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這是一個以焊接設計和模具設計為主要方向的專業,這個專業的重點不在材料,而在成型和控制。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要學習機械設計專業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在大三下半學期會開設與焊接、模具設計相關的課程。
2.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這是一個機械類專業,主要面向化工行業,又叫做化工機械。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包含了過程裝備與過程控制兩個方面。所謂過程裝備,就是生產過程中涉及的設備,這里主要指化工設備,要了解它的運行原理和設計構造。而所謂過程控制,就是對生產過程的控制。這里的控制主要是指對化工設備的參數、對過程裝備及其系統的狀態和工況進行監控。這個專業主要培養從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的設計、科研開發、制造、經營管理和教學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3.車輛工程
這是機械類專業中的熱門專業。很多考生一提到車輛就會想起轎車,一看到車輛工程就自然而然地認為它局限于轎車的設計制造。其實機車、拖拉機、軍用車、各種特種工程車、作業車都是車輛工程專業研究的內容,只不過不同院校的側重點不同而已。一般院校的車輛工程專業都設置在汽車學院或者機械工程學院,這類院校的車輛工程就是汽車工程,即以汽車構造和設計為主要研究方向。有一些院校將車輛工程獨立成系,或者設置在機車車輛院(系),比如西南交通大學的車輛工程就設置在機車車輛系,專業方向是鐵路、公路交通及城市軌道交通車輛(也就是火車、礦車或者其他有軌車輛)的設計制造。建議考生報考時要調查這個專業所在院系、專業設置等信息。
國內知名的理工高校幾乎都設有汽車服務(運用)工程這個專業,不過使用的名稱不盡相同,大致有以下名稱:交通運輸(汽車運用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汽車運用工程)、汽車運用技術、汽車應用技術等,也有個別高校直接用交通運輸這個名稱招生。吉林大學[微博]在1956年開設了汽車運用工程專業,1998年隨著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很多高校開設了汽車運用工程專業。汽車運用工程培養汽車設計、制造生產、檢驗、營銷和售后服務人才。我國的汽車運用工程培養可分為兩個層面,一是重點本科高校,二是普通本科高校和職業技術學院。前者培養的畢業生主要面向汽車大型企業、教學研究機構、汽車檢驗機構、交通部門,后者培養的畢業生主要面向汽車運輸企業、汽車4S店、汽車維修服務等操作性較強的行業。
4.信息化建設類專業
這一類專業包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自動化等,是各省招生計劃中招生人數最多的專業。在北京市、浙江省的招生計劃中,計算機類、電氣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專業招生計劃占理工類招生計劃的20%以上。在教育部2012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將舊專業目錄中的電氣信息類專業重新分類,對原有的相似、相近專業名稱作了合并,由原來的35個專業減至14個專業,大大增強了這類專業的辨識率。2012年專業目錄中的計算機類、電氣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專業包括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信息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信息安全、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技術。這類專業符合我國信息化建設的人才需求,專業招生量大,社會需求量大,適合各批次考生選學。
在填報這類專業時,家長考生較多糾結于這類專業的名稱,由于名稱復雜,專業方向較多,而難以選擇。在填報這類專業時,家長考生可以根據這些專業的分類及課程設置來了解本科階段的專業情況。如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屬于強電類專業,它培養的是在電能的發、送、配、用四個階段的設計、安裝和維護人才。通俗地說,就是發電機的維護、變壓器的安裝檢測、輸電線路的設計和電能送入每家每戶前的最后調整等。其余專業屬于弱電類專業,分屬于電子信息類、計算機類、自動化類。這類專業雖名稱各異,但核心是用電子方式、光子方式保存和傳遞信息的專業。本科期間,這類專業開設的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大致相同,主要包括數學類課程:高等數學、數學物理方法、線性代數、復變函數、概率論(有些學校還要求隨機過程)等;物理類課程主要是大學物理;電子類課程有電路分析、電氣技術實踐、數字電路、模擬電路、高頻電路等;計算機類課程,如C語言、C++語言、數據結構、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微機原理等。考生可以登錄志愿高校網站查詢這類專業開設的課程。
5.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這是一個不起眼的土木類專業,但是它應用廣泛,因招生數量少,人才需求旺盛。1999年,專業名稱調整時,當時的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專業更名為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2012年,又改為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目前,這個專業的碩士點還是叫做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專業,業內人士習慣稱這個專業為“暖通”。建筑環境與能源設備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從事工業與民用建筑環境控制技術領域的工作,具有暖通空調、燃氣供應、建筑給排水等公共設施系統、建筑熱能供應系統的設計、施工、安裝、調試、運行管理能力以及制定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方案的能力。畢業后主要到設計研究院、建筑工程公司、房地產開發公司、物業管理公司、燃氣公司、熱力公司及相關的科研、生產、教學等單位工作。
