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011傳媒與藝術學院
南京郵電大學傳媒與藝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起源于學校的電教中心、計算中心等部門。2008年,根據學校發展戰略,更名為傳媒與藝術學院。學院現有廣告系、數字媒體藝術系、動畫系、基礎部、實驗教學中心、大學生科技創新中心、南京郵電大學畫院、藝術與傳播研究所、數字媒體研究中心、數字藝術作品展示中心等教學和科研機構。
學院現有“藝術”(藝術設計領域)、“新聞與傳播”2個專業碩士學位點,“廣告學”“數字媒體藝術”“動畫”3個本科專業(其中“廣告學”為國家級一流專業,“數字媒體藝術”“動畫”為江蘇省一流專業)。
學院共有教職工59人,其中專職教師46人,100%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授、副教授30人,碩士導師29人。教師中有江蘇省第六期“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2名,南京市領軍型科技創業“321計劃”項目人才2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5人,有江蘇省電影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1人。江蘇省美術家協會藝委會委員1人,中國新聞史學會公共關系史研究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新聞史學會廣告與傳媒發展史研究委員會常務理事,江蘇省新聞傳播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網絡視聽專委會理事等。江蘇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名,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1名,江蘇省“紫金文化人才培養工程”文化優青1名。2022年度江蘇省“雙創博士”2名。學院教師大多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大學、清華美院、南京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及德國包豪斯大學、英國南安普頓大學、英國利茲大學、法國巴黎國立BOUR-LA-REINE音樂學院、韓國Daebul University等著名高校。
學院努力提升辦學條件,為培養理、工、文、藝交融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提供堅實保證,F有江蘇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數字媒體技術實踐教育中心,省級研究生工作站3個,平面設計、動畫制作、虛擬演播室、視頻攝錄及非線性編輯、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等實驗室、專業畫室、藝術展覽廳等超過3500平方米,校外實習實踐基地20余個。
學院高度重視國際化學術交流,近年來多位學生獲得江蘇高校學生境外學習政府獎學金項目資助,前往愛丁堡大學、倫敦藝術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高等學府訪學交流。我院多次教師作為訪問學者前往美國等國家進行學術訪問,出席“為轉型而設計”系列國際會議-11、西京智媒體國際論壇等國際學術會議,舉辦智能傳播與藝術國際研討會。
學院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構建了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體系。近年來,獲得國家級一流課程4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一流課程2門,愛課程網中國大學MOOC課程3門;江蘇省重點教材2部。學生在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中國好創意暨全國數字藝術設計大賽、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中國動漫金龍獎、江蘇省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江蘇省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等國家級、省級競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專業上的優勢、不斷深化的校企合作以及學生本身具備的較強的實踐能力,使得我院高質量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并獲得較高的就業滿意度。
學院大力提升科研創新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現有江蘇省社會科學普及研發基地——南京郵電大學科普動漫研究所等教學和科研平臺。近三年,教師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4項,橫向科研經費到賬342萬元,發表高質量論文130余篇,出版專著7部,獲得各類科研成果及行業獎項10余項。
學院堅持依托南京郵電大學信息特色的學科優勢,立足大傳播、新媒體,走信息技術向傳媒和藝術領域延伸和交叉的發展之路,走工、文、藝學科交叉融合之路,力爭成為特色鮮明、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教學研究型學院。
(一)135700設計
1、視覺傳達設計,該學科方向以計算機輔助設計和網絡傳播為基礎,研究視覺呈現與信息傳達,對信息進行分析、歸納并通過文字、圖形、色彩、造型等基本要素進行設計創作,包括數字影像、空間展示、平面印刷、網頁呈現等設計內容。本方向利用我校信息學科優勢,強調信息技術與藝術有機結合,依托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江蘇省圖像處理與圖像通信重點實驗室等平臺,以及校“信息文科”建設工程培育項目,形成信息藝術特征明顯的學科方向特色與優勢。
2、數字媒體藝術,該學科方向以藝術設計創意和信息技術應用為一體,融合數字媒體技術、藝術設計和網絡媒體傳播,表現為與信息技術結合的交互設計、影視藝術、圖形圖像處理等研究內容。本方向利用我校信息學科優勢,強調信息技術與藝術有機結合,依托完善的實驗教學平臺和實踐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形成創作工具數字化、作品展示交互性與呈現多樣性的學科方向特色與優勢。
3、信息產品設計,該學科方向以現代信息產品應用為基礎,以信息產品外觀和APP內容等設計為研究領域,分析互聯網時代用戶對信息產品的多維體驗,開展信息通訊產品、穿戴式智能設備、互聯網APP應用等的智能化設計。本方向依托我校信息學科優勢,強調信息技術與藝術有機結合,利用南郵與中興、華為等設備制造商,以及與電信、移動等運營商緊密結合的行業優勢,借助校企共建實驗室和產學研合作項目,培養高層次實踐型人才,為社會提供信息產品設計服務。
(二)055200 新聞與傳播
1、網絡文化與創意表達,該學科研究領域包括微時代粉絲文化、青年手機亞文化、網絡小眾文化、網絡流行語傳播、網絡游戲競技文化等。重點關注以網絡信息技術為基礎、在網絡空間形成的文化活動、文化方式、文化產品、文化觀念的集合。目前圍繞這一方向,已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哲學社科項目3項、江蘇省高校哲社科項目5項,并形成若干系列論文與學術專著,如《基于手機媒體的青少年亞文化研究》等!毒W絡傳播概論》課程獲第三屆江蘇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
2、數字廣告與戰略傳播,該學科研究領域包括計算廣告學、新媒體廣告創意、數字品牌管理研究、數字影視廣告創意、人工智能營銷等。擁有《廣告藝術鑒賞》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項,相關專業確定了以“網絡傳播”為核心,以“網絡廣告策劃與創意”與“網絡廣告設計”為兩翼的專業培養方向,并培養了大批復合應用型網絡廣告傳播人才。論文《美國數字廣告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獲第三屆中國廣告教育學術獎二等獎。教師獲“江蘇省青藍工程青年骨干教師”“江蘇省信息化教學能手”等稱號。
3、全媒體傳播實務,該學科研究領域包括移動媒體傳播、短視頻傳播、智能媒體傳播、全媒體發展與傳播、全媒體與網絡社會等。擁有江蘇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數字媒體技術實踐教育中心”,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冬奧會短道速滑智能化轉播”,《中國影像方志》揚中篇、《中國影像方志》和縣篇等作品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動漫廣告藝術鑒賞》獲批線上線下混合式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教師作品榮獲國家廣電優秀獎、國家廣電“原動力”出版計劃、國際星火獎、金猴獎等權威獎項。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