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題:
在蔡元培等人提議下,南京國民政府依照法國教育行政制度,于1927年陸續試行大學院和大學區制,但試行一年后相繼廢止。試論述當時試行大學院與大學區制的目的、主要做法及廢止原因。
【參考答案】
大學院與大學區制是民國時期的一次重要教育管理改革實踐,以下是對其實行目的、主要做法和廢止原因的論述:
1.實行目的
大學院與大學區制的實行目的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改變教育行政官僚化:針對當時教育行政機構存在的官僚化弊病,改革者希望通過設立大學院和大學區制,使教育行政機構更加學術化,擺脫政黨控制和官僚支配
(2)加強學術研究與教育行政的聯系:通過大學院和大學區制的實施,旨在加強學術研究與教育行政之間的聯系,促進學術與教育相結合,提高教育質量。
(3)實現教育獨立和學術自由:改革者希望通過這一制度,為教育爭取更多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保障學術自由。
2.主要做法
大學院與大學區制的主要做法包括:
(1)設立大學院:大學院為全國最高學術和教育機關,主管全國教育,設大學委員會為最高評議機構。蔡元培擔任大學院院長,原有的教育行政委員會被合并。
(2)劃分大學區:全國各地按教育、經濟、交通等狀況劃分為若干個大學區,每區設立大學一所,大學設校長一人,負責大學區內一切學術和教育行政事物:區內的高等專門教育、中小學教育及社會教育和文化學術事宜均由該大學組織辦理
(3)大學區管理:大學的事務由大學教授組成的教育委員會主持,校長由教育委員會選舉產生,負責大學區內一切學術和教育行政事務。各大學區大學的校長組成高等教育會議處理各大學區間的事務,教育部只負責處理經高等教有會議議決而與中央政府發生關系的事務及教育統計報告等,不干涉各大學區事務子
3.廢止原因
大學院與大學區制在實施一年后不得不廢止,主要原因包括:
(1)制度適應性危機:大學院與大學區制是模仿法國教育行政制度而來的,但在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下,這一制度難以適應中國的國情。法國的教育制度是在中央集中領導下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來管理教育,而中國則缺乏這樣的傳統和機制。
(2)理想與現實的沖突:改革者期望通過大學院與大學區制實現教育行政機構的學術化,擺脫官僚支配,但實際操作中卻出現了學術機構官僚化的現象。此外,這一制度也忽視了中小學的實際需要,削減了中小學教育經費,使得中小學居于附庸地位。
(3)政治因素的影響:在專制獨裁統治逐漸建立的政治形式下,大學院與大學區制難以推行。政治因素對教育改革的制約和干擾也是導致這一制度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大學院與大學區制雖然旨在改變教育行政官僚化、加強學術研究與教育行政的聯系以及實現教育獨立和學術自由,但由于制度適應性危機、理想與現實的沖突以及政治因素的影響等原因,最終未能在中國取得成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