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學校簡介
西北大學肇始于1902年的陜西大學堂和京師大學堂速成科仕學館。1912年始稱西北大學。1923年改為國立西北大學。1937年西遷來陜的國立北平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北洋工學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組成國立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改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1939年復稱國立西北大學。新中國成立后為教育部直屬綜合大學。1950年復名西北大學。1958年改隸陜西省主管。1978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現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建設院校、教育部與陜西省共建高校。
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西北大學形成了“發揚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負建設西北之重任”的辦學理念,匯聚了眾多名師大家,產生了一批高水平學術成果,培養了大批才任天下的杰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學術聲譽和社會聲望,被譽為“中華石油英才之母”“經濟學家的搖籃”“作家搖籃”。
學校現有太白校區、桃園校區、長安校區三個校區,總占地面積2360余畝。現有24個院(系)和研究生院、1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1個直屬附屬醫院、8個非直屬附屬醫院。設有87個本科專業,其中37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校現有2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其中一級學科23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5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一級學科37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0個),2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現有地質學、考古學2個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涵蓋5個二級學科),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和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學校現有3個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7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并設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7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學校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1個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3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3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籌);1個國家級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1個中央統戰部、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民委四部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備案中心,1個國家民委“一帶一路”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114個省部級科研基地。
學校現有教職工308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雙聘院士(教授)5人,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1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4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8人,國家級教學名師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6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6人。在校生29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3800余人,研究生15000余人,國際學生500余人。
學校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二等獎,中國專利金獎,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等重大獎勵。
學校十分重視對外科技文化交流,已與美、英、法、德、日等近30個國家及地區的120余所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大英百科全書》曾將西北大學列為世界著名大學之一。
二、報考條件
為方便考生報考我校碩士研究生,現將報名有關事項說明如下:
(一)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招生單位規定的體檢要求。
4.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等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
考生錄取當年入學前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同等學力人員報考須滿足條件①、③或②、③:
①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
②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畢業后到錄取當年入學前)或2年以上;
③六門以上大學本科主干課程成績證明(原件),并在公開出版(帶cn號)的學術刊物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與報考專業相近的論文一篇。同等學力考生不得跨學科報考,復試時須加試兩門大學本科主干課程。
(4)已獲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并提供所在高校學籍管理部門加蓋公章的同意報考證明。
(二)報名參加全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按下列規定執行:
1.報名參加法律(非法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①符合(一)中的各項要求。
②報考前所學專業為非法學專業。
2.報名參加法律(法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①符合(一)中的各項要求。
②報考前所學專業為法學專業(獲得法學第二學士學位的人員可以報考。)
3.報名參加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①符合(一)中1、2、3的各項要求。
②大學本科畢業后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或大學本科結業后,達到大學本科畢業同等學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4.報名參加法律(非法學)、法律(法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外的其他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一)中的各項要求。
(三)報名參加單獨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一)中1、2、3的各項要求。
2.大學本科畢業后連續工作4年以上,業務優秀,已經發表過研究論文(技術報告)或者已經成為業務骨干,經考生所在單位同意和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推薦,回原單位定向就業的在職人員;或獲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后工作2年以上,業務優秀,經考生所在單位同意和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推薦,回原單位定向就業的在職人員。
3.我校圖書情報、法律(法學)、法律(非法學)、社會工作、化學工程、制藥工程、城鄉規劃、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軟件工程等專業(均為專業學位),可設置單獨考試。
(四)符合教育部有關“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報考條件的考生,可報考我校相應專項計劃。
(五)報考非全日制專業的人員,原則上應為在職定向就業人員,須在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時提供加蓋單位公章的同意報考證明,并在錄取時簽訂定向培養協議。非全日制招生專業為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六)報考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的考生,除符合條件(一)中1、2、3的各項條件,還須滿足醫師資格考試報考條件規定專業的應屆(錄取當年入學前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或往屆本科畢業生。對于已經獲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人員原則上不得報考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
三、報名考試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兩個階段。
1.網上報名要求
網上預報名時間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天9:00—22:00。
網上報名時間為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每天9:00—22:00。
