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落實《教育部關于實施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簡稱“國優計劃”),立足“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求創新”的辦學傳統,依托綜合學科優勢發展教師教育,服務構建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努力為中小學培養輸送高素質教師隊伍。
匯聚優勢資源,構建“大格局”。成立教育學院,由校長親自擔任名譽院長,積極探索綜合性大學舉辦教師教育的新模式,總結實踐中探索出來的經驗和做法,為“國優計劃”實施奠定良好基礎。探索“3+3”培養模式,“教育學院+學科學院+實踐基地”三方貫通,“教育學導師、學科導師、實踐導師”三導師團隊協同指導。依托學校多學科交融、理工見長的優勢,教育學院與校內理工學科各院系深度合作,打造涵蓋數、理、化、生、科學與技術教育等學科方向的課程體系。為每位學生配備三位導師,分別從教育學理論與實踐、學科前沿和學科基礎知識、專業研究方法以及教學能力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指導。不斷拓展外部合作,與中國教育科學院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圍繞時代新人培養、教育數字化戰略轉型、中國教育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等問題合作開展研究和實踐,共建“中國教科院—上海交大”卓越教師研修基地和優秀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探索國家教育智庫與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合作共建新模式。
創新培養模式,促進“多融合”。注重交叉融合,開設未來教育、科學技術史、心理健康教育、藝術教育等特色課程,并以多樣化的國內外交流活動,開拓未來科學類教師的國際視野,培育能夠引領教育變革發展的未來卓越教師。利用學校學生創新中心的創新實踐資源,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參與體驗開放Fab-Lab、科創競賽、校企合作STEM公益營隊等跨學科學習和實踐活動,在學科交叉與思維碰撞中提高學生的科學與工程素養,培養跨學科課程設計和實踐技能。注重知行融合,開展為期一年的全方位、多元化“浸潤式”實習實踐,促使學生全過程了解中學教育教學實際,提升學科教學技能,增強實踐反思和行動研究能力。目前,已與上海27所實驗性示范性中學建立實習實踐基地合作。聘任的六十余位實踐導師中,半數以上為上海市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100%擁有中學高級及以上職稱。注重研學融合,三年來引進近30位學術領域知名專家及全球英才,多人來自世界一流教育學院,80%的專任教師擁有海外名校博士學位,30%專任教師擔任國外著名刊物編委。發揮學校高等教育領域研究優勢,鼓勵教師深入研究和把握教育規律和發展趨勢,加強基礎教育學術人才引進和學術激勵,促進高水平研究和高質量人才培養同頻共振。
注重過程管理,強化“全鏈條”。優化招生模式把好“入口關”。以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科學類教師為目標,選拔優質生源,通過創新招生模式,如舉辦優才夏令營、組織學科專業基礎測試、邀請基礎教育專家參與選拔等,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科基礎、學術能力、科學興趣、教學潛力和從教意愿,確保過硬的生源質量。提升價值引領強化“過程關”。將思想政治教育融人育人全過程,在課堂教育中融入立德樹人、師德師風等思政元素。組織學生實踐團前往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開展調研,與時代楷模張桂梅校長深入交流,上好學生的“大思政課”。在云南洱源縣第一中學建立“子午連心”教育基地,開展學生結對、暑期學校、教師培訓等共建活動,激發同學們對教師身份和教育事業的強烈認同感和社會責任感,樹立成為“大先生”的理想和追求。做實就業引導夯實“出口關”。建立四級聯動就業推進體系,一人一策精準施策。截至目前,教育學院首屆28位畢業生中,近80%已投身基礎教育教師崗位,開啟教師之旅。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