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等教育經過“十一五”的改革發展,鑄造了中國高等教育的“上海品牌”。在調整形態布局的8年中,上海高校在校研究生數量增長了121%,目前達到10.35萬人。數量增多的同時,研究生培養質量也得到了充分保證。上海持續開展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雙盲”評議工作,在學術風氣欠佳的外部環境中,始終保持著較高水準。此外,上海以占全國10%的博士生數,獲得了15%的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3.85萬人去年來滬留學
隨著上海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不少海外學生把上海作為留學的目的地,國外大學也主動與上海高校尋求合作。2009年,上海各普通高校招收留學生1.5萬余人,全市高校共有留學生3.85萬人。上海共有獨立設置中外合作辦學機構28個,非獨立設置中外合作辦學機構17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177個。通過“保增長、抓內涵”,實施上海市人民政府留學生獎學金等有力措施,上海來華留學生的數量不斷增長,整體結構不斷優化。
近年來,上海積極探索校區、城區、園區“三區”聯動,高等教育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產業集群布局、社會功能拓展有機融合,大力推進了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三區聯動”新格局初步形成。楊浦、閔行、松江、浦東等區已形成共識:服務高校就是服務地區,發展高校就是發展地區。“政府+高校+民企”三方資金結盟,成為“三區聯動”牢固紐帶。
目前有80名東方學者
與此同時,上海高校科研及其成果轉化能力進一步提高。2006-2009年期間,上海高校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的科技總經費為252.6億元,人文社科總經費17.5億元,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經費累計15.95億元;累計獲國家科學技術獎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自然科學獎13項,技術發明獎11項,科技進步獎85項。在2006-2009年的工博會上,上海高校的交易成交額累計13.8億元,2009年上海高校共獲金、銀、銅及創新獎15項,占整個工博會設獎數的38.5%。2010年,全國首個高校技術市場在上海成立,集企業技術項目需求發布、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成果供給、技術成果交易等功能于一體,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
目前,上海有東方學者80名,晨光計劃受資助者396名,曙光學者729名,創新團隊37個,通過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遴選造就了一大批領軍人物。他們承擔著各類教學和科研任務,以自身的智力優勢融入上海高等教育事業進程中,不斷開創新的業績。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