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11年考研英語大綱的修訂和編撰工作已經塵埃落定,辛勤耕耘的考研學子的心中終于平靜了下來。那么,大綱有沒有變化?具體有哪些變化?我們該如何應對?等問題便是這一個階段考研學子一直所關心的問題。筆者針對新大綱以及考研學生所關心的問題作出如下分析。綜合大綱的敘述和多年的考試經驗可以這樣總結,大綱在形式上沒有明顯的修訂,但是在內容和考點的側重方面也是有一定的修訂的。具體總結以下幾點:
一、 命題原則沒有修改
命題原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中心統一原則
文章以及段落都是由主題句和細節句構成的。主題句表明段落或篇章的中心,細節句是為主題句而服務的。即,主題句指明段落及文章的方向,細節句則是支撐主題的具體事例,引語,統計,比喻或者實驗。因此,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無須透徹理解整個段落,段落中的主題句即可指明方向,確定主題。同時,文章中首段除外的其他段落含義與首段相同。即,文章首段要利用“主題句—細節句原則”準確確定主題句;其他段落,段落中間句前有轉折詞看轉折詞所在句,無轉折詞直接看段首句。同時,其他段落確定段落內容的語句中的詞匯都與首段主題詞有關。
2、主題句,細節句原則
閱讀理解文章以及文章中的每一個段落都是由不同的功能句組成的。根據功能句的特點和作用,可以將句子分成兩類:主題句和細節句。段落的主題句可以出現在段首,也可以出現在段尾,有時也出現在段落中間。如果出現在段落中間,必須在轉折意義的but, however, surprisingly, virtually, indeed, in fact, yet或now的后面,否則段首或段尾的語言完整,形式簡潔,觀點明確的句子即為主題句。即,段落擺在面前,首先跳讀段落中間句:如果中間句前有轉折詞,那么轉折詞所在句一般是主題句;如果中間句前沒有轉折詞,那么段落首句后者尾句語言完整,形式簡潔,觀點明確的句子即為主題句。而細節句的特點為:舉例子(時間、空間、人稱轉移),作統計(百分數),引引語(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直接引語即可能是主題句也可能是細節句(引號的內容是細節句的五個特點,該句子是細節句;引號的內容是語言完整,形式簡潔,觀點明確的句子一定是主題句)),做實驗(準備、過程、結論),打比方(比喻、比較、疑問)和做列舉。
3、方位論原則
閱讀理解采用IRT命題理論,即文章中符合考研大綱的句子作為命題的切入點及出題的要點。因此,我們需要把握方位論的原則進行文章的閱讀和理解。IRT命題理論規定,閱讀理解的每一道題在文章中對應的是相關信息句,不是段落,更不是篇章。同時,更為重要的是,由于閱讀理解命題方向及側重點有很大差異,因此不同題型的題目在文章對應段落中所體現的句子有所不同,即體現不同的方位。而且,相同類型的題目在文章中所指向的句子也是相對固定的。一般來說,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觀點態度,以及作者的言外之意這三種題型的指向為文章中或者段落中的主題句或者論點句;而文章中的具體細節和文章中的詞匯含義則指向文章中的細節句。
二、 試題考察的形式沒有變化,但是題型的考察重點再次強調。
閱讀理解A部分由四篇文章組成。每篇文章500單詞左右,對應五道題目。這五道題目或者關于文章中心思想、文中具體細節、作者言外之意、文中詞匯含義、論點與論據之間關系展開。通過對文章相關信息句的理解,準確選出五道題目的答案。
不難發現,根據理論我們可以發現,閱讀理解的提問方式要求我們從五個方面著手準備閱讀題目。同時,閱讀理解的每一道題目的答案對應的不是整個篇章或者完整段落,而是相關信息句。
方位論原則:閱讀理解每種題型答案在文章中的固定方位。
主旨題重范圍:文章、各段、主題句。
細節題重定位:重要、總結、定位詞。
推斷題重主題:指定、段落、主題句。
識詞題重位置:解釋、并列、平行關系。
結構題重聯系:論據、論點、知關系。
IRT命題測試理論:閱讀理解每一道題目在文章中的信息來源。
