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北京師范大學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科目
704法學綜合一考試大綱
Ⅰ 考試性質
法學綜合一考試是為我校招收法學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入學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學生掌握大學本科階段相關法學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以及運用法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相關法律問題的能力。考試難度以法學本科畢業生所達到的程度為標準,以保證被錄取者具有較為扎實的法學綜合功底。
Ⅱ 考試范圍
法學綜合一考試涵蓋法理學、民商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和經濟法學,要求考生于上述四門學科中任選兩門作答。
Ⅲ 考查目標
(1)掌握相關法學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
(2)能夠運用相關法學學科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方法分析、解決實務問題。
Ⅳ 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結構
法理學 75分
民商法學 75分
民事訴訟法學 75分
經濟法學 75分
(考生任選兩門學科作答,總分150分)
四、題型及分值
各學科題型及分值均相同,包括名詞解釋、論述、材料分析等題型。
Ⅴ 參考書目和考查內容
第一部分 法理學(75分)
l 法理學參考書目
1、《法理學》(第五版),張文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l 法理學考查內容
(一)法學
1.法學的研究對象
2.法學的歷史
3.法學與相鄰學科
4.法學的研究方法
5.當代中國的法學體系
6.法學教育
(二)法理學的性質與對象
1.法理學的性質
2.法理學的研究對象
3.學習法理學的意義和方法
(三)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產生與發展
1.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形成與發展
2.馬克思主義法理學中國化的進程
(四)法、法律
1.“法”“法律”的語義分析
2.法的本質
3.法的基本特征
4.法的作用
5.法的定義
(五)法的淵源、分類和效力
1.法的淵源
2.法的分類
3.法的效力
(六)法律體系
1.法律體系釋義
2.法律部門及其劃分標準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七)法的要素
1.法的要素概述
2.法律概念
3.法律規則
4.法律原則
(八)權利和義務
1.歷史上的權利和義務概念
2.權利和義務的概念
3.權利和義務的分類
4.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九)法律行為
1.法律行為釋義
2.法律行為的結構
3.法律行為的分類
(十)法律關系
1.法律關系概述
2.法律關系的主體
3.法律關系的客體
4.法律關系的形成、變更與消滅
(十一)法律責任
1.法律責任概述
2.法律責任的原則
3.法律責任的認定與歸結
4.法律責任的承擔
(十二)法的歷史
1.法的起源
2.法的歷史類型
(十三)法律演進
1.法律演進概述
2.法律繼承
3.法律移植
4.法治改革
(十四)全球化與世界法律發展
1.全球化概述
2.全球化時代的法律發展趨勢
3.法治與全球治理
(十五)法的制定
1.立法概述
2.依法立法
3.科學立法
4.民主立法
5.比較立法
(十六)法的實施
1.法的實施概述
2.憲法的實施
3.執法
4.司法
5.守法
(十七)法律程序
1.法律程序概述
2.正當法律程序
3.程序正義
(十八)法律職業
1.法律職業概述
2.法律職業制度
3.法律職業倫理與法律職業思維
(十九)法律方法
1.法律方法概述
2.法律發現
3.法律解釋
4.法律推理
5.法律論證
6.司法數據處理
(二十)法的價值概述
1.法的價值的概念
2.法的價值體系
3.法的價值的沖突與整合
4.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價值
(二十一)法的基本價值
1.法與秩序
2.法與自由
3.法與效率
4.法與正義
(二十二)法與人權
1.人權的概念
2.人權體系
3.法對人權的保護作用
(二十三)法治原理
1.法治的概念
2.現代法治的理念
3.法治與法制
4.法治與人治
5.法治與德治
(二十四)法治與經濟和科技
1.法治與經濟
2.法治與科技
(二十五)法治與社會發展
1.法治與政治
2.法治與文化
3.法治與社會治理
4.法治與生態文明
(二十六)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
1.全面依法治國方略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4.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第二部分 民商法學(75分)
l 民商法學參考書目
1、梁慧星:《民法總論》(第六版),法律出版社2021年版。
2、梁慧星、陳華彬:《物權法》(第七版),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
3、王洪亮:《債法總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l 民商法學考查內容
民法總論
(一)導論
1.民法的法源
2.民法的基本原則
(二)民事法律關系
1.民事法律關系概述