6.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這是土木工程學科的一個分支。在各省招生計劃中,像這樣的小眾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業去向都很好,但是因專業名稱難懂,家長考生不了解,被關注度很低。這個專業主要學習港口設計、航道整治、海岸建筑物修建。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培養港口結構工程師或設計工程師,主要到交通系統所屬的設計院、工程局、港務局,從事港口及航道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及市政工程、公路的設計、施工和管理工作,考取研究生的比率約為50%。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的代表院校主要有大連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河海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武漢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
7.船舶與海洋工程類專業
船舶與海洋工程下設三個專業方向:船舶工程、海洋工程和國際航運管理。在本科階段,船舶工程主要學習船舶的構造、航行原理、安全性設計及建造法規和國內外重要船級社的規范等知識。海洋工程主要指與海洋平臺建設、海上石油開發有關的內容。國際航運管理培養能在國際航運、外輪理貨、船代、貨代、外貿進出口、物流等公司從事業務管理工作技能型專門人才。近些年,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畢業生出國深造的越來越多,主要去往美國、加拿大、英國、挪威、日本、新加坡等。歐美國家掌握著先進的船舶與海洋工程技術,成績優秀的同學可以申請到全額獎學金。在就業方面,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就業單位基本為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單位、海事局、國內外船級社、船舶公司、船廠、海洋石油單位、高等院校、船舶運輸管理、船舶貿易與經營、海關、海上保險和海事仲裁等部門。
輪機工程是船舶與海洋工程下設的二級學科。主要涉及船舶機電設備和動力裝置,培養的是機電全能工程師。輪機工程專業主要培養懂機械原理和輪機系統知識,能在海洋運輸單位從事輪機操縱、維修和船舶監造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
8.地礦類專業
地礦類專業一直是就業需求旺盛的專業類。2010年以來,地礦類專業畢業生供需比始終在1︰10。勘查技術與工程是向石油行業輸送石油勘查技術人員的專業。目前,我國勘查石油的方法主要是物探法(又稱地球物理法)和測井法。物探和測井曾被合并為應用地球物理專業,1998年更名為勘查技術與工程。與石油行業相關專業的就業率都相當高,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達到100%。參加工作的本科生一半以上就業于全國各大油田下屬的研究院、物探中心、測井公司或是采油廠等。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加快,國內生產的原油早就滿足不了各行各業飛速發展的需要。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不斷向海外拓展,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加盟到三大石油公司下屬的國際石油勘探開發公司,工作地點在東南亞、中東和非洲等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工作的性質和內容與國內的野外小隊類似。勘探石油是一塊大蛋糕,在我國外企較多,他們以為中國油田提供技術服務或與中方合作開發油田為業務,比如斯倫貝謝、哈里伯頓、道達爾、康菲、殼牌等,這些企業招收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
9.農學類專業
農學是較小的招生門類,近幾年專業招生數量略有減少。這既說明考生對農學專業興趣降低,也反映出農學某些專業的名稱不能準確反映出專業的內涵,使得考生家長填報時出現易混易錯現象。比如植物保護專業,從字面推測,很多考生認為這個專業是保護珍稀瀕危植物的,實際上,這個專業是專門學習如何為植物診病、治病的。通俗地說,植物保護所學的就是如何運用各種措施預防植物生病并治愈患病植物,這些措施包括農業措施、物理措施、化學防治等。這個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主要在農藥化工企業就業。這幾年隨著國家現代化農業政策的確立及對農業投入力度的加大,行情不斷看漲,與農業息息相關的農藥行業在國內處于市場擴張階段,競爭相對較小,人才缺口很大,特別是有專業經驗的銷售人員。在一些跨國大公司如先正達、拜爾、杜邦、陶氏益農等,除了從事銷售工作,還可以從事農藥產品的研發、登記、生產、管理等工作。
在一些家長考生印象中還有一些歧義較大的專業,如安全工程專業。最初的安全工程以解決礦山安全隱患為主,主要通過通風、防火、防瓦斯、防塵等物理方法保證人身安全、生產安全。現在的安全工程擴展到各類企業,是技術與管理并重的綜合學科。如采礦行業安全生產、化工行業安全生產、機械行業安全生產等。環境工程專業,很多家長認為這個專業與環境保護生態保護有關。實際上,環境工程專業主要學習的是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體廢物的利用和噪聲控制等。目前很多大學環境工程的專業方向是污水處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