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從2010年起,在部分高等學校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沈陽師范大學入選試點單位,承擔了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綜合改革工作任務。學校創立了“院部制”管理體制和“五以”培養模式,專業學位教育綜合改革工作也取得了新進展。
創設教育碩士研究生院
我國大學目前普遍實施以學校行政管理為重心的校院雙層管理模式。根據國家專業學位改革的指導思想,學校打破原有教育碩士培養的學院分割負責制,創設教育碩士研究生院,統轄全校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
研究生院由學校主管副校長任院長,由具有正高級教育學專業技術職稱人員任常務副院長和副院長。教育碩士研究生院附設語文、英語、教育管理、現代教育技術、學前與初等教育及綜合6個專業教學部。各專業教學部通過遴選產生負責人,在教育碩士研究生院的指導、協調下,在校內外擇優聘請教育碩士指導教師和任課教師。同時,重新組建了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聘請全國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擔任工作顧問。在新遴選的委員中,校內教師、教研員、中小學一線教師各占三分之一。
實踐證明,行政與專業職能相統一,可以大大縮短“權力臂”和“責任鏈”,有利于突出大學的專業性特征和提高辦事效率。“院部制”管理體制有利于打破部門界限,優化教師資源,凸顯專業權利,進而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工作效率。
探索“五以”培養新模式
由于培養目標不同,專業學位研究生和學術型研究生必然在培養模式上表現出顯在的差異性,因此,要提高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培養質量,就必須探索和改革培養模式。沈陽師范大學“五以”培養模式主要包括這些方面:
一是以特色化教育目標體系為導向。實施“九個一”工程,將重要目標融入常規教育教學活動,分段實施,逐項推進,如要求學生要深入一所學校;熟悉一堂好課的標準,完成一個優秀教案的設計,完成一次高質量課堂教學,收集整理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教育(教學)案例等。
二是以專業理論和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為重心。學校在培養方案中設置了“學位基礎課程”、“學位通識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和“實踐教學”五大課程模塊。啟動“課程與教材建設”系統工程,對25門學位基礎課和學位通識課進行課程招標和教學團隊的審核,系統進行課程標準的研制工作以及網絡課程與教材的建設工作。
三是以網絡教育和案例教育為兩翼。開設教育碩士網站,使學生在校內或在工作崗位上能夠通過教育碩士網站查閱大量的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信息、觀摩教育最新案例,增強教育碩士對基礎教育的了解,滿足了教育碩士在知識和能力等方面的專業發展要求;增設學位基礎課、學位通識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網絡課程23門;整合、聯通學校教師教育網絡資源,提升教育碩士反思與研究的能力;構建多元化、特色化的教師教育案例庫。
四是以教育見習、研習和實習為牽引。學校有計劃地組織教育碩士在第二學期參加為期兩周的教育見習活動和跟隨教研員觀摩、參與研訓活動,同時,選擇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的中小學和幼兒園建立教育碩士聯合培養工作站和實踐基地。
五是以教師教育文化熏陶為保障。每年舉辦兩次教育教學技能系列大賽活動。開展特色化的“教師教育講堂”,定期聘請基礎教育一線專家和優秀校長、教師來校講學,加強與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跨行業、跨部門聯合成立教研中心
2013年11月,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布《關于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意見》,明確要求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應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
2014年1月,學校成立了“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織校內相關專業教師、省市教研員和基礎教育專家,跨行業和部門聯合成立了“教育管理與學校發展”、“教育信息化與教師發展”、“學校課程與教學”和“學生發展與教育”4個教研中心。
教研中心實行目標管理制度和責任任期制度,依據學科方向和工作目標,遴選出各個教研中心的負責人,給予專項資助并定期組織評估。4個教研中心以全面提高教育碩士培養質量為核心目標,以專兼職兩支教師隊伍建設為基礎,以全面創新培養模式為載體,以課程和教學改革為重心,以完善管理制度和健全工作機制為保障,真正實現教育碩士培養校內外資源的聯合與創新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