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西安工程大學坐落在古城西安的興慶湖畔、驪山腳下,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一所以紡織服裝為特色的高校,現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陜西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陜西省博士后創新基地高校,陜西省“雙一流”培育高校。學校辦學溯源于1912年創辦的北京工業專門學校機織科,歷經北平大學工學院機織工程系、西北工學院紡織工程系等發展階段,1978年獨立建校為西北紡織工學院,2006年更名為西安工程大學。學校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準的學士授權單位,1984年第二批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21年學校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建成了本-碩-博一體化的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歷經100余年的發展,學校已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紡織、服裝為特色,工、理、文、管、經、法、藝術、教育、交叉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高校。
學校現有金花、臨潼兩個校區,占地約82萬平方米,設有15個教學單位,在校生2萬余人,其中研究生4000余人,本科生17000余人;教職工18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200余人,具有高級職稱教師600余人,博士、碩士生導師650人;國家級科研平臺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公共服務平臺1個,博士后流動站1個,省部級科研平臺19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2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國家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5個,省部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9個,省級現代化產業學院1個、創新創業基地1個。
學校始終秉承“實業報國,負重奮進”的辦學傳統,深入踐行“厚德弘毅、博學篤行”的校訓,踔厲奮發,薪火相傳,積淀形成了“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良好校風,鑄就了“崇真尚美、經緯天下”的大學精神,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涌現出中國工程院院士徐衛林教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劉昌宏、全國大學生創業100強楊楠等一批優秀畢業生,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夯實基層基礎,做強黨建品牌,學校現有“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1個、“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7個、“全省黨建標桿院系”4個、“全省黨建工作樣板支部”5個、全省“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1個,黨建“雙創”獲批數量位居全省高校前列;獲評省“高等學校先進基層黨委”。
學校堅持以“一流學科”建設為牽引,遵循“以工為主,交叉融合,做強紡織、做亮設計,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發展定位,凝練“紡織+”“設計+”“智能+”交叉學科方向,大力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現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6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16個。學科建設水平再上新臺階,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特色優勢更加彰顯,設計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和工商管理等4個學科穩步前進;“工程科學”和“材料科學”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校入選陜西省第二輪“雙一流”培育高校,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列為建設學科;2023年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紡織科學與工程、設計學2個學科上榜,設計學進入全國排名前30%。
學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推動專業內涵建設,近年來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獲批教育部協同育人項目72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04項;入選“十四五”部委級規劃教材100余部,省部級優秀教材40部;學校積極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學生在國內外競賽中屢創佳績,獲“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國家級獎4項,獲國家級、省部級學科競賽獎勵3300余項,藝術類競賽獲獎規模位列全國普通高校Top10%。深化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獲批教育部研究生教育主題案例4項,省級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案例庫入選14項,省部級優秀研究生教材1部,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教學成果獎3項,省研究生課程思政示范課程3門,建設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88個,持續推進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三大計劃”,研究生在全國高水平學科競賽中獲獎層次和比例不斷提升。
學校匯聚了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勞動模范、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等10余人;獲陜西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省師德先進集體、師德建設示范團隊10余個,省級教學團隊19個;省級教學名師12人。入選陜西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陜西省“三五人才”、陜西省省級人才計劃入選專家、陜西省師德標兵、陜西省教學名師、陜西省“十佳輔導員”等100余人。
學校堅持“四個面向”,系統推進有組織的科研,在智能可穿戴、柔性電子材料、隱身與防護、高性能復合材料與多維編織等重點領域的科技攻關成效顯著。近年來,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0項,國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藝術基金項目14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4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762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省部級科研成果獎75項。獲批“功能性紡織材料及制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成立“柔性電子與智能紡織研究院”“漢服研究院”等一批科研基地;獲批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二級保密資質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單位。入選省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隊伍27支,11項科技成果在秦創原“總窗口”落地轉化,其中春種基金6項,連年入圍“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TOP100)”。學校主辦有面向國內外發行,并被多個國際權威數據庫檢索收錄的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紡織高校基礎科學學報》和《西安工程大學學報》。
學校全力推進國際化辦學進程,與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余所大學、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與英國德蒙福特大學合作舉辦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本科教育項目,與多所國外知名大學開展形式多樣的聯合培養,舉(承)辦“中國-伊朗不確定性理論國際會議”“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數字傳播論壇”等國際會議30余場,對外合作的規模質量不斷提高。
學校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校史志鑒編纂及史料文物征集、校園文化景觀建設、西紡記憶、驪山書院等校園文化項目,獲陜西省教育系統“文明校園”。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獲評陜西省第一批“綠色學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獲批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實踐基地。學校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先后獲得教育部“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自主試點單位、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及“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等稱號。獲得省“平安校園”“智慧校園示范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A級評價等多項榮譽。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展現新作為。西安工程大學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光榮使命,深入實施學校第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兩步走”戰略和“十大工程”,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追求卓越,只爭朝夕,為加快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奮力書寫新時代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努力奮斗!