復雜定語從句,復雜比較級結構,復雜被動語態,復雜名詞性從句,非謂語動詞,插入語等項目都是命題和答案的來源。同時,最重要的是分清題型之后,利用“方位論原則”在文章中定位相關信息句。
三、 考察重點的選擇沒有變化,但是考點的考察程度明顯精細化。
在詞匯方面,更加強調詞匯在語境中的理解,即“猜詞能力”。具體有如下四個方面:
1、 動詞 遵循“動詞詞本無意,意隨文生”的原則。即,動詞的詞義要受到句子中賓語的提示才能夠準確理解。這一考點在閱讀理解的生詞中,占有80%以上的權重。
2、 名詞 遵循“名詞與文章中心統一”的原則。即,文章中的名詞,要聯系到首段的主題詞,受主題詞的制約。
3、 動詞短語 遵循“介詞或者副詞的趨向含義決定論”的原則。即,動詞-介詞、動詞-副詞短語,短語中的介詞或者副詞的動作趨向表達整個短語的含義。
4、 生詞 遵循“文章中的生詞與文章中心保持統一”的原則。即,文章各個段落語句中的生詞或者是首段話題的近義詞替換或者是下意詞列舉。
5、 形容詞或者副詞 要利用詞根或者詞綴辨認詞性、判斷詞義。
6、 口語化表達 遵循“生活常識決定論”的原則。即,口語化的短語用于閱讀理解文章,這時,需要生活的常識和英美文化背景的知識來準確識別。
在語法結構方面,強調不同句型結構的信息權重。
定語從句,比較級結構,被動語態,名詞性從句,非謂語動詞,插入語等項目都是命題和答案的來源。在這幾個方面要通過真題聯系和訓練來把握句子的信息權重。
正所謂,“重應用,輕背誦;重理解,輕猜測;重思維,輕僵化;重時效,輕保守”
四、文章的設計和選材沒有變化,但是考察的重點更加精細。根據201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新大綱規定,閱讀理解部分在命題方面有以下要求:
1. 閱讀理解部分主要測試考生“綜合運用英語語言知識和閱讀技能來理解英語書面材料”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夠讀懂不同類型的文字材料(生詞量不超過所讀材料總詞匯量的3%),包括信函、書刊和雜志上的文章,還應能讀懂與本人學習或工作有關的文獻、技術說明和產品介紹等。
2. 根據所讀材料,考生應能理解具體信息、掌握文章大意、猜測生詞詞義或推斷作者的言外之意。
3. 要求考生根據所提供的四篇文章(總長度約為1600詞,共計20題,40分),從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佳答案。
4. 所涉及的題材包括:社會生活(包括文化、歷史、家庭、教育、人口、交通、環境能源及其他社會現象)、科普(包括大氣、地質、海洋、遺傳、語言、空間、醫學、計算機等)、經濟、體育、人物傳記等。體裁主要為:說明文(與學習或工作有關的文獻、技術說明和產品介紹)、議論文(書刊或雜志上的時文)、應用文(信函)。
5. 試題的基本類型:考研閱讀理解在考察內容上大致可以分為五種類型:
1)主旨題;2)細節題;3)識詞題;4)推斷題;5)結構題。按出現頻率由高到低的順序分別是:細節題,推斷題,識詞題,結構題和主旨題。試題的形式一般有兩種:問答型和完成句子型。
綜上所述,閱讀理解的復習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知己便是了解自己的基礎薄弱環節;知彼便是了解大綱的要求以及大綱的具體考點的考察方向。因此,在閱讀理解的復習時要重視命題的原則和相應的解題方法,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同時,需要強調的是,閱讀理解的復習一定要以歷年的閱讀理解真題為主,尤其重視2003年至2010年的真題。因為這些歷年真題真實的反應著IRT(反應式命題理論)。而任何其他的模擬題或者是仿真題都不能最為有效的命題的理論和原則,這類題目只會讓我們的復習陷入事倍功半的尷尬境地。
另外,要格外指出“以偏概全”的錯誤理論:不關注文章,直接選擇答案;通讀全文,盲目選答案。這兩者都是大錯而特錯的!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考生如能精準的把握命題原則以及試題的測試重點,有的放矢的制定復習計劃,就可以迅速提高解題效率。同時,也可以大大提高考研的信心和勇氣。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