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從華南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獲悉,2024年華南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初試考試大綱及參考書目已發布,內容如下:
華南農業大學2024年碩士研究生入學《生態學(833)》考試大綱
命題方式 招生單位自命題
科目類別 初試
滿分 150
考試性質
華南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生態學考試是為招收理學類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選拔考試。它的主要目的是測試考生對生態學科的把握程度,包括對生態學的概念、方法和應用的了解。考試對象為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報考生態學專業的考生。
考試方式和考試時間
生態學考試采用閉卷筆試形式,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3小時。
試卷結構
(一)概念題,占總分的25%左右,涉及生態學各方面的概念
(二)小問答題,占總分的50%左右,涉及對生態學現象的解釋,對生態學理論的理解,以及生態學的一般應用
(三)綜合問答題,占總分的25%左右,涉及對比較復雜的生態學問題的剖析,對應用生態學特定方向的理解和解決措施
考試內容和考試要求
(一) 生態學概論
考試內容:
1. 概念:生態學,生態學的分支學科
2. 理解和應用:生物進化與生態環境關系,人工選擇環境與生物進化關系
考試要求:
1. 熟悉生態學的核心內容及其學科發展逐步拓展形成的分支;
2. 理解在地球發展史中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關系以及在人工干預條件下生物演進途徑的變化,在長的進化進程中了解生態關系的重大意義。
(二) 個體生態學
考試內容:
1. 概念:環境,生態因子,生態適應,限制因子,李比希限制因子定律,謝爾福特耐受性定律,脅迫,內穩態,生態適應,表現型適應,進化適應,生態型,協同進化,生境,光飽和點
,光補償點,陽性植物,陰性植物,耐陰植物,長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春化過程,有效積溫,濕生植物,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構件生物,單體生物,本能行為,反射行為,學習行,分子生態學,哈德-魏伯格原理,種群分化
2. 理解與應用:
(1) 生態因子和限制因子有何區別?
(2) 生物是如何適應環境脅迫并不斷進化的?
(3) 溫度對生物作用的“三基點”和積溫,在農業生產上有何指導意義?
(4) 什么是李比希定律和耐受定律?
(5) 舉例說明生物對光強度和光周期的適應,對生產實踐有何意義?
(6) 水分、土壤、風對生物有何影響,生物如何適應這些生態因子的變化?
(7) 生物體如何在外貌和形態上進行適應環境變化的?
(8) 生物體如何在行為調節方面適應環境變化的?
(9) 生物適應環境的分子生態機理是什么?分子生態學的研究內容是什么?
考試要求:
1. 透徹理解個體生態學的有關概念和定義;
2. 理解生物如何受到不同環境的制約與影響,生物在形態、生理、生化、行為、遺傳等方面如何適應不同環境,以及生物如何影響環境;
3. 了解分子生態學的研究領域
4. 注意個體生態學規律在農業、林業、漁業和畜牧業中的應用
(三) 種群生態學
考試內容:
1. 概念:種群,種群生態學,種群的分布類型,種群密度,生態密度,飽和密度,自然增長率,內稟增長率,環境容量,標記重捕法,樣方法,指數增長模型,邏輯斯蒂增長模型,生態入侵,入侵生物,生命表,特定時間生命表(靜態生命表),特定年齡生命表(動態生命表),種群的生存策略,r-對策,k-對策,種間關系,種群間的競爭關系,偏害關系,捕食關系,寄生關系,偏利關系,互利關系,化感作用
2. 理解與應用:
(1) 何謂種群,種群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2) 寫出邏輯斯諦增長模型,并說明其修正項的生物學含義。
(3) 種群年齡錐體劃分的類型及其對預測種群興衰的作用?
(4) 舉例描述種群間相互作用的基本類型,為什么要防止種群大爆發和生物入侵?
(5) 舉例說明種群間的協同進化。
(6) 捕食者只是對獵物產生危害嗎?為什么?
(7) 舉例說明r-對策者與K-對策者的異同?為什么K-對策生物更容易滅絕?
(8) 種間競爭與生態位有何關系?
(9) 什么是化感作用,有何生態學意義?
(10) 共生有哪些類型?
(11) 請根據種群增長率的主要影響因素探討如何合理控制人口?
(12) 如何進行種群的自然調節?人類社會活動對種群變化有何影響?
考試要求:
1. 熟悉有關種群生態學的各類概念和有關指標的定義;
2. 理解單一種群的靜態分布類型,動態發展的主要指標和動態變化模型
3. 了解兩個種群的相互關系類型
4. 了解生物之間的化學相互關系類型
5. 理解入侵生物的入侵機理
6. 能夠利用生物種群之間的關系原理應用到農業有害生物的防治
(四) 群落生態學
考試內容:
1. 概念:群落,群落生態學,生活型,群落的水平結構,群落的垂直結構,群落的時間結構,群落演替,演替頂極,頂極群落,頂極種,旱生群落演替系列,水生演替系列,物種多樣性,α多樣性指數,β多樣性指數,γ多樣性指數,Simpson多樣性指數, Shannon –Weaver多樣性指數,群落的水平分布規律,群落的垂直分布規律,植物群落的蓋度,群落物種的優勢度,群落物種的重要性值,兩個群落的相似性系數
2. 理解與應用
(1) 對群落的性質認識有哪些不同的觀點?
(2) 舉例說明什么是生活型?
(3) 用一個實際例子說明群落的組成、水平結構、垂直結構、時間結構?影響群落結構的因素有哪些?
(4) 如何運用干擾理論進行生態管理?
