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按照教育部有關工作要求,我校通過推薦免試方式招收全國推免權高校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攻讀研究生。推免招收的研究生包括推薦免試資格的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以下簡稱“直博生”),統稱“推免生”。
深圳大學是由深圳經濟特區主辦的一所“特區大學、窗口大學、實驗大學”。學校創辦于1983年,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名校援建,當年籌建,當年招生,被譽為“深圳速度”。
建校41年,深圳大學秉承“自立、自律、自強”的校訓,緊隨特區,銳意改革、快速發展,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了從學士、碩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以及多層次的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體系,形成了“特區大學、窗口大學、實驗大學”的辦學特色,培養了近30萬各類創新創業人才,95%以上扎根粵港澳大灣區,為特區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學校實施高水平大學建設發展戰略,成為內地進步最快的大學之一,綜合實力得到全面快速提升,實現了從本科教學型大學向教學科研并重型大學的轉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人事管理體制等領域的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目前,學校已經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實力雄厚、在國內外具有良好聲譽和重要影響力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
當前,深圳大學積極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堅持文化引領,強化創新驅動,追求內涵發展,加快創建世界一流綜合性大學,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標桿大學而努力奮斗!
近年來,深圳大學在學科建設、科研成果、育人質量以及社會貢獻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國內和國際排名不斷上升,被譽為“內地進步最快的高校”。近年來,深圳大學在公認的四大權威大學排名中,也得到社會各界普遍認可和贊譽,我校是:
•全球進步最快的大學之一
•全球最具創新活力的大學之一
•全國最具財富創造力的大學之一
•QS世界大學排行榜,全國排名第35名
•USNews世界大學排行榜,全國排名第21名
•ARWU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全國排名第29名
•THE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行榜,全國排名第26名
•ESI全國排名34名,工程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化學進入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
•工程學、臨床醫學、材料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物理學、社會科學總論、環境科學/生態學、藥理學與毒理學、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地球科學、免疫學、數學、微生物學等19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
•碩博獎助學金豐厚,表現優異學子一年所獲獎助學金可超過20萬元。
2025年我校進一步優化了招生專業布局,發展交叉前沿學科。
(1)新增4個招生學院,10個招生專業,詳見下表:
序號 |
招生學院 |
學位類型 |
招生專業 |
1 |
未來技術學院 (新增招生學院) |
學術學位 |
080300 光學工程 |
學術學位 |
080900 電子科學與技術 |
||
學術學位 |
081100 控制科學與工程 |
||
學術學位 |
081200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
2 |
涉外法治研究院(新增招生學院,歸屬法學院) |
專業學位 |
035102 法律(法學) |
3 |
華大研究生聯合培養中心 (新增招生學院) |
專業學位 |
085404 計算機技術 |
專業學位 |
085408 光電信息工程 |
||
專業學位 |
085409 生物醫學工程 |
||
專業學位 |
086001 生物技術與工程 |
||
專業學位 |
105300 公共衛生 |
||
4 |
集成光電子工程中心 (新增招生學院,歸屬應用技術學院) |
專業學位 |
085408 光電信息工程 |
5 |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
學術學位 |
082700 核科學與技術(新增招生專業) |
6 |
醫學部 |
學術學位 |
100200 臨床醫學(新增招生專業) |
專業學位 |
105200 口腔醫學(新增招生專業) |
||
7 |
大數據系統計算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
學術學位 |
140500 智能科學與技術(新增招生專業) |
8 |
經濟學院 |
專業學位 |
025800 數字經濟(新增招生專業) |
9 |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
專業學位 |
095500 食品與營養(新增招生專業) |
10 |
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
專業學位 |
086200 風景園林(新增招生專業) |
11 |
體育學院 |
專業學位 |
045200 體育(新增招生專業) |
(2)心理健康教育專業(非全日制)由心理學院轉至教育學部。學科教學(體育)(教育學部,專業學位)、機械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術學位)、生物醫學工程(工學)(應用技術學院,學術學位)停止招生。
(3)新設6個跨界招生專業,其中學科交叉育人平臺3個:深圳大學新質生產力研究院、認知科學和人工智能交叉育人平臺、新一代寬禁帶功率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心;產教融合育人平臺3個:城市空間智能產教融合育人平臺、公共衛生專業與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產教融合育人平臺、國際傳播協同育人平臺。
學校鼓勵各一級學科博士點積極招收直博生,并出臺一定的激勵措施。直博生學制為5年,相比常規博士和碩博連讀能提前1~2年畢業,且能享受5年的博士獎助學金。另外,直博生培養期間,如無法繼續完成博士學業,根據我校博士研究生分流機制及“直博生”培養相關規定,可主動提出分流或按規定分流轉為碩士研究生培養。
深圳大學現面向全國推免生發出邀請:歡迎全國高校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申請推薦免試攻讀深圳大學研究生!
