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省15個縣的奉獻與堅守,15屆218名志愿者的接力,十五年的前赴后繼,薪火相傳,650萬小時的服務時間,26000名受益學生,5430名學生邁進重點大學的門檻,其中20余名學生考上了清華北大……"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清華支教人生生不息,不斷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出青春的光彩!
2014年,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迎來15周歲生日。15年來,清華大學學子在祖國中西部各地的講臺上揮灑汗水、傳遞理想,將志愿精神不斷延續,他們用出色的表現向服務地、向清華、向祖國和人民交上了令人滿意的答卷,在支教奉獻過的每一個地方鐫刻上了青春的烙印,更將對支教地的深厚感情埋藏心底,化為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不竭動力。
15年的青春奉獻,化身紐帶和橋梁
15年前,清華大學響應團中央的"扶貧接力計劃",遴選7名品學兼優、素質過硬的同學成立第一屆研究生支教團,并向河南、甘肅、山西、陜西、青海、湖北等省派出志愿者開展支教活動,2005年,清華大學組織第一批赴藏志愿者,開始在"世界第三級"開展志愿服務,一屆又一屆的志愿者就這樣滿懷青春和夢想奔赴最艱苦的基層,用自身的堅守、付出和真誠改變著當地落后的面貌。
15年間,從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勇擔重任、不負重托的清華人,他們在支教服務結束后,近60%的志愿者回到學校擔任"雙肩挑"思想政治輔導員的工作,許多志愿者在研究生畢業后,選擇通過村官、選調、報考公務員等方式又回到西部,投身公共部門或重點行業,將自己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需要緊密結合在了一起。
15年后,如今的清華研究生支教團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志愿者們不僅傾心奉獻,更努力化身紐帶,架起服務地域清華的聯絡橋梁,引入更多優質資源支持服務地發展,被當地領導老師贊許為"雪中送炭",他們的行動更是清華大學公益理念、志愿文化的重要體現,為清華學子提供了"接地氣","向實踐學習、向人民學習"的好路子。
9年間用愛心照亮湟中的課堂
在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教育界,說起清華研究生支教團幾乎沒有不豎起大拇指的。從2006年開始,每年湟中縣都有清華大學的研究生前來支教。這些支教學生始終奮斗在教學第一線,經常身兼多個年級、班級和多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并帶領學生們取得了很多好成績。
據統計顯示,在清華大學學子志愿服務的湟中一中,從2008年起,高考重點率由23%上升到50.6%,本科達線率從64%上升到91%。在2013年高考中,湟中一中有2人考入清華大學、1人考入中國人民大學。
"我們要成為和志愿者老師一樣的人,去外面看看,改變自己、進而改變家鄉。"當地學生在接觸過清華志愿者之后紛紛表示有了考一個好大學的念頭和決心。
現就讀于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的徐國強去年8月和清華的支教老師們一起來到了清華園,在湟中一中,他和清華支教老師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高一時,清華支教老師的幫助讓徐國強對清華有了深深的向往,"我們在清華等你來",志愿者臨走時的一句話讓徐國強斗志昂揚。最終,徐國強通過了清華大學"自強計劃",正式成為一名清華人。"那一刻,不僅僅是激動,更是感動,我已經無法用言語表達對支教團的感激之情。可以說,他們在我最迷茫的時候為我指明了前進的道路,也是他們為我的夢想插上了翅膀。"徐國強立下志愿,畢業后也要加入支教團,飲水思源、薪火相傳。
研究生支教團工作獲得服務地肯定的根本在于支教團工作對服務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支教團作為清華在當地的"名片"和"代言人",也積極發掘自身潛力,在更大范圍內為支教地各項事業發展貢獻力量,豐富當地的校園文化,建設廣播臺、讀書角、開展辯論賽,設立助學項目等,將清華的元素引入到支教的學校中。
17歲劉燕玲從青海來到夢寐以求的清華園,如今,21歲的她又回到最熟悉不過的母校--青海湟中一中。日前,清華大學舉行研究生支教團十五周年交流座談會,劉燕玲作為支教團成員代表受邀發言,她分享了在支教期間和學生亦師亦友的故事,"我是很倔強,倔強到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所以收到學生的紙條,一句'不拋棄不放棄'比'老師我愛你'更讓我熱淚盈眶,將心比心,以心換心,他們真的懂。"劉燕玲的真誠和努力讓一個曾經數學考9分的少年考到了110分,還樹立了考清華的自信,"或許我不能把自己知道的完全教給他們,但是我會想盡一切辦法讓他們自信快樂起來。"劉燕玲在講座上這樣說道。
讓青春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煥發光彩
"想去離太陽最近的天邊,天邊有格;ㄊ⒎。想去養育我的黃河源,源頭有布達拉守望……與你西行意氣方剛,遍染桃李盡芬芳。"這是唱響在每一屆清華研究生支教團的團歌《你西行》,10年過去了,清華支教人早已和青藏高原一樣鑄就一身青稞鐵魂。
海拔3650米的拉薩,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擁有1300多年歷史。拉薩在藏語里意為"圣地"、"佛地"。每年數以萬計的游客因其"神圣"慕名而來。來此的青年志愿者也逐年增多,他們有著更為神圣的使命--支教。從2005年至2014年,10年間,清華先后派出10屆57名研究生支教隊員到拉薩支教。
成立于2006年的西藏職業技術學院,2007年時一切都處于初期建設階段,初到西藏的第九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任霄澤因此充實而緊張,他將清華的經驗帶到這里,積極開展"學十七大迎奧運"、"知識競賽"等學生活動。他還指導"財經系第一屆學生代表大會"以及隨后"學代會"和"團代會"的召開,為藏職院建立起學生自我管理體系。在教學中他創新教學方法,大膽改變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角。
在支教即將結束的時候,藏職院院長阿齊的一句話讓任霄澤陷入沉思,"我在想怎么才能把你們留下來,這里的發展實在太需要你們了"雖然短暫,卻觸動了任霄澤的心,也正是因此,他立下了扎根西藏繼續奉獻雪域高原的誓言。
支教團成員們都將服務地視作第二故鄉,始終關心關注當地的發展,在結束志愿服務后,他們總會用其他的方式繼續為支教地服務。第八屆支教團成員們在返回學校后組織"春歸大地、愛心傳遞"的募捐活動,為服務地貧困中學生募捐萬余元,募集衣物書籍3000余件。
多年來,清華大學支教團的工作獲得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其中也涌現了眾多表現突出的志愿者和鮮活的事跡。文學作品《釀了又釀的青稞酒》、《西藏支教日記》等更是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
今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京大學師生的座談會上勉勵廣大青年要"勤學、修德、明辨、篤實,樹立和培育青年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倳洀娬{,青年學生"要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這是大德,養大德者方可成大業"。作為由團中央、教育部聯合組織實施的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全國示范項目,研究生支教計劃正是鼓勵青年學生"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重要舉措。通過為期一年的服務,支教團志愿者從"學術大學"走進"社會大學",將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到服務他人、服務社會主義建設中,體悟國情、明確責任、錘煉品格、升華認識,進而查缺補漏,在返回"學術大學"之后確立方向、彌補不足、明辨篤行,最終必將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合格的接班人。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