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大家知道,考研政治中最難的當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其中馬哲部分的辯證法是難點中的難點,辯證法中考察最多的、也是最難掌握的,當屬“對立統一規律”即“矛盾”規律。2014年考研政治第34題就考察了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矛盾分析法;2013年和2012年連續考察了矛盾的同一性及其作用;2011年考察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對立統一規律”是黑格爾哲學的基本內核和線索,馬克思批判性地繼承了黑格爾哲學的“揚棄”(aufheben)思想并加以唯物主義的改造,形成馬克思哲學的基本特質之一。恩格斯在其著作《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中將“對立統一規律”和“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一起作為唯物辯證法最基本的“三大規律”,初步形成了“矛盾”理論的原生形態。毛澤東在其哲學著作《矛盾論》中將“對立統一規律”明確闡述為“矛盾”,并給出了矛盾的定義,比較準確地探討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矛盾分析法,奠定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矛盾學說的重要基礎,也決定了我們目前所看到的教科書體系中對矛盾闡釋的方式和呈現的面貌。跨考立明老師提醒同學們在學習“矛盾”規律時一定要首先緊扣概念,準確把握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本真內涵;其次要注意前后聯系,尤其是與前面的“聯系”和“發展”的聯系,以及與后面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的聯系;再次是注重聯系實際,提高辨識材料關鍵詞的能力,靈活運用矛盾規律解答分析題。學習“矛盾”規律,必須要把握的重要考點有:
1.矛盾的定義
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間的對立和統一及其關系。簡言之,矛盾即對立統一。
對立統一規律又稱矛盾規律,矛盾是辯證法的核心概念。
要注意,矛盾是一種關系,是事物之間或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這是事物聯系的根本內容,即事物究竟是如何相互聯系的(既對立又統一),也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事物內部的對立統一關系是促使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因此,矛盾作為一種關系而不是一個實物,總是成對出現的,即一對對矛盾。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是以事物之間的相互區別為前提的,只有不同的事物才能相互關聯,形成對立統一的關系。事物之間的絕對等同,或者事物與其自身的絕對同一,不是辯證法的觀點,而屬于形而上學和傳統形式邏輯的觀點,即“A=A”。在辯證法的視野中,世界是多樣性的統一,事物之間和組成某一事物的各要素之間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即“A+非A”。還要注意,這里所說的“事物”不再是唯心主義的純概念,也不再是舊唯物主義的靜態實體,而是物質世界的一切客觀實在,簡而言之可以說是包括“事”和“物”,即無論是社會歷史領域的人類活動還是自然界的運動實體,都是構成對立統一關系的主體。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在這一點上,很多老師和同學并沒有準確地予以理解和掌握,有些甚至偏差極大甚至接近荒謬。立明老師再次提醒同學們一定要牢牢依據大綱和教科書的標準闡述、牢牢依據定義,不要做主觀解釋,也不要任意擴大和縮小。在理解相關概念有困難時,可以依靠“二分法”、“遞推法”,變高度抽象為相對具體、變高度概括為相對詳細,降低理解的難度,并提高理解和記憶的準確度。
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它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矛盾著的對立面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前提,并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二是矛盾的對立面之間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斗爭性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
以矛盾的同一性為例,大家不理解“同一性”,切不可直接從字面含義入手,而是要依據教材,往后“遞推”;看到“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之后,我們可以將“同一性”替代為“相互依存、相互貫通”;這時仍不理解,沒有關系,繼續往后看,“它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矛盾著的對立面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前提,并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二是矛盾的對立面之間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這時運用“二分法”,我們知道了“相互依存”是指“互為存在的前提,并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相互貫通”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這樣就清楚多了,再結合一些生活實例加以理解就較為容易了,例如某個人的好壞善惡等等。
3.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對于事物發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①由于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條件,矛盾雙方可以利用對方的發展使自己獲得發展;②由于矛盾雙方相互包含,矛盾雙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發展;③由于矛盾雙方彼此相通,矛盾雙方可以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而得到發展,并規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
斗爭性對事物發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①斗爭推動矛盾雙方力量對比發生變化,造成事物的量變;②斗爭促使矛盾雙方地位或性質轉化,實現事物的質變。
要注意,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們對事物發展的作用只有在兩者的結合中才能實現,矛盾推動事物發展是同一性和斗爭性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在不同的條件下,二者所處的地位會有所不同,在一定條件下,矛盾的斗爭性可能處于主要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條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處于主要的方面。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方法論意義
了解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對于我們自覺地利用矛盾的這兩種力量推動事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說明事物的發展不僅表現為“相反相成”,而且表現為“相輔相成”。矛盾推動事物的發展,說明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內因,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它規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是事物變化的條件,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內因和外因辯證關系的原理是我國實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哲學基礎。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義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都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即所謂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質,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學認識的首要前提。承認矛盾普遍性是堅持徹底辯證法的前提,它要求我們堅持矛盾分析法,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對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分析也是應該分析的。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具體表現為三種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點;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過程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特點;三是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從橫向講,機械、物理、化學、生物、社會各種運動形式相互區別,都是由各自的特殊矛盾規定的。從縱向講,一個系統的矛盾展開和逐步解決都要經歷或長或短的過程和階段,都有其特殊矛盾。在矛盾群中又存在著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根本矛盾貫穿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規定著事物的性質。由于矛盾的性質、地位以及條件的復雜性,矛盾解決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雙方同歸于盡;矛盾雙方形成協同運動的新形式;矛盾雙方融合成一個新事物。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分析矛盾特殊性既是科學地認識事物的基礎,又是正確地解決矛盾的關鍵。只有如實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認清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才能采取正確的方針和辦法去解決矛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關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個性。矛盾的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個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寓于個性之中,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道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正確理解矛盾學說的關鍵。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相統一的關系,既是客觀事物固有的辯證法,也是科學的認識方法。人的認識的一般規律就是由認識個別上升認識一般,再由一般到個別的辯證發展過程。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的意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未來人類社會的變化將更加劇烈而深刻,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的原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與時俱進,不斷開拓新境界,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
8.矛盾分析方法
在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論體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認識方法。
矛盾分析法內容: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抓關鍵、看主流的方法,在對立中把握同一與在同一中把握對立的方法,批判與繼承相統一的方法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體體現。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