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昨天降到15%,今天終于到10%了,爭取明天搞到8%,在最后提交論文前,再花100元上知網查一下,最后不超過10%,肯定就能過了。”李繼睿(化名)“啪”地敲了下電腦的回車鍵,心底竊喜。
李繼睿是上海東北片某高校金融系2011級的碩士研究生。再過半個月,他就要進行畢業論文答辯。為了能順利過關,李繼睿已在淘寶上花了近200元購買論文檢測服務,以精確計算論文的引用比例。和李繼睿一樣的大學生不在少數,淘寶上出售該軟件最多的一家店鋪,在一個月內竟有兩三百萬次的交易量。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這些被學生稱為“查重軟件”的系統,原本僅提供給高校和研究機構內部使用,用來檢測學術論文是否存在抄襲等行為。如今,論文查重已形成一個產業,在被濫用的同時,其反抄襲的功能已被異化。盡管對各種反抄襲檢測系統評價不一,但記者所接觸到的很多本科畢業生都表示:不得不用。
[現象]
學生自費上網查重復率
在李繼睿的班級里,包括他在內的近一半同學已有了工作意向,畢業論文答辯是他們三年研究生生活的最后一關。
“導師提醒過很多次,一旦提交后被知網檢測重復率超過10%,就只能延遲答辯,甚至可能取消答辯資格。”在3萬多字的初稿完成后,李繼睿對自己的論文比較滿意,“雖然沒能提出很新穎獨到的觀點,但至少結構完整,邏輯清晰,導師也沒提出很大的修改意見”。
但接下來的查重,卻讓李繼睿大吃一驚。
30.5%!第一次查重,李繼睿“蹭用”了同寢室從淘寶上買來的Papertest檢測系統。李繼睿自信沒有抄襲,但面對系統檢測出來的重復率,他不得不認真修改。第二天上午,李繼睿在淘寶上支付了40元后,按照淘寶店家的指導,輸入訂單號,提交修改后的論文,經過近5個小時的等待,報告顯示重復率下降到了15.2%。
淘寶該類店達500多家
近日,記者在本市幾所高校的畢業生中采訪得知,部分高校會免費為畢業生提供一次查重,像李繼睿這樣仍然有查詢需要,多次上網購買的不在少數。
5月18日上午11點左右,記者在淘寶中檢索“查重”、“論文檢測”,一共檢索出500多家店鋪。按照銷量排序后,一個月內成交量上萬的就超過10家。其中一家在30天內成功交易22524件,單價45元,可檢測14000字以內的論文。一個月內,這家店靠出售查重服務收入就超過100萬元。
記者發現,淘寶上熱門的查重系統主要有Paperpass、知網、萬方、維普、Papertest等。這些系統在淘寶上的價格各不相同,最低的10000字僅需1元,最貴的10000字需要三四十元。
談及這幾個系統的差別,李繼睿透露,知網比較權威,國內高校使用率最高,但價格最貴,也不對個人開放;其余幾個系統或有個人版或完全對個人開放,但是由于各自的數據庫不同,提交同一篇論文檢測出來的重復率也不一樣。
李繼睿說,由于各系統價格高低不一,學生一般會先購買便宜的檢測系統給論文做“初檢”,到修改定稿前,再花高價選擇知網的系統。
據知網工作人員介紹,上海共有25所大學在使用他們的大學生論文檢測系統。記者隨后登錄本市幾所大學的官方網站發現,盡管都采用了這個系統,但是不同院校對論文重復率的要求不同。比如本市東北片某高校經濟學院規定:“文獻綜述部分復制比例少于30%,且其他任意一章的文字復制比例均少于10%,才被視為達標。”上海體育學院規定論文的重復率不能超過15%;浦東一所民辦大學則更為寬松,只要檢測出來的重復率不超過30%即可。
[調查]
系統只是機械性找相似
記者發現,所有的論文檢測系統在宣傳中都強調只做論文相似度檢測,不判斷是否抄襲。
“所謂論文相似度檢測,看似智能,說白了就是機械地查找論文中詞句的重復率。”上海財經大學統計與管理學院大四生鄭曉野(化名)說,檢測后相似度高的句子或者段落只要稍作文字上的修改,比如換成同義詞,再次檢測就能降低重復率。
為證實小鄭的說法,記者在Paperpass上注冊了一個賬號,并充值10元,然后提交了一篇尚未發表過的政治學論文部分內容,約3000字,檢測報告顯示相似度為33.4%。
經過檢測后的論文文字,變成了紅色、橙色和綠色三個部分。紅色相似度70%以上,屬于嚴重抄襲;橙色為相似度40%-70%,是部分抄襲;綠色為原創。其中名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被多次標示為紅色。
按照檢測報告提供的“修改建議”,并參考網上流傳的“查重攻略”,記者將多處紅色的詞句進行了簡單改寫,表達的意思基本不變,然后再次進行檢測,重復率下降到22.6%。
網上流傳的“查重攻略”還有很多,比如將引用的外文文獻翻譯成中文;將抄襲的文字轉換成圖表,或者圖表轉換成為文字;以及連續引用不要超過13或者15個字等等。
對“思想剽竊”無能為力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提交前進行論文檢測的,本科生較多,碩士研究生次之,博士生較少。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博士生周愛民表示,自己周圍的同學很少在寫論文的過程中查重。“在引用某人思想時,一般是轉述并注明出處,特別精彩的句子才直接引用,這樣重復率和引用率會很低。”