一、培養目標
招收碩士研究生,是為了培養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遵紀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層次學術型專門人才以及具有較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二、學習形式
我校碩士研究生學習形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試招生依據國家統一要求,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我校規定的修業年限內,全日制研究生需全脫產在校學習;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根據學校教學實際安排學習。
三、學制
我校各類碩士研究生學制為3年,最長學習年限不超過5年。
四、報考條件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 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我校規定的體檢要求。
4. 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等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錄取當年入學前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后到錄取當年入學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員,以及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符合招生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學業要求的,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4)已獲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的人員。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5. 報名參加法律(非法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1~4中的各項要求。
(2)報考前所學專業為非法學專業。
6. 報名參加法律(法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1~4中的各項要求。
(2)報考前所學專業為法學專業(獲得法學第二學士學位的人員可報考)。
7. 報名參加工商管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1~3中的各項要求。
(2)大學本科畢業后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或大學本科結業后,符合招生單位相關學業要求,達到大學本科畢業同等學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3)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相關考試招生政策同時按照《教育部關于進一步規范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見》(教研〔2016〕2號)有關規定執行。
8. 我校歡迎各高校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申請免試攻讀我校2025年碩士研究生。獲得在讀學校推薦免試資格的優秀應屆畢業生可在國家規定時間內登錄“全國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免初試、轉段)信息公開暨管理服務系統”(網址:https://yz.chsi.com.cn/tm)填報我校。已被招生單位錄取的推免生,不得再報名參加當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否則取消其推免錄取資格。
五、報名辦法
2025年碩士研究生報名分為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兩個階段。所有參加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考生均須進行網上報名,并在網上確認網報信息和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同時按規定繳納報考費。應屆本科畢業生原則上應選擇就讀學校所在省(區、市)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手續,其中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也可選擇教學點省(區、市)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手續;其他考生(含工商管理等專業學位的考生)應選擇工作或戶籍所在地省(區、市)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手續。
1. 網上報名:按教育部統一規定的時間(預報名時間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天9:00-22:00。正式報名時間為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每天9:00-22:00。)、網址和要求進行(詳見“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https://yz.chsi.com.cn)。
2. 網上確認網報信息:所有考生在報考點規定的時間內在網上核對并確認其網上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辦。考生網上確認時應當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和網上報名編號等,由報考點工作人員進行核對。