(5) 舉例說明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6) 如何利用次生演替原理來恢復受到破壞的生態系統?
(7) 為什么會發生演替,演替的方向和特點是什么?
(8) 什么是物種多樣性?有哪些測度方法,其生態學意義如何?
(9) 群落的物種多樣性越高,群落越穩定,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10) 群落中的物種以什么樣的機制維持生物群落的穩定?
(11) 世界主要陸地生物群落的類型有哪些,它們的分布有什么規律?
(12) 有哪些指標可以反映群落的數量特征?如何進行群落的排序和聚類分析?
(13) 用一個實際例子進行生態位的測度計算?
考試要求:
1. 熟悉群落生態學相關的各種概念、定義;
2. 了解群落的靜態結構與分布規律;
3. 了解群落的動態演替規律
4. 能夠利用群落的靜態結構規律構建農林群落體系
5. 能夠利用群落的動態演替規律指導退化區域的植被恢復重建
(五) 生態系統生態學
考試內容:
1. 概念: 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生態學,初級生產者,生態系統消費者,生態系統分解者,食物鏈,食物網,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力,生態系統的次級生產力,熱力學第一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物質流動的周轉率,物質流動的周轉時間,物質循環,沉積型循環,能值,生態系統的結構,生態系統的功能;
2. 理解和應用:
(1) 用一個具體例子說明生態系統的基本結構包括哪些組分?這些組分在生態系統中起什么作用?
(2) 什么是生態系統的復合結構?舉例說明生態系統的空間結構、時間結構、營養結構?
(3) 什么是初級生產、次級生產?它們之間存在什么關系,結合實例進行說明?
(4) 水循環、碳循環、氮循環、磷循環的主要儲存庫是什么?人類活動對這些循環產生什么影響?
(5) 如何利用生態系統中的信息流為人類生產服務?
(6) 用能值分析生態系統有什么意義?
(7) 闡明物種流的生態學意義對生態系統產生哪些深遠的影響?
(8) 如何認識森林生態系統是最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它有哪些特點?
(9) 濕地有哪些生態服務功能?為什么要保護它?
考試要求:
1. 熟悉生態系統生態學的概念和能物流基本原理;
2. 了解主要能流和物流的源、庫、流特點,以及受人類影響的特點;
3. 理解由于人類過度利用有關物質和能源引起的資源問題、生態問題和環境問題
4. 理解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的各種服務功能
5. 能夠利用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原理,完善系統的循環體系建設,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六) 景觀生態學
考試內容:
1. 概念:景觀,景觀生態學,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景觀結構,斑塊,廊道,基質,景觀格局,景觀功能,島嶼生物地理學平衡理論,復合種群,等級系統理論;
2. 理解和應用:
(1) 什么是景觀和景觀生態學?景觀生態學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2) 3S技術在如何應用到景觀生態學的研究方法中?
(3) 什么是斑塊-廊道-基質模式?如何區別這三類景觀結構單元?其結構特征和生態學意義是什么?
(4) 如何理解景觀格局、等級和尺度的概念?
(5) 如何理解景觀功能中的能量擴散、物質流動和物種運動?
(6) 如何衡量景觀的穩定性?
(7) 影響景觀變化的驅動因子有哪些?景觀變化對氣候、土壤、水環境有什么影響?
(8) 利用島嶼生物學理論闡明生物物種多樣性的地理分布與動態格局?
(9) 談談你對復合種群理論、邊緣效應理論和等級理論的認識?
考試要求:
1. 熟悉有關景觀生態學的各種概念;
2. 了解景觀結構與功能的關系,特別是有關的理論和原理;
3. 能夠應用景觀生態學原理初步考慮在自然保護區設置、區域生態規劃、農區規劃中的應用
(七) 應用生態學
考試內容:
1. 概念:生態系統調控的層次,自然調控機制,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鹽漬化,能源資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溫室效應,溫室氣體,臭氧層破壞,酸雨,全球變化,生物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可持續發展,經濟外部性,高斯定律,綠色核算,綠色GDP,最大持續收獲量,生態工程,生態恢復,恢復生態學,生態規劃,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生態產業,生態系統服務;
2. 理解和應用:
(1) 生態系統自我調控的機制有哪些?
(2) 談談在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中人與自然的關系如何?
(3) 目前人類面臨著什么樣的人口、資源問題?
(4) 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喪失、酸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產生什么后果,如何防治?
(5) 如何協調人口、資源、環境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6) 外部不經濟性如何造成成本外攤、收益外泄現象?如何克服?高斯又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
(7) 如何有效地利用或收獲生物資源?
(8) 如何進行生態服務功能的價值判定?
(9) 傳統的經濟核算為什么不合理?綠色核算從哪些方面結合到國民經濟核算里?
(10) 生態工程遵循什么理論?用實例說明生態工程的應用?
(11) 生態恢復的標準是什么?如何利用恢復生態學的理論來恢復退化的生態環境?
(12) 生態旅游的理論基礎是什么?發展現狀如何?
(13) 為什么要進行生態規劃?如何進行生態規劃?
(14) 生態農業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是什么?你家鄉發展生態農業的自然、社會、經濟條件和限制因素有哪些?
(15) 生態工業的內涵和研究內容如何?
考試要求:
1. 了解各種生態問題,從生態學角度理解其產生的根源;
2. 理解利用生態學原理推進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思路,特別是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3. 具體理解人類社會克服生態環境問題可以采取的技術、經濟、法律等措施;
4. 熟悉開展生態產業、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生態工程、生態規劃的原則與方法。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