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的研究生李文君,在年初的一次旅行中看到一家烤魷魚小店的食客絡繹不絕,于是萌生了創業的想法。5月,她放棄了傳媒集團的編輯工作,在寧夏銀川經營起一家十余平方米的魷魚店。
近年來,有關于畢業生創業的新聞頻發于各報紙版面。從女大學生化名“馬佳佳”從事成人用品的銷售,到維、漢兩族大學生端午節賣切糕,大學生的工作方式看似已不局限于自行就業。但要人們真正意義上接受高學歷者從事低準入門檻的工作,還要從類似“女研究生賣魷魚”一事不再成為新聞的那一日起。
當今社會的就業壓力與日俱增,尤其是在本科生、研究生早已不是稀缺資源的中國,千人競爭一個崗位的現象并不罕見。人們因此質疑大學生放棄“體面”的工作從事小本經營,純粹是為自己面對壓力時的無能洗脫罪名。然而,生活的方式本就是多樣化的,沒有先知規定高學歷者從事的工作就必得是公司文員、集團編輯等白領職務。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肯吃苦,不畏放低身段,就極有可能在自己所屬的領域做出一番成績來。
然而,大學的所學對于小本經營者來說,并不是無用的。人活于這個社會,分兩個層面,一層謂之生存,一層謂之生活。畢業生迫于就業的重壓,選擇自主創業,一來緩解了生計的窘迫,二來體驗了一把“底層做起”的腳踏實地,可謂一舉兩得、曲線救國。
在滿足了生存需求的前提下,畢業生對于工作的選擇應是更加自由的。該賣魷魚的女研究生,放棄了收入穩定的白領職業,不僅不該受到質疑,還該被納入人們的常態思維之中。大學并非無用之學,在此,它的“用”便體現在平和地接納每一種生活方式,賣魷魚也好,寫文案也罷,只要獲得了對自我價值的認同,便是好的生活,便不負大學多年的學養。這倒不是鼓勵高學歷者跳出固有的生活圈,而是呼吁社會創造更多自由空間,讓每一位個體做到“人盡其才”。
在當下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不少人將大學生活過早功利化。對于賣魷魚的女研究生,他們或嗤之以鼻,認為還不如早些年出道,這樣還可能多掙幾個子兒。這又是將生存與生活混為一談了。社會經驗是每個社會人都應具備的,但是過早地將自己暴露于社會這個大染缸中,失去了潛心學習的心,卻是再多的社會經驗也換不回來的。大學生活對于我們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具有極重大的意義,無論今后從事何種工種,都應尊重大學所學。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