3. 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高校學生指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含高職)、研究生、第二學士學位的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專科(含高職)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下同〕。考生報名時應當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并按要求填報本人入伍前的入學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復試前須向招生單位提供《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進行復核。
4. 考生需填寫完整聯系方式,包括:本人固定電話、本人移動電話、親屬聯系電話等;完整的通訊地址(含省、市(縣)、單位、郵箱號等)、郵政編碼。以上聯系方式、通訊地址有效性需至少持續到2025年8月,以便及時通知考試、復試、郵寄錄取通知書等事項。因考生聯系方式不全、變更或錯誤造成的一切后果,均由考生本人承擔。
5. 考生應當認真了解并嚴格按照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選擇填報志愿并選擇報考點。因不符合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后續不能網上確認、考試(含初試和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6. 考生需在網上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行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網址:http://www.chsi.com.cn)查詢本人學歷(學籍)信息;未能通過學歷(學籍)網上校驗的考生應于網上確認前完成學歷(學籍)核驗。如果考生網報信息填寫錯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7. 考生網上報名成功后,應通過定期查閱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報考點、招生單位官方網站等方式,主動了解網上確認、考試安排、防疫要求等及注意事項等,積極配合完成相關工作。
六、考試科目及考試時間
1. 初試時間:2024年12月21日至12月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考試時長為6小時的考試科目在12月23日進行。
2. 初試地點:由報名點設置。
3. 初試科目:
初試科目一般為4門〔工商管理(MBA)和會計(MPAcc)專業學位除外〕,即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業務課一和業務課二。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的滿分值各為100分,業務課一和業務課二的滿分值各為150分。“管理類綜合能力”滿分值為200分。思想政治理論、英語(一)、英語(二)、數學(一)、數學(二)、數學(三)、管理類綜合能力、法律碩士專業基礎(非法學)、法律碩士綜合(非法學)、法律碩士專業基礎(法學)、法律碩士綜合(法學)等統考科目由教育部教育考試院統一命題,考試大綱由國家教育部教育考試院統一編制或教育部指定相關機構組織編制;外國語(二外)、業務課一和業務課二自命題考試科目主要參考書目見我校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4. 考試方式:
均為筆試,考試工具以準考證公布為準。藝術類各專業考試所需特殊工具由考生依據我校考前公告自備,請考前登錄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查看。
七、調劑、復試及錄取
1. 符合國家和學校當年復試要求的考生,可進入復試。
2. 同等學力考生復試時須加試兩門本科主干課程(筆試),每門考試時間為3小時。任何一門不及格者均不予錄取。
3. 考生體檢工作在擬錄取后組織進行,體檢不合格的不予錄取。
4. 錄取
(1)我校根據國家下達的招生計劃、學校的辦學條件、考生入學考試的成績(含初試和復試),結合其平時學習成績和思想政治、業務素質以及身體健康狀況擇優確定擬錄取名單。原則上實行差額復試,擇優錄取。錄取類別為非定向就業、定向就業。錄取前,定向就業考生需與招生單位、就業單位分別簽署定向就業合同。非全日制考生錄取按照教育部當年政策執行。
(2)列入我校2025年碩士研究生擬錄取名單的考生,需通過陜西省、教育部組織的錄檢,并經陜西省招生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簽字,方可正式錄取。
八、培養費
我校一般專業8000元/生·學年,會計碩士(MPAcc)為12000元/生·學年,工商管理碩士(MBA)為15000元/生·學年,如有調整,以當年學校通知為準。
九、獎助學金
1. 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碩士研究生20000元/生·年。獎勵名額以國家當年下達指標為準。
2. 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碩士研究生學業獎學金一等8000元/生·年,二等6000元/生·年,三等4000元/生·年。獎勵名額以國家當年下達指標為準。
3. 研究生國家助學金:碩士研究生6000元/生·年。
4. 學校獎助體系完善,設有專項獎學金和助研、助教、助管、兼職輔導員崗位,具體評選要求和獎勵及津貼標準按學校當年下發文件執行。
5. 以上政策如有變更,執行最新政策,不再另行通知。
十、就業
定向培養碩士生畢業時回定向培養單位。
非定向培養碩士生畢業時,根據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和學以致用的原則,采取畢業研究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方式落實就業單位。
十一、其他
以上政策依據教育部、陜西省招生委員會辦公室下達的文件,以及西安工程大學有關碩士生招生文件制定。執行過程中政策如有變更,執行最新政策,請考生及時關注各類公告。我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不負責通知考生本人。
西安工程大學202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及初試參考書目見附件
研招辦聯系方式:電話:029-83239223;029-81369220 ,郵箱:xpu_yzb@163.com,公眾號:西工程大研招。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