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個朋友向我咨詢報考MBA的事情,我談到MBA投資策略時,他一臉困惑和無辜地對我說:我就只是想拿個MBA文憑,真沒有想到這么復雜。我卻對這種愿意花十多萬的投資,不愿意花一點時間考慮十多萬元MBA教育投資的投資標的、投資收益,難以理解:算不清楚自己的投資收益,增進自身價值,怎么能夠去幫助企業管理和創造價值呢?
他于是和我談起他的職業規劃,作為一個國有企業的中層管理者,自己處在不尷不尬的角色中:不學習,擔心落伍被取代;想去公司外面尋找新的職業機會,但擔心自己不能適應。所以,他說得很實際:我就只想讀個MBA學位,不讓自己閑著,總比干呆在辦公室強。
很多人都是這種策略。但進一步追問:你認為如何讓你這兩年的MBA教育投資的收益最大化?你希望在什么樣的學校、學習什么樣的課程,以為未來的機會做好準備?顯然,他缺乏深入考慮,對于未來,缺乏信心。
其實,不僅僅他,很多的MBA報考者,對未來是缺乏信心的。即便在美國,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報考MBA的學生增多,人們希望通過MBA的學習,增強自己對未來機會的把握能力。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透過國家領導層提出的經濟新常態,看到宏觀經濟趨勢和機會,有助于厘清自己從事MBA教育投資的策略問題。習大大在河南考察時提出:“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之后,大量對新常態的研究,給予我們一個把握未來的視角:宏觀經濟趨勢,確定了作為職業經理人培養的MBA人才的用武之地:不論您的背景如何,能夠在國家經濟發展大勢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就能夠在競爭中,拔得頭籌。
一、堅信MBA教育投資的正確性
理解經濟新常態,有個基本共識:GDP增速的下降,不是周期下降,而是增長方式的轉變,是經濟增長動力和經濟結構再平衡的改變。阿里巴巴上市后,馬云問鼎中國首富,成為第一個非房地產業背景的首富,也佐證了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判斷。
新常態下經濟放緩、消化產能過剩任務和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必然成為宏觀和微觀層面都考慮的問題。以前,企業的日子難過,但高層駕駛的火車頭仍然在高速行駛,坐在高速增長的經濟火車上的人們,只有干著急的勁兒。現在,火車頭慢下來了,不再單純追求GDP的增長。所以,不論是宏觀的經濟戰略機遇方面,還是中觀的產業結構和區域發展上,以及微觀企業的并購重組和追求效能的變化上,迫切需要企業家精神和管理人才,推動經濟成長。
但是,正如反腐過程中,一些執行者在借反腐之名拿掉老百姓應有的職工福利一樣,也有人沒有理解到經濟新常態下對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需求,把中組部、教育部等機構下發的關于嚴禁領導干部參加高收費的培訓項目和各類名為學習提高、實為交友聯絡的培訓項目的通知,理解為禁止組織企業的管理者、后備管理者學習MBA、EMBA項目,從而導致個體在進行MBA投資時,有所疑慮。
我們不要被歪嘴和尚把經念歪了,需要著眼于大勢,理解經濟新常態下,重視人力資本的投資和積累,提高人力資本素質,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人力資本紅利的戰略需求。通過加大MBA教育的投入、提升MBA教育質量與回報以及培養創新型管理人才等措施,積極營造MBA人才的用武之地,提高組織效率和效能,這才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所在。因此,不論是社會、組織還是個人,投資于MBA教育,是大勢所趨:盡管東西方都有對MBA教育存在各種詬病的話題,但瑕不掩瑜,管理理論的發展以及MBA教育不斷在批評中走向完善,實踐證明,MBA教育對于個體掌握現代管理語言,學習管理技能,最終成為一個職業化的管理者,是行之有效的訓練方式。
二、找準新常態的發展關鍵詞,確定MBA學習目標
經濟新常態下,我們可以看到通過人力資本投資獲得增長的路徑,也需要看到重要的戰略機遇: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意味著改革的深化和非常多的機會:這種機會,對于MBA的人才而言,應該面臨著歷史上最好的施展自己才華的時期。可以預計,隨著這一輪改革的深化,對MBA人才的需求和價值認同,社會會給予合理的人力資本投資回報的。