考生應在規定時間登陸“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網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簡稱“研招網”)瀏覽報考須知,并按教育部、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報考點以及報考招生單位的網上公告要求報名。報名期間,考生可自行修改網上報名信息或重新填報報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條有效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報,也不得修改報名信息。
考生填報報考信息時應嚴格按照我校專業目錄上的要求選擇報考院系、專業和考試科目,并認真校對。參加單獨考試的考生,考試方式選擇“單獨考試”。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的人員,應按我校上述相關要求如實填寫學習情況和提供真實材料。
考生要準確填寫本人所受獎懲情況,特別是要如實填寫在參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國家教育考試過程中因違紀、作弊所受處罰情況。對弄虛作假者,將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嚴肅處理。
報名期間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考生可上網查看學歷(學籍)校驗結果。考生也可在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行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網址:http://www.chsi.com.cn)查詢本人學歷(學籍)信息。
未能通過學歷(學籍)網上校驗的考生須在網上確認時完成學歷(學籍)核驗。
考生應當按要求準確填寫個人網上報名信息并提供真實材料。考生因網報信息填寫錯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2.網上確認要求
①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在網上或到報考點指定地點現場核對并確認其網上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辦。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時間按照上級有關文件執行。
②考生網上確認時應當積極配合報考點工作人員,根據核驗工作需要,按要求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和網上報名編號,由報考點工作人員進行核對。
③所有考生均應當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確認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
3.考生應在網上報名信息填報完成后按規定繳納報考費。
4.以下考生必須選擇西北大學為報名點
①報考我校藝術學院的考生。
②報名參加我校單獨考試的考生。
③以同等學力身份報名的考生。
5.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報名時應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并按要求填報本人入學、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
6.報考“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報名時專項計劃應選擇“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
7.初試時間: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具體時間以國家規定為準。
8.考試地點及考場安排:詳見準考證上相關信息。
9.初試成績復核辦法按照我校公布的相關通知為準。
10.其他未盡事宜按照國家相關文件執行。
四、獎助體系
我校碩士研究生獎助金體系包括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 學業獎學金、社會獎助學金和“三助一輔”崗位津貼及特殊困難補助等,詳情請登錄我校研究生院主頁查閱。
五、住宿安排
學校為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及“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研究生安排住宿,按標準收取住宿費,住宿期限以錄取專業的學制為準。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及其他專業全日制定向單位在西安市內的研究生均不安排住宿。
學校研究生宿舍分布在太白和長安兩個校區。錄取到長安校區的人文社科類碩士研究生的住宿由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在太白、長安兩校區統籌安排。最終住宿安排以錄取當年的研究生新生入學報到須知為準。
六、其他
1.2025年我校除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外,其它全日制各專業均接收推薦免試研究生。考試招生專業目錄公布的招生人數僅指考試招生人數,推免生招生人數可通過“推免招生專業目錄”查詢。因正式招生計劃尚未下達及實際錄取推免碩士人數會有所變動,最終招生人數依據當年考生實際情況而定。
2.成人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復試時尚未取得本科畢業證書的自考和網絡教育考生,復試時須加試兩門大學本科主干課程。
3.我校所有自命題科目無需使用計算器。
4.我校不舉辦任何考研輔導班,不出售考研參考書。
5.國家招生相關政策如有變化,以上級單位文件為準。本招生簡章及專業目錄的最終解釋權歸西北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6.聯系方式:
聯系電話:029-88302210
029-88308586
郵政編碼:710127
E-Mail : yjszb@nwu.edu.cn
研究生招生辦公室網址:https://yjs.nwu.edu.cn
聯系部門:西北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聯系地址:陜西省西安 市長安區學府大道一號
歡迎廣大考生踴躍報考西北大學碩士研究生!
附件:西北大學各院系、所202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點擊各院系所名稱即可查看各專業研究方向、考試科目及參考書目)
西北大學2025年各院系、所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
院系所代碼及名稱 |
專業代碼及名稱 |
001公共管理學院 |
120400公共管理學 |
125500圖書情報 |
|
002經濟管理學院 |
020100理論經濟學 |
020200應用經濟學 |
|
120200工商管理學 |
|
120201會計學 |
|
025100金融 |
|
025800數字經濟 |
|
003藝術學院 |
130100藝術學 |
135600美術與書法 |
|
004文學院 |
010100哲學 |
050100中國語言文學 |
|
130100藝術學 |
|
045300國際中文教育 |
|
135400戲劇與影視 |
|
005法學院 |
030100法學 |
035101法律(非法學) |
|
035102法律(法學) |
|
006新聞傳播學院 |
050300新聞傳播學 |
055200新聞與傳播 |
|
007外國語學院 |
050200外國語言文學 |
055101英語筆譯 |
|
008歷史學院 |
010100哲學 |
060200中國史 |
|
060300世界史 |
|
009文化遺產學院 |
060100考古學 |
145100文物 |
|
010馬克思主義學院 |
030500馬克思主義理論 |
011絲綢之路研究院 |
060200中國史 |
012中東研究所 |
060300世界史 |
013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 |
010100哲學 |
060200中國史 |
|
014數學學院 |
070100數學 |
071400統計學 |
|
025200應用統計 |
|
015物理學院、物理所、光子所 |
070200物理學 |
080300光學工程 |
|
085408光電信息工程 |
|
018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
070300化學 |
085601材料工程 |
|
020化工學院 |
081700化學工程與技術 |
086001生物技術與工程 |
|
085602化學工程 |
|
086002制藥工程 |
|
022城市與環境學院 |
070500地理學 |
083000環境科學與工程 |
|
083300城鄉規劃學 |
|
085300城鄉規劃 |
|
085701環境工程 |
|
023生命科學學院 |
071000生物學 |
071300生態學 |
|
100800中藥學 |
|
086001生物技術與工程 |
|
105600中藥 |
|
024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
080900電子科學與技術 |
081000信息與通信工程 |
|
081200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
083500軟件工程 |
|
085401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 |
|
085405軟件工程 |
|
025網絡和數據中心 |
081200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085405軟件工程 |
|
026地質學系 |
070900地質學 |
081800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
085703地質工程 |
|
085706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
|
028MBA教育中心 |
125100工商管理 |
029MPA教育中心 |
125200公共管理 |
032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
083200食品科學與工程 |
086003食品工程 |
|
033哲學學院 |
010100哲學 |
035200社會工作 |
|
034科學史高等研究院 |
071200科學技術史 |
035碳中和學院 |
0202J1綠色低碳發展與治理 |
0817J1碳儲科學與工程 |
|
0818J1碳儲科學與工程 |
|
085601材料工程 |
|
085602化學工程 |
|
085701環境工程 |
|
036醫學院 |
100100基礎醫學 |
086001生物技術與工程 |
|
105100臨床醫學 |
|
037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 |
060100考古學 |
038區域國別研究院 |
140700區域國別學 |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