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校畢業生已基本離校,但仍有部分畢業生尚未就業。教育部日前下發《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4年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積極采取多種有效舉措,力促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創業。此前有媒體報道,研究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低于本科生,且就業意識遜于本科生,由此得出研究生學歷價值縮水的結論。情況是否屬實?
研究生就業難?
大多數高校研究生就業率高于本科生或與之持平
通過北京市豐臺區工商局政審的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研三學生小張,回首近大半年的求職經歷說:“本科沒有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就決定考研究生。本以為讀研提升了學歷,工作會好找一些,但是2013年下半年,幾乎平均每兩天投出一份簡歷,收到的筆試機會卻很少。” 但武漢大學碩士小彭則說:“碩士學歷是我應聘時的敲門磚。”小彭表示,與本科生同臺競爭,雖然最終的結果取決于個人能力,但很多用人單位投簡歷的門檻就是研究生,所以相比于本科生,研究生機會還是多一些。
按照教育部要求,全國各高校已在網上發布了2013年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對畢業生的就業率、就業流向、就業趨勢等數據進行了統計和分析。數據顯示,研究生的就業率高于本科生或與本科生持平。例如,北京科技大學2013年本科生就業率為95.72%,研究生98.61%;南開大學本科生就業率96.14%,研究生98.10%。
高校在統計就業率時,所指的就業包括簽約、升學、出國三種方式。本科生和研究生這三種就業方式所占比例不同。例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3屆畢業生就業去向統計顯示,本科生就業率為97.64%,研究生就業率為99.17%,其中本科生簽約、升學、出國的比例各是48.44%、20.80%、28.40%,研究生簽約、升學、出國的比例各是97.1%、0.69%、1.38%,就工作簽約這種就業方式來說,研究生的就業率遠高于本科生。 就業難難在哪?
就業市場結構性矛盾、供需不匹配、畢業生自身定位不清
既然研究生是否就業難還是一個見仁見智的話題,為什么還有媒體在報道中得出研究生就業難的結論呢?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研究生就業難背后呈現出的,是整個就業市場的大環境變化。
首先是就業市場結構問題。“中國現在還是一個制造大國,需要大量的熟練技術工人和初級服務人員,相對而言,高端崗位是有限的,適合研究生的崗位也是有限的。”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校長李家華教授說。
其次是研究生規模和結構與就業市場需求不匹配。我國高校碩士研究生分為學術型和專業型,201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為539000人,其中學術型碩士321650人,占總計劃59.7%,專業型碩士217350人,占總計劃40.3%。“研究型的知識轉化為市場需要的成本較大,伴隨的風險也較大,所以研究型人才在社會市場上需求量較小。”李家華說。但事實上,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并不會對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進行區別。
第三是研究生在找工作時對工作期許較高。研究生就業難不如說是“主動失業”。研究生在擇業時由于學歷有優勢,在找工作時條條框框也較多,比如要求工作地點,解決住房、戶口等,對崗位的發展前景、企業形象和個人薪資待遇等方面都有著較高的要求。 有何就業建議?
多參加就業活動,根據專長進行合理職業規劃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生處分管本研就業工作的副處長崔穎認為,本科生、研究生兩類學生有各自特點,本科生活躍富有激情,研究生沉著思維嚴謹,各有所長。就就業意識方面來說,兩類學生并無優劣之分,根據自己的專長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是找到好工作的關鍵。“現在很多研究生希望在北京就業并解決戶口,學校可以適當加強對他們擇業觀、就業期望的教育,引導研究生回到家鄉、面向全國就業,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
李家華對研究生就業的前景持樂觀態度,“能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有兩個核心要素,一是主動性,二是自信心。現在我們國家在產業結構的調整過程當中,整體來說是產業升級。產業結構升級需要更多高端人才,我們要有信心用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征服這些崗位。”
記者了解到,多數高校在日常都會開設關于職業規劃、求職技巧、簡歷制作等相關的講座和活動。很多院系也都會在求職季開設“求職經驗交流會”。各大高校的BBS論壇都開設有求職板塊,學生都可以在上面找到所需信息。有就業意愿的學生不妨多參加類似活動,提前熟悉職場。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