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亞信上海峰會后在上海考察時強調,發揮上海在長三角地區合作和交流中的龍頭帶動作用,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戰略。
與此同時,5月23日~24日,習近平深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強調上海自貿區是塊大試驗田,期待有好收成。他還深入企業和科研基地,考察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商飛”)和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汽集團”)等。
上海社科院部門經濟研究所所長楊建文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考察目標的選擇,反映了中國下一步經濟發展的重點:一是制度,上海自貿區代表了制度創新;二是技術,對科技創新和進一步發展有要求;三是產業的脊梁骨,也就是裝備制造業,包括飛機、汽車。
期待自貿區有好收成
23日下午,習近平來到上海自貿區外高橋[-2.30%資金研報]綜合服務大廳,聽取上海自貿區總體建設推進情況匯報,同工商、海關、檢驗檢疫等窗口工作人員交流。
自貿區成立8個月,已聚集1.6萬多家投資企業、28萬從業人員,初步形成30多項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事項。同時,在形成更加開放透明的投資管理制度、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深化金融制度創新、推進政府管理改革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據新華社報道,在得知自貿區的上述成果后,習近平很高興。他強調,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塊大試驗田,要播下良種,精心耕作,精心管護,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種的經驗推廣開來。
習近平希望試驗區按照先行先試、風險可控、分步推進、逐步完善的原則,把擴大開放同改革體制結合起來,把培育功能同政策創新結合起來,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要切實把制度創新作為核心任務,切實把防控風險作為重要底線,切實把企業作為重要主體。
新華社的報道還透露,習近平對辦好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十分關注,多次作出指示和批示。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考察自貿區,實際上也是向外部傳遞一個很強烈的信號,那就是中國支持而且承諾深度的改革開放。
打氣裝備制造業
離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習近平來到中國商飛設計研發中心考察。
據“新華視點”報道,習近平在中國商飛考察時說,我們要做一個強國,就一定要把裝備制造業搞上去,把大飛機搞上去,起帶動作用、標志性作用。中國是最大的飛機市場,過去有人說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這個邏輯要倒過來,要花更多資金來研發、制造自己的大飛機。
“大飛機實際上是一個象征,并不是說中國已經可以和波音、空客平起平坐,但象征著我們已經開始有這個能力推動產業升級。”張軍說。
24日上午,習近平還先后考察了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汽集團。
據“新華視點”報道,在考察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時,習近平表示,現在一些高端醫療設備基層買不起、老百姓用不起,要加快高端醫療設備國產化進程,降低成本,推動民族品牌企業不斷發展。你們的事業大有可為。
習近平在上汽集團考察時,來到榮威、MG兩大自主品牌系列樣車面前,詢問技術性能、性價比、市場認可度,肯定他們追趕前沿的創新精神。他還表示,中央已經作出決定,公務車都要用國產車,這對自主品牌汽車是個機會。
習近平強調,汽車行業是市場很大、技術含量和管理精細化程度很高的行業,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發力度,認真研究市場,用好用活政策,開發適應各種需求的產品,使之成為一個強勁的增長點。
張軍認為,中國領導人對于中國商飛和上汽集團的考察,是向全球傳遞了中國致力于產業升級的信號。張軍說,經過30多年高速發展,目前中國研發占GDP的比重增長很快,人力資本水平增長也很快,基本到了大規模產業升級的前夜。
上海要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
據新華社報道,考察期間,習近平聽取了上海市工作匯報,對上海發展變化和各項工作取得的新進展給予肯定。
習近平說,上海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要抓住機遇,銳意進取,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科學發展先行者,不斷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
習近平還對上海的干部隊伍提出要求,指出上海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要進一步提高干部隊伍的知識水平和干事創業本領。上海各級干部要放眼全球、放眼全國,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戰略把握、戰略運作能力,謀發展、創業績不僅爭創國內一流,而且敢于到國際上去比較、去競爭。
前幾年GDP增速排名靠后的上海,2013年實現了7.7%的增速,超出7.5%的預期目標;今年第一季度,上海GDP同比增長7.0%。
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屠光紹24日在上海論壇上表示,上海經濟平穩發展得益于三個方面:一是“調”,即調結構、轉方式;二是“趕”,也就是深化改革,加快改革的步伐;三是“創”,就是創新。
屠光紹說,目前上海結構調整的成效已經開始顯現,服務經濟增長快于制造業的增長,同時在制造業的增長里面,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增長又快于一般的制造業增長。
目前,第三產業成為拉動上海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以2013年數據為例,上海第三產業同比增速達到8.8%,比第二產業快2.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62%。
張軍說,雖然過去十年上海經濟面臨許多困難,比如綜合成本高、傳統制造業比重大幅下降,每年投資增長只有一位數,但也就在這十年中,上海成功實現了發展理念的轉變,更多開始強調依靠轉型升級推動發展。
上海參與“兩帶一路”戰略
對于上海在新時期的定位,習近平強調,發揮上海在長三角地區合作和交流中的龍頭帶動作用,既是上海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央賦予上海的一項重要使命。要按照國家統一規劃、統一部署,圍繞落實全國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戰略,繼續完善長三角地區合作協調機制,加強專題合作,拓展合作內容,加強區域規劃銜接和前瞻性研究,努力促進長三角地區率先發展、一體化發展。
目前,以長江經濟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為核心的“兩帶一路”,都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不僅意在推動中西部產業升級,也在于推進東中西部平衡協調發展。
比如,建設長江經濟帶,讓長三角、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經濟區三個板塊產業和基礎設施連接起來、要素流動起來、市場統一起來,形成直接帶動超過五分之一國土、約6億人的強大發展新動力。這其中,上海自然要發揮龍頭作用。
“原先我們更多考慮上海在長三角、長江經濟帶上的作用,但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上,有點沒想到。”楊建文說。
楊建文對本報記者表示,仔細想想,這種安排是很重要的。因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涉及到亞歐多個國家,涉及問題非常復雜,在國際化背景下,能夠在經濟體制以及開放的機制上有合適的探索嘗試,就顯得很關鍵。
國家領導人對上海發展的肯定和全新的定位,楊建文對此表示,上海很受鼓舞,同時也感到責任重大,必須做出更大的努力。比如,“能不能在不是很長的時間里,在上海自貿區建成世界500強企業的亞太營運中心,成為操盤手,把動員、配置的資源引向長江經濟帶,甚至絲綢之路經濟帶?”楊建文說。
張軍則說,要真正充分實現上海的輻射帶動能力,還取決于上海轉型升級的水平,這也有賴于中央政府給予上海更多的行政自主權。而自貿區推動的放權,恰恰是上海需要把握好的機會。“要專注自貿區這個機會窗口,把上海面臨的約束一條條清除掉,確保上海有足夠的行政授權。”
與此同時,借助于全國區域經濟融合的大背景,張軍認為上海也將轉型成為一個越來越專業的服務供應商,成為信息中轉中心、金融中心、航運中心,所有的貨物、資本、人才都流入上海,以服務形式影響長三角、絲綢之路經濟帶、長江經濟帶,甚至亞太地區。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