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英語考試大綱》已出臺,與往年相比沒有什么變化,總體來說,研究生入學英語考試的主要測評目標仍分為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2011年的新大綱也保持了這一持續性與穩定性。因此,我們認為今年英語考試難度會基本和去年持平。下面教研團隊將對大綱考查要點與能力要求及題型進行解析并提出相應的備考策略。
語言知識的內容包括語法知識和詞匯兩部分。在語法方面,與去年相比沒有變化。《2011年考研英語大綱》仍然沒有專門列出對語法知識的具體要求,但是仍然指出“語法規則已經變成了英語學習者的自覺行為,而不是被徹底地拋棄或遺忘,”在完形填空、閱讀理解中仍然存在許多長難句,因此全面、扎實的語法知識在閱讀理解英文篇章過程中仍然起著重要的作用,可幫助考生更好地把握上下文的內容和邏輯關系。因此在平時的復習備考中,考生應該有意識的系統復習總結最常考的語法點,包括時態、語態、虛擬語氣、從句、特殊句型、結構及用法、句子的完整性及一致性等,多分析長難句,在實際運用中檢查和掌握基礎的語法知識,提高實際英語應用水平,以不變應萬變。
(1)英語知識運用
完形考查兩種能力,對于考研核心詞匯的理解和辨析能力,以及對英文文章的上下文邏輯關系的把握能力。06年文章談論的是美國無家可歸者問題的解決。07年談論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前殖民地解放問題。08年文章主要介紹了人類某一族群的高智商與遺傳疾病的關系。09年文章是一個有關動物智力話題的文章。從06到07年,難度逐年增加,07年完形填空是最難的一次。2010年文章談論的是“霍桑效應”遭到質疑。08年、09年相對比較簡單。完形中20道題中詞匯考查占60%,邏輯考查占40%。這一趨勢近期不會改變。
(2)閱讀理解Part A
閱讀考查閱讀文章的能力和解答不同題型的能力。近三年的選文都體現了新穎這一原則。文章來源是英美比較有名的報刊雜志,如《經濟學家》、《時代周刊》、《英語文摘》等,文字難度比較大,思想曲折,這是考研閱讀理解文章歷來的特點。近幾年閱讀理解文章難度,整體上趨于平穩。從06年到2010年,非答案項的干擾性有所增強,即文章似乎讀懂了,選擇答案卻沒把握。考研的英語,有時文章不一定會特別難,但是題目會出的稍微拐的彎多一些。閱讀中有些題在設計過程中確實是有些難度的。近幾年考研閱讀的難度系數比較穩定,一般是在5道左右。06到2010年閱讀難題都是5道左右。
2010年考生反應往往做不完閱讀題,其實,考研閱讀題在提醒學生,做閱讀題時,要抓住考點,精讀考點內容,對于非考點內容要略讀。英語文章往往首句是段落中心句,而且是常設置考點的地方。對于二者相比較的文章,對于長難句的理解,也是常考點。對于特殊標點,以及文章轉折點之處,也是出題點。
(3)閱讀新題型
新題型說白了是考閱讀,考查學生對于文章句子的邏輯把握。新題型,出題形式有四種,根據段落選標題和根據標題選段落最簡單,七選五難度適中,排序題難度最大。05年第一次出現新題型,考查“七選五”,平均分4.16分,06年依然考查“七選五”,難度比上一年度略低,平均分4.52分。07年考查根據段落選標題,難度很小,平均分竟然達到6.38分。08、09年題型回歸到“七選五”,難度介于06年和07年所考查的新題型之間,命題比前幾年更加成熟。10年出現了比較不常見的排序題,排序題在題型上和傳統的排序題還有所差別,題目要求中明確指出,需要從A到G的7個段落中選取最合適的段落組成一篇連貫的文章,其中E段(倒數第二段,非首段)的位置已經給出,有一個段落是干擾項。事實上,新題型看似很難,但并不可怕,掌握了各個段落中的關聯特征(包括指代關聯、轉承關聯、詞義關聯、數字關聯等),讀懂幾個關鍵點的句子(重點是首末句,帶有轉承關系的句子,帶有特殊標點的句子等),即使讀不懂全文,也能順利解決問題,重點在于做題步驟和方法。
(4)翻譯
06年翻譯文章的主題是知識分子的定義。07年考查了記者學習法律的必要性,第五句最難。08年講的是達爾文在科學發展中的地位。08年翻譯題難度介于06年和07年之間。考點比較穩定地設置在定語從句、同位語、比較和詞義的選擇、引申,倒裝、比較、以及省略上。09年講的是廣義的教育,學術性強,句子結構復雜,主要考查的知識點包括:各類從句、后置定語、分隔結構、被動語態、根據上下文選擇詞義。 2010年講述了基于經濟利己主義的環保制度不可取。
(5)作文
從歷年考研大作文來看,考研話題一般是以學生生活經常涉及的話題為中心,主題有一定的普遍性,考題集中于大型宏觀話題,中心思想相當明確,并且可以讓考生有話可說。命題不會涉及時事政治或敏感話題。此外文章三段清晰結構不會改變。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