,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參與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社會實踐等創新活動,培養學生崇尚科學、銳意進取的創新、合作精神,充分利用學校人才、科研平臺等資源優勢,造就一批創新創業人才,學校特設立學生創新創業發展基金。研究生可申報研究生創新項目(一般項目)和重點項目;
(4)設有“鵬程獎學金”、“騰訊創始人創新獎學金”等一批社會(企業)獎學金;
(5)增加了研究生“三助”崗位數量,提高了崗位待遇;
(6)學校通過立項資助研究生科研創新課題、鼓勵導師提供科研津貼等形式吸引研究生參與高水平科研項目從而獲得資助;
(7)部分學院還設立2萬元優秀推免生學院獎學金。
按照我校獎助政策體系,以全日制學習方式的非定向碩士研究生一年獲得的獎助學金均不少于8000元,表現優異的將不少于6萬元,如累計學校現有國家助學金、荔研優學獎學金、社會(企業)獎學金等,一年所獲獎助學金可超過10萬元。
深圳大學碩士研究生獎助體系(2024級)
獎助項目 | 比例 | 獎勵金額 | 備注 |
國家助學金 | 100% | 8000元/年 | 標準學制內均可享受。一年按10個月發放,每人每月800元。 |
國家獎學金 | 約3% | 20000元/年 | 標準學制內均可申請。 |
學業獎學金 (分三等) |
|
特等:15000元/年 | 第一學年,所有推免生、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應屆畢業第一志愿考生、本科成績專業排名前20%的本校應屆畢業第一志愿考生(不包括聯合培養的本科學生)直接認定為特等。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應屆畢業調劑考生、本科成績專業排名前20%的本校應屆畢業調劑考生(不包括聯合培養的本科學生)直接認定為一等。其余符合參評條件的碩士研究生中不超過20%獲評一等(同等條件下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和本校應屆畢業生優先參評一等),不超過40%獲評二等。第二學年及以后,綜合考慮思想品德、學業成績、學術成果和社會實踐(包括科技競賽、文體比賽、參加義工服務、擔任學生干部及其他實踐活動)等因素展開評定。所有符合參評條件的碩士研究生中不超過20%獲評一等,不超過40%獲評二等。 |
一等:10000元/年 | |||
二等:5000元/年 | |||
校優秀研究生干部獎 | 3% | 4000元/年 | 二、三年級可申請。 |
荔研優學獎學金 | |
50000元/年 | 標準學制內均可申請,全校每年獲獎人數不超過10名。 |
校優秀畢業研究生 | 10% | 3000元/年 | 應屆畢業生可申請,獲獎比例約為當年應屆畢業生人數的10%。 |
研究生三助酬金 | 30% | 10000元/年 | 標準學制內均可申請。一年按10個月發放,每月每崗1000元。 |
研究生社會獎學金(面向全校) | 1、騰訊創始人創新獎學金,每年獎勵30名碩士研究生,獎金25000元/人。 2、鵬程獎學金,獎金10000元/人。 |
||
研究生社會獎學金(面向特定學院或專業) | 聯贏-牛憨笨獎學金(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侯寶垣人文獎學金(人文學院)、賽達•佳兆業獎學金(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獎助學金(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怡豐•捷步寶獎學金(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院長獎教獎學金(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中海達智慧城市研究獎學金、東莞松山湖獎學金……獲獎比例、標準以相關學院評獎通知為準。 | ||
導師科研津貼 | 根據導師課題經費來源及學生參與科研工作量定期發放,標準及條件由導師自定。不同專業間會有差別。 | ||
學院獎學金 | 高等研究院:推免生學院獎學金2萬元;應用技術學院:推免生學院獎學金2萬元 |
*表中國家助學金、學業獎學金、推免生學院獎學金等可以累加。
*表中二年級、三年級學業獎學金等,不再區分推免生、調劑生等。
*表中各類獎助學金僅面向全日制非定向碩士研究生評選,評選細則以學校相關文件及通知為準。
*非全日制獎助的標準及評選辦法以相關招生簡章及學校或學院的有關文件規定為準。
*定向生不享受獎助學金,如有特殊情況,以單位、學校、個人三方所簽訂的定向協議所規定內容為準。
*表中具體內容如有調整,以學校更新通知為準。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