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教育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推薦優秀應屆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工作辦法的通知》。規定從今年起,推薦優秀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名額時不再區分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不再設置留校限額。
從以往的研究生推免情況來看,不少學校都設置留校限額,嚴格控制本校優秀學生外流,尤其是對于“985”、“211”等重點高校,保研名額多,那么保研留校的人數比例自然就高,如此一來就使得不少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都就讀于一所高校,從而導致學術上的“近親繁殖”,不利于高等教育的發展;诖耍逃砍雠_新規,要求不再設置留校限額,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規避學術“近親繁殖”,但良好的出發點究竟能否達到理想的效果呢?
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在優秀學生選擇保研高校時基本是也是遵循這一原則,都想去比自己學校綜合實力好一點的學校,或者是比自己所就讀學校專業較強的學校。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問題是,學科實力較強的專業絕大部分都分布在重點名牌高校,而這些高校本身所擁有的研究生推免比例還很高,那么在不設置留校限額的前提下,學校在考生選擇上的主動權自然是更大了。
在保研時存在著這樣一個潛規則,即在心理層面上更愿意接受本校的學生,排斥其他高校申請的學生。這種規則也可以理解:畢竟高考[微博]水平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就讀高校的水平,而對接收推免生高校來講,申請者基本上都是本科高;蛘呤菍I次于本校,自然也會覺得這些學生相對來講不如本校學生的素質高,更何況本校的學生整天接觸,就不愿意再冒這個險去接收外校的推免生。
在此語境下就會形成一種“下沉效應”。也就是說,專業實力越強或者是綜合實力越強的院校,情理上招收本校推免生的比例就越高,并在此情況下一級一級往下沉,專業或者學校排名相對靠后的免推生,進入水平較高院校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小。
之前設置留校限額的時候,自然也就存在接受外校推免生的名額,現在取消設置了,看似申請者多了,學生來源也更加多元化了,但是高校“自我保護”的潛規則并沒有被打破,申請者多了是一回事兒,但高校接受不接受推免是另外一回事兒,畢竟自主權掌握在高校手中,那么保研新政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規避了學術“近親繁殖”,仿佛也就不言自明了。
其實為了規避學術“近親繁殖”,以武漢大學[微博]老校長劉道玉為代表的教育學家都建議取消研究生推免制,因為這一制度存在的本身就會形成“馬太效應”,讓強者越強弱者越弱。這種建議并非沒有道理,畢竟成績好就是優秀學生嗎?考試面前人人平等,既然是優秀學生為什么還要懼怕考試?更何況在研究生免試推薦制度之下,學生為了成績無所不用其極,而且每到推免前期,各種“走后門”、打招呼、潛規則等不良之風便會盛行,嚴重踐踏了最基本的公平。
所以,從取消研究生推免留校名額限制來規避學術“近親繁殖”,效果未必理想,而要想規避這一問題,恐怕也也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不可能單刀直入。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