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對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深入推進學科專業調整,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前不久召開的第九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對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是衡量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競爭力的關鍵標志,是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的主渠道。抓好高等教育這個龍頭,必須充分發揮研究生教育的高端引領作用。為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建設,不斷健全中國特色高質量研究生教育體系,教育部日前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的意見》,推動學術創新型人才和實踐創新型人才分類培養,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提供更有力支撐。下面,我主要介紹三方面情況。
一、新時代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格局已基本形成
1978年,我國恢復研究生招生,198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了《學位條例》,建立了學位制度,至今已40余年。1990年,我國開始實行專業學位教育制度,經過30多年的發展,專業學位類別不斷豐富,培養規模持續擴大。當前,學術學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兩種類型、三級學位協調發展的體系初步建成,有效滿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求。
學科專業設置實現了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并重”。2022年發布的《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改變過去專業學位類別目錄是學科目錄附表的呈現方式,將主要知識基礎相近的一級學科和專業學位類別統籌歸入相應學科門類,凸顯兩種類型人才培養同等重要。新版《目錄》進一步豐富了專業學位類別,專業學位類別的數量由47種增加到67種,更充分、更精準地對接經濟社會需求,支撐行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人才培養結構實現了歷史性調整。研究生教育緊密服務“四個面向”戰略部署,持續完善學科專業布局。學術學位博士授權點數量較10年前實現翻番,對于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的學科支撐更加有力。專業學位授權點總數由10年前占學位授權點總數的37.6%提升至44.2%,其中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數量增長3倍,對于各行各業高層次專門人才需求的響應能力得到大力加強。人才培養規模上,專業學位授予人數占比從2012年的32.29%增至2022年的56.4%。
分類培養模式開展了積極探索。建設數理化生高層次人才培養中心,構筑基礎學科人才自主培養“母機”。建設學科交叉中心,為新興學科、交叉學科人才培養開辟特區。建設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國家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推動實現工程師培養體系重構、能力重塑、評價重建。探索農業碩士“科技小院”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三位一體的育人模式,帶動全國高校建設科技小院上千家,扎根中國大地,解民生、治學問、育新人,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充分肯定。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四證合一”培養模式得到用人單位和研究生的廣泛認同。會同行業部門成立45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覆蓋全部專業學位類別,其中36個主任委員為行業部門負責人,行業委員占比達到四分之一,有力保障了產教融合、協同育人。
二、深入推進分類發展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必然要求
2022年,我國在學研究生已達365萬人,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二,已經成為研究生教育大國。與建設教育強國的要求相比,當前,重學術學位輕專業學位的觀念仍需進一步扭轉,兩類學位同質化發展的現象依然存在,還需要大力深入推進研究生分類培養、分類發展,以進一步提升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質量、進一步凸顯研究生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和貢獻力。
分類發展是調整優化研究生教育結構的戰略舉措。量變引起質變,由大到強,根本上是從數量向質量的提升,從規模擴張向結構升級的轉變,從點上的改革向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飛躍。因此,以分類發展為切入點,對研究生教育體系進行改造升級和重塑重構,才能實現研究生教育從量變到質變的根本性蛻變。
分類發展是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必然路徑。當前經濟社會對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的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更加多元,特別是對面向實踐創新的專業學位需求日益旺盛,對我們深入進行供給側改革形成了牽引和倒逼。如何清晰描繪出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各自的培養路徑,進一步暢通兩類學位分類發展的通道,特別是專業學位的培養鏈條如何深度融入行業產業,已經成為提升研究生教育整體質量的改革方向。
分類發展是促進培養單位內部機制改革的有效抓手。面對旺盛的人才需求、日益擴大的培養規模,在資源條件約束較緊的情況下,更需要通過內部變量的調整實現提質增效。以分類發展為導向,推動培養單位根據不同類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和需求,對發展理念、組織模式、資源要素等進行升級重組,將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培養單位內部的活力。
三、深入推進分類發展的政策舉措
本次印發的文件是新形勢下推動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基礎性文件。為精準把握問題,提出有效舉措,前期我們開展了大量調研工作,全面分析全國各類培養單位研究生培養質量報告,面向教師、學生、管理服務人員近3萬人開展問卷調研,深入開展訪談和國際比較研究,總結借鑒近年來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人才培養的典型經驗等。
《意見》以建設高質量研究生教育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的,堅持問題導向、尊重規律、整體推進、機制創新,以科教融匯、產教融合為方向,注重對現有人才培養過程的改造升級,加強全鏈條、各環節改革措施的銜接配合,提升人才培養鏈、工作管理鏈的匹配度,增強改革的系統性、可操作性、實效性、長效性,推動培養單位實現內部體制機制變革。
《意見》著重提出五個方面政策舉措:
一是明確整體定位。《意見》首次將“分類發展”作為整個文件的主題和中心,成體系地推進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分類發展。目標是到2027年,兩類學位分類發展實現格局性變化,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治理體系持續完善、治理能力顯著提升。
二是強調深化認識。明確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都是國家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兩類學位同等重要,培養單位應予以同等重視。兩類學位具有培養學術創新型人才和實踐創新型人才的不同定位,但都應把研究生的堅實基礎理論、系統專門知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作為培養重點,專業學位也要提升創新能力,而不是單純的技能或專業能力訓練。
三是優化規劃布局。區分兩類學位點重點布局方向,學術學位堅持高起點布局,重點布局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大力支撐原始創新;專業學位堅持需求導向,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原則上只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專業學位授權點為主,同時具有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的領域側重布局專業學位授權點,以全面支撐行業產業和區域發展。優化兩類研究生規模結構,以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進一步提升專業學位研究生比例,到“十四五”末將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數量。
四是完善培養鏈條。主要是強化定位、標準、招生、培養、評價、師資等環節的差異化要求。招生階段區分兩類學生招生時的重點考察方面,強調行業企業專家參與專業學位招生。分類明確培養方案、課程、教材、師資的具體要求,學術學位應突出教育教學的理論前沿性,厚植理論基礎,拓寬學術視野,強化科學方法訓練以及學術素養提升,強化科教融匯協同育人;專業學位應突出教育教學的職業實踐性,支持與行業產業部門共同制定體現專業特色的培養方案,為專業學位設置專屬課程,強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文件要求,分類制訂學位論文基本要求和規范、評閱標準和規則及核查辦法,優化交叉學科、專業學位論文評審和抽檢評議要素,為交叉學科、專業學位單獨設置學位評定分委員會。特別是提出鼓勵碩士專業學位實行多元學位論文或實踐成果考核方式,如專題研究類論文、調研報告、案例分析報告、產品設計/作品創作、方案設計等。導師應分類評聘和考核,校內導師應定期到國內外訪學交流或行業產業一線調研,校外導師定期參與高校教育教學,同時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五是重點領域改革。以基礎學科、卓越工程師培養改革作為引領示范。支持具備條件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把基礎學科主要定位于培養學術學位博士生,開展改革試點。支持以卓越工程師培養為引領,創新聯合培養機制,打造工程師技術中心、完善導師選聘和考核、重構核心課程等改革措施。
《意見》還特別強調要加強組織保障,要求培養單位加強工作部署,完善政策舉措和質量保障體系,健全治理體系和運行管理機制,強化分類管理、分類指導、分類保障,鼓勵具備條件的培養單位為專業學位獨立設置院系或培養機構。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