但能否把握住大勢,需要把握和找準經濟新常態下發展的如下關鍵詞,在MBA學習期間,把握如下關鍵詞,確定MBA學習目標。
關鍵詞1:混合所有制
最近,股票市場關于混合所有制概念的股票,受到熱捧。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導致的停牌不斷,資本層面,政策在加大力度鼓勵民企進入壟斷領域,提升資本回報率,通過制度變革促進自由競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這一政策后面,對MBA而言,有雙重意義:
意義之一:并購重組不是一時現象,而將成為經濟的新常態方式呈現。這意味著推動和落實并購重組談判,促進企業投資質量和資金效率的人才,會成為人力資本投資回報率高的領域。MBA,不同于其他專業碩士或博士的貢獻點,因為在并購重組項目上,需要更全面的管理人才,有效促進和推動工作進程。所以,MBA,會因為其提高資本形成效率的價值貢獻,獲得人力資本市場的青睞。
如果有意在此領域有所建樹的MBA學生,可以關注市場上金融MBA培養方向。目前,清華大學五道口、中國科學院大學金融MBA項目,都致力于培養投行和公司金融方面的人才。
意義之二:并購重組后,文化的整合和管理的改進,需要接受系統訓練的管理者。MBA在學習期間,系統接受戰略、運營、營銷、人力資源、研發、財務等的訓練,在理論和案例方面的準備,以及管理溝通技能方面的訓練,使得在整合后的管理,更有用武之地。
關鍵詞2:科技和創新
回過頭來看工業革命以來的歷史,科技和創新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是決定性的。所以,幾乎在提出新常態的概念同時,習大大視察中國科學院大學,并強調: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要積極回應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發展提出的新要求,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科技和創新的發展,將成為實現中國經濟升級的強大動力,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也意味著MBA未來個人職業的發展,有了更廣闊的空間,MBA的春天即將來臨:
1、成為頂尖組織的管理者的機會:科技的跨越式發展,意味著中國企業有全球領先的可能。在最新發布的全球互聯網公司市值中,中國占4席;在通信設備市場上,華為、中興拔得頭籌;在傳統家電方面,海信激光電視系統、格力空調的技術等,也蜚聲中外。基因圖譜、量子通信,北斗導航等重大基礎技術的突破,也為未來誕生更偉大的組織儲備了技術條件。MBA有可能在這一輪科技競賽中,體現出自己卓越的管理能力,而在組織的平臺上,施加更大的影響力。
2、成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的力量:“十二五”的初期,七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新材料)占整個經濟的比重只有5%,到“十三五”的時候要提到10%。這就意味著從“十二五”到下一個五年計劃,這個新興產業的增長速度要在20%~22%之間,如果GDP平均增長率是7%的話,新興產業的增長將遠遠超過7%。人才會因此在新興產業形成積聚效應,我們會在這些領域看到更多的MBA施展他們的才華。
3、推動機會型創業的成長。在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和產業資本的參與下,科技項目、創新人才越來越形成人才積聚效應。各地產業園區通過孵化器、加速器引導產業發展和企業成長。創業MBA項目營運而生,有利于有志于管理高速成長的創新型企業管理人才的培養和交流,目前,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新華都商學院等都開展了創業MBA項目。其中,中國科學院大學在立足中國科學院技術成果轉化和院所融合機制下,在項目資源和科研創新氛圍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關鍵詞3:全球化
中國企業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已經有了重大的突破,這些年不僅僅資源型的國有企業走出了,科技型企業如華為、聯想、海爾等而也走出去了;更進一步,最近幾年,中國已經成為凈資本輸出的國家,即使在金融危機的時候,中國企業抄底金融危機的聲音不絕于耳。
但是,我們不僅僅要接受貿易壁壘的挑戰,還需要接受本地化過程中的語言、法律、制度和文化的挑戰,而能夠消弭這些挑戰的,在于管理,在于管理者。