“利用數據庫對特定長度的內容進行比對,可以杜絕大段的抄襲。但它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我在德國和當地研究人員交流過,他們沒有類似這樣的論文檢測系統。”周愛民的導師、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王鳳才目前正在德國訪學,在接受晨報記者郵件采訪時認為,查重軟件只能防止低水平的直接抄襲,很難杜絕高水平的思想剽竊。“譬如,重要學術觀點的引用,不注明來源、不說明出處(這個問題不限于學生),這比抄襲一段文字嚴重得多,查重軟件對此無能為力,只能通過導師和同行專家嚴格把關才可能被發現。”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上海交大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認為,反抄襲系統對于遏制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的確發揮過很大作用。“但目前的情況是,學生用得比老師還熟練,總結出了那么多規避方法,其反抄襲的功能大大削弱了。今后應該研發出真正智能的系統,檢測出觀點上的抄襲,而不僅僅是字面雷同,那才有實際意義。”
王鳳才教授認為,如果查重僅僅是用來檢測是否存在大段的直接抄襲,學生完全沒有必要自查。“對學術腐敗,這類軟件可能會起到一定威懾作用;但要減少、杜絕學術腐敗,應該依靠社會的力量,譬如建立一整套‘信用制度’。”
[幕后]
只為學校提供服務的系統
怎會在網上賣得熱火朝天
李繼睿和鄭曉野說,如果畢業論文在提交前不查一下,心里沒底;ㄥX自查,其實是買個心里平安。
“一個為錢,一個為面子。”上述不愿具名的教授認為,反抄襲系統的研發機構,通過市場推廣大發其財;作為學校,也不希望自家畢業生的論文在盲審中被查出重復率過高。
學校提供兩次畢業論文檢測,似乎是高校通行的做法。這和某知名大學生論文檢測系統的推廣方案也是一致的。
記者獲取了一份推廣方案,其中有面向機構用戶的報價單。和寬帶上網價格一樣,論文檢測系統采用流量和包年兩種收費模式。以包年模式為例,收費取決于畢業生人數,如某校有3000名畢業生,需年費9萬元,可獲得20個子賬號,可檢測論文數量為6000篇左右。
在淘寶網,一家名為“螞蟻庫”的店鋪自稱出售的是知網檢測系統。
昨天下午,記者聯系上了這家淘寶店的客服“mycool5288”。“mycool5288”表示,他們出售的知網論文檢測系統賬號來源于高校擁有論文檢測權限的老師,是最新的系統,在線檢測,同步更新。除了每次檢測有14000字數的限制外,檢測報告和查重率和知網官方檢測基本沒有區別。
只向機構提供服務的知網論文檢測系統,怎么會在淘寶上賣得熱火朝天呢?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知網客服稱,知網從來沒有授權淘寶任何一家店鋪做論文相似度檢測,只有通過高校圖書館才能得到真實的檢測數據。
然而,知網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在其主頁上的一則聲明,部分證實了“mycool5288”的說法。聲明稱,近一段時間以來,一些用戶違反使用協議,通過淘寶等網絡交易平臺,向個人提供檢測服務,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的影響。這則聲明從2012年9月29日一直張貼到今天。
那么,這些賬號又是如何從高校流向淘寶的呢?淘寶的客服解釋說,無論知網還是萬方、維普,會根據年費的多少,給高校等機構用戶提供數量不等的子賬號,分配給圖書館、教務處或者各院系。一些高校只對畢業論文進行抽檢,比如1000個畢業生抽檢100篇,那么剩下的900篇名額,閑置可惜,掌握子賬號的老師就可以拿到淘寶上高價出售,或者向學生收費后提供檢測。
[記者手記]
莫讓“反”抄襲成了“助”抄襲
□晨報記者楊育才當學術論文從紙質邁入電子化后,抄襲也同步從“剪刀+漿糊”進入到“復制+粘貼”時代,抄襲成本大大降低。反抄襲的手段也應運而生,從論文數據庫里誕生出論文檢測軟件,似乎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事情。但這些軟件該怎樣利用,卻是另外一碼事。
一張繪有防盜機關的地圖在主人手里,可以幫他看家護院;但如果落到了盜賊手中,這份地圖不僅幫不了主人,反倒會成為盜賊的工具。
論文檢測系統,就是這樣一份“地圖”。掌握在高校教務處、圖書館、期刊雜志出版社手里,可以是學術反腐的基本手段,幫助檢測出大段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但如果這份“地圖”遍地都是,甚至還附帶著“破圖攻略”,所有的論文作者都唾手可得,就完全違背其“學術反腐”的初心了。
正如一名接受采訪的大學畢業生所言,投入重金開發的反抄襲系統,也會成為抄襲者自我保護的工具,這真是一個滑稽的現象。
不可否認,論文檢測行業近年來發展得如火如荼,主要是因為學術反腐的需要。但經濟利益的驅動,又使得論文檢測出現了產業化和畸形化的發展,這是需要警惕的現象。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