2.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
3.民事能力
4.民事權利
5.民事義務
6.民事責任
(三)民事主體——自然人
1.民事權利能力
2.人格權
3.民事行為能力
4.監護
5.宣告失蹤
6.宣告死亡
7.住所
8.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
(四)民事主體——法人、非法人組織
1.法人概述
2.法人的本質
3.法人的分類
4.法人的民事能力
5.法人的成立
6.法人的機關
7.法人的住所
8.法人的消滅
9.非法人組織
(五)民事權利客體
1.民事權利客體概述
2.作為民事權利客體的物
3.物的分類
(六)法律行為
1.法律行為概述
2.法律行為的分類
3.法律行為的要件
4.意思表示
5.意思與表示不一致
6.意思表示不自由
7.條件、期限
8.法律行為的解釋
9.法律行為的效力
(七)代理
1.代理概述
2.代理關系
3.代理的分類
4.代理行為
5.代理權
6.無權代理
7.表見代理
(八)訴訟時效
1.時效概述
2.訴訟時效的效力
3.訴訟時效的客體
4.訴訟時效期間
(九)期日、期間
1.期日、期間的意義
2.期日、期間的計算
(十)權利的行使
1.權利行使概述
2.誠實信用原則
3.禁止權利濫用
4.私力救濟
(十一)民法的效力、適用與解釋
1.民法解釋方法
物權法
(一)物權概述
1.物權的名稱、概念與特性
2.物權與債權
(二)物權法概述
1.物權法的特性
(三)物權的客體與一物一權原則
1.與物權有關的物的主要分類
2.一物一權原則
(四)物權的效力
1.概要
2.物權的排他效力
3.物權的優先效力
4.物權的追及效力
5.物權請求權
(五)物權法定原則與物權的類型
1.物權法定原則
2.物權的類型
(六)物權變動
1.概要
2.物權變動
3.物權變動的公示與公信原則
4.物權行為
5.物權消滅的原因
(七)所有權通說
1.所有權的含義與功用
2.所有權的類型
3.所有權的權能
4.所有權的限制
5.所有權的物權請求權
6.取得時效
(八)業主的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1.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的基本理論
2.專有權
3.共有權
4.業主的成員權
5.區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
(九)相鄰關系
1.相鄰關系總說
2.相鄰關系的類型
(十)共有
1.概說
2.按份共有
3.共同共有
4.準共有
(十一)所有權的特別取得
1.善意取得
2.遺失物的拾得
3.先占
4.添附
5.貨幣所有權
(十二)用益物權總說
1.用益物權的意義
2.用益物權的特性與功用
3.用益物權的類型體系
(十三)土地承包經營權
1.概說
2.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取得
3.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效力
4.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消滅
(十四)建設用地使用權
1.概說
2.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取得
3.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的權利義務
4.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消滅
(十五)擔保物權總說
1.擔保物權的基本法理
2.擔保物權的類型
3.擔保物權的其他問題
(十六)抵押權
1.概說
2.抵押權的取得
3.抵押權的效力(一)
4.抵押權的效力(二)
5.抵押權的效力(三)
6.抵押權的消滅
7.特殊抵押權(一):最高額抵押權
8.特殊抵押權(二):共同抵押權
9.特殊抵押權(三):財團抵押權、浮動抵押權與證券抵押
10.特殊抵押權(四):所有人抵押權
(十七)質權
1.概說
2.動產質權
3.權利質權
(十八)留置權
1.概說
2.留置權的取得
3.留置權的效力
(十九)占有
1.概說
2.占有的分類和占有狀態的推定與變更
3.占有的取得
4.占有的效力
5.占有的保護
6.占有的消滅與準占有
債法
(一)債之關系概述
1.債法
2.債之關系
3.給付
4.債權
(二)債之關系的產生
1.概述
2.合同之債的成立
3.締約上過失
(三)債之關系的內容
1.誠實信用原則
2.給付內容的確定
3.給付義務之客體
4.給付的方式
5.履行抗辯權
(四)債權的保全
1.債權的保全概述
2.代位權
3.撤銷權
(五)清償與清償替代
1.清償
2.債務的抵銷
3.提存與自助出賣
4.清償替代方式以及其他債務關系消滅的方式
(六)債之關系的障礙與法律救濟
1.債之關系障礙概述
2.因給付不能而消滅給付義務
3.損害賠償請求權與歸責原則
4.無過錯責任與免責事由
5.過錯責任
6.因義務違反產生的簡單損害賠償
7.遲延損害賠償
8.替代給付的損害賠償
9.因預期違約產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
10.質量瑕疵的法律救濟
11.懲罰性損害賠償
12.解除與對待給付義務的消滅
13.債權人遲延
14.情勢變更
(七)債的關系解除
1.解除的概述
2.解除的前提
3.解除的效力
(八)違約金與定金
1.違約金
2.定金
(九)當事人的更換
1.債權讓與
2.債務承擔與債務加入
3.合同承擔
(十)涉他合同
1.利他合同
2.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
(十一)多數債權人與多數債務人
1.概述
2.多數債權人
3.多數債務人
第三部分 民事訴訟法學(75分)
l 民事訴訟法參考書目
1、《民事訴訟法》(第九版)江偉、肖建國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3年版。
2、《民事訴訟法》(第六版)張衛平著,法律出版社2023年版。