一、申請條件
申請人必須已獲得所在院校推薦免試資格,占用其本科就讀學校的推薦免試指標,推薦手續完備,材料齊全;新生報到前獲得本科畢業證書。
二、接收專業
深圳大學接收推免生的專業(領域)以及各專業聯系方式等請參閱《深圳大學202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全校推免生接收人數不超過當年總招生人數的50%。
三、接收和選拔程序
接收推免生工作將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的“推免服務系統”(網址:https://yz.chsi.com.cn/tm/)中進行,“推免服務系統”的開放注冊起始時間為9月22日,填報志愿開始時間為9月28日,每位考生可同時填報3個志愿,擬申請深圳大學推免生的同學可于系統開放期間登錄研招網報名系統進行報名,深圳大學將派專人跟蹤服務考生進行推免申報。深圳大學接收待錄取結束時間為10月20日。有關深圳大學接收和選拔推免生的具體程序等請考生關注《深圳大學2025年接收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章程(含直博生)》。
四、“直博生”招生
為適應學校高水平大學建設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完善博士選拔機制,我校招收具有推薦免試資格的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簡稱“直博生”)。招收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是指從國內已獲得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的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中,選拔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學資格的招生方式。各專業只招收以脫產方式學習的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生,學制為5年。
招收“直博生”的專業為我校具有博士學位授權的部分一級學科(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理論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建筑學、食品科學與工程、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基礎醫學)。學校及各博士學位授權的一級學科招生專業將制定“直博生”招生工作實施方案(細則),并對外公布。
特別注意:申請者還應根據以上接收推免生的程序填報招收直博生專業的志愿。
五、獎助政策
深圳大學依托地區經濟發展優勢,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力度,通過提高待遇水平,吸引優質生源,鼓勵學生專心學業。例如,學校為推免生及直博生提供豐厚的獎學金,以全日制脫產方式學習的碩士推免生,第一年獲得的獎助學金均不少于23000元(直博生參考2024級不少于56000元,2025級博士獎助學金體系待定),表現優異的將不少于12萬元,如累計學校現有國家助學金、荔研優學獎學金、社會(企業)獎學金等,一年所獲獎助學金可超過20萬元。獎助學金具體情況請見《深圳大學碩士研究生獎助學金體系(2025級)》。
六、其他事項
1、其他具體信息詳見《深圳大學2025年接收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章程(含直博生)》。
2、深圳大學推免生預報名申請通道
推免生預報名管理系統學生報名網址:http://ehall.szu.edu.cn/yz/ybm
3、為便于各位獲得推免資格并且有意推免到深圳大學的優秀學子找到組織,了解學院更多第一手招生資訊,現特此公布深圳大學各招生學院2025年推免生招生聯系方式及QQ群、企業微信群。
七、咨詢、監督與申訴渠道
深圳大學研究生招生辦:0755-26536177
郵箱:szuyz@szu.edu.cn
深圳大學紀檢(監察)室:0755-26534925
郵箱:jiwei@szu.edu.cn
深圳大學研究生招生網:https://yz.szu.edu.cn/
微信公眾號:深圳大學研究生招生(szuyzb)
各學院(部)聯系方式詳見下表
2025級深圳大學外國語學院研招群
深圳大學2025研究生招生咨詢群 深圳大學2025研究生推免群
聯系方式查看原文:https://yz.szu.edu.cn/info/1041/13000.htm
深圳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2024年9月11日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