l 民事訴訟法學考查內容
(一)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法
1.民事糾紛解決機制
2.民事訴訟
3.民事訴訟法
(二)訴權與訴
1.訴權
2.訴訟標的
3.訴
(三)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1.當事人平等原則
2.辯論原則
3.處分原則
4.誠實信用原則
5.檢察監督原則
6. 在線訴訟與線下訴訟具有同等效力原則
(四)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
1.合議制度
2.回避制度
3.公開審判制度
4.兩審終審制度
(五)受案范圍
1.受案范圍概述
2.法院受案范圍的界定
(六)管轄
1.管轄概述
2.級別管轄
3.地域管轄
4.裁定管轄
5.管轄權異議
(七)當事人和訴訟代理人
1.當事人概述
2.當事人能力與訴訟能力
3.當事人適格
4.具體案件中的當事人
5.訴訟代理人
(八)多數人訴訟
1.共同訴訟
2.群體性訴訟
3.訴訟第三人
4.民事公益訴訟
(九)民事訴訟證據
1.證據概述
2.證據能力與證明力
3.證據的理論分類
4.證據的法定種類
5.證據的保全
6.證據的判斷
(十)民事訴訟證明
1.民事訴訟證明概述
2.證明對象
3.證明責任
4.證明標準
5.證明活動
(十一)法院調解
1.法院調解概述
2.法院調解的原則
3.法院調解的效力
(十二)訴訟保障制度
1.訴訟保全
2.先予執行
3.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
4.期間
5.送達
(十三)第一審普通程序
1.普通程序概述
2.起訴與受理
3.審理前的準備
4.開庭審理
5.撤訴、缺席判決與延期審理
6.訴訟中止與訴訟終結
(十四)簡易程序與小額訴訟程序
1.簡易程序和小額訴訟程序概述
2.簡易程序
3.小額訴訟程序
(十五)民事訴訟中的裁判
1.裁判概述
2.判決
3.裁定、決定與命令
(十六)上訴審程序
1.上訴審程序概述
2.上訴的提起與受理
3.上訴案件的審理與裁判
(十七)再審程序
1.再審程序概述
2.民事再審事由
3.再審的啟動
4.再審的審理
第四部分 經濟法學(75分)
l 經濟法學參考書目
1、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經濟法學》(第三版),《經濟法學》編寫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2、《環境法學》(第四版)汪勁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l 經濟法學考查內容
經濟法學
(一)經濟法概述
1.經濟法學的研究對象
2.經濟法學的產生和發展
3.經濟法學的體系
4.經濟法學的研究方法
(二)經濟法的概念和歷史
1.經濟法的概念
2.經濟法的歷史和發展趨勢
(三)經濟法的體系和地位
1.經濟法的體系
2.經濟法的地位
(四)經濟法的宗旨和原則
1.經濟法的宗旨
2.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五)經濟法的主體和行為
1.經濟法的主體
2.經濟法主體的行為
(六)經濟法主體的權利(力)、義務和責任
1.經濟法主體的權利(力)和義務
2.經濟法主體的責任
(七)經濟法的制定與實施
1.經濟法的制定
2.經濟法的實施
(八)宏觀調控法的基本理論與制度
1.宏觀調控法基本理論
2.宏觀調控法基本制度
(九)財政調控法律制度
1.財政調控法基本原理
2.預算調控法律制度
3.國債調控法律制度
4.財政支出調控法律制度
(十)稅收調控法律制度
1.稅收調控法基本原理
2.商品稅調控法律制度
3.所得稅調控法律制度
4.財產稅調控法律制度
(十一)金融調控法律制度
1.金融調控法基本原理
2.中央銀行調控制度
3.其他金融調控制度
(十二)規劃調控法律制度
1.規劃調控法原理
2.規劃調控法的主要制度
(十三)市場規制法的基本理論與制度
1.市場規制法基本理論
2.市場規制法基本制度
(十四)反壟斷法律制度
1.反壟斷法基本原理
2.反壟斷法的實體制度
3.反壟斷法的程序制度
(十五)反不正當競爭法律制度
1.反不正當競爭法基本原理
2.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實體制度
3.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程序制度
(十六)消費者保護法律制度
1.消費者保護法基本原理
2.消費者權利的法律界定
3.各類主體保護消費者的義務
4.消費者權利的法律救濟
(十七)質量、價格、廣告和計量監管法律制度.
1.產品質量監管法律制度
2.價格監管法律制度
3.廣告監管法律制度
4.計量監管法律制度
(十八)特別市場規制制度
1.特別市場規制基本原理
2.信貸市場規制制度
3.證券市場規制制度
4.保險市場規制制度
5.房地產市場規制制度
6.能源市場規制制度
環境法學
(一)環境法總論
1.環境法的概念
2.環境法的主體
3.環境法的基本原則與綜合性環境法律制度
(二)污染控制法及其制度體系
1.環境污染防治法
著重掌握: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
2.物質循環與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法
著重掌握:固體廢物管理的制度措施
3.能量危害防除法
著重掌握:環境噪聲與振動控制法、放射性污染防控與核安全法
(三)自然保護法
1.自然保護法概述
2.自然地域和野生生物保護法
3.自然資源法中的自然保護措施
(四)環境責任法
1.環境損害救濟法
2.環境公益訴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
3.危害環境犯罪制裁法
(五)中國與國際環境法
1.國際環境法的一般原理
2.國際環境法的主要內容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