MBA的優勢在于,能夠理解跨文化的管理和全球化的管理的經驗,在研究跨國企業的治理經驗的基礎上,生長出跨國組織管理的意識、技能和跨文化的理念。
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汪壽陽院長提出,隨著中國更多的企業走出去,我們要更多關注全球化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有更系統的觀念。未來我們要關注更多中國企業在國外面臨的管理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研究和處理,發展出新的理論和方法去指導我們的企業更好的走出去,去完成中國企業未來很多戰略的布局,這是我們商學院的責任之一。
三、適應MBA教育的新常態
在移動互聯和大數據時代,生產方式、組織方式發生重大的變化,MBA教育也將發生重大的變化。
1、MBA教育從教師本位到學生本位
MBA教育,不同于義務教育,也不同于本科教育和專業碩士和博士教育,其參與者均為富有一定經驗的職場人士,其目標是希望通過MBA教育,獲得職場升遷的加速器,或者是職業轉換的轉換器。因此,他更強調學生本位,而非教師本位。因此,在評價理想商學院時,需要從學校整體資源,而非個別名師的光環效應去進行選擇。
從教師本位到學生本位的變化,MBA教育最終導向的是個人成長的多元化以及職業化。是個人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在學制期間的人力資本積累的程度。
中國科學院06級春季MBA的一名學生,在學習運營管理課程的時候,自己主動把課后的每道題都認真思考和完成,他是這樣總結MBA學習的:通過MBA的學習,我的知識由點狀變為線狀、由線狀變為面狀,甚至立體狀,更加系統化;以前工作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而然,通過學習,理論功底扎實了,工作底氣更足;在工作中,能夠根據要解決的問題,迅速將各類知識集合成新的知識單元,解決實際問題。他把本來多用于制造企業的運營管理應用到金融企業,大大提高了企業效率。
2、MBA教育從人脈到商脈
由高價培訓班引發的關于官商問題的討論,在網上沸沸揚揚。基于人脈的求學方式,特別是打出官員、商人混編班級的課程,容易走向官商腐敗。所以,MBA教育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回歸到商業本質,即商業機會和商業模式的發掘,校友資源特別是人力資本資源的多寡,在于面臨商業問題時,技術和管理人才的獲得。從人脈到商脈,是從垂直關系走向橫向資源整合關系,最終發展出健康的合乎歷史趨勢的學友關系和校友關系。
3、MBA教育從知識到技能
MOOC課程的出現,將加速商學院的教育從管理知識到商業技能轉化的變化:學生在全球范圍內通過網絡內容,接受到全球頂級商學院的課程。但是,這些知識如何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線下的輔導課程會越來越關鍵,新商業技能的習得,也不再是從老師身上獲得,商學院教師的角色也越來越成為教練者或引導者,學員和學員之間,學員與導師之間,學員在企業實習和交流期間,所習得的管理技能,將越來越豐富。
4、MBA教育從經驗走向創新
在管理領域,引發了原創式的海爾“自主經營體”的變化;也引發了工作現場管理,從簡單的強調服從和權威走向教練和民主的方式。管理研究方法也從簡單的實證和案例研究,發展到大數據和后現代管理研究方法相結合;在接受MBA訓練的時,越來越強調管理研究和系統思維能力的訓練;在管理技能方面,注重管理溝通,也更重視商業模式的訓練。
四、理性進行MBA教育投資
我們可以用管理企業或家庭的投資一樣,來思考自己的MBA教育投資決策行為,拋開專業的貼現和繁瑣的收入現值計算,我們可以考慮如下核心變量:
成功概率:自己的準備程度和報考院校的難度,選擇一個100%能夠上的,還是選擇一個風險程度40%的,這和自己的風險偏好有關系,也和自己的成就動機有關,但更與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成正比。自己努力了,就能夠改寫競爭力量,最終提高成功概率。所以,重要的考慮因素是,你是否為了未來的收益,而值得為之一搏。
收益項目:評估MBA投資的收益項目,不僅僅考慮自己初始的轉職或晉升需求,更不能只是為了逃避現在工作的不開心。而是要富于進取心,看待自己的投資預期收益項目:
收益項目1:未來職業的理想程度,如從事投行或者管理咨詢行業,收益顯著,但是,這一考察項目設定在很多假設基礎上,實際供求的變化可能有些出入。因此,我們可以把習得的知識、技能和獲取的資源作為收益來衡量,就容易對比了。
收益項目2:習得的知識、技能和獲取的資源,即成為什么樣的人上面。這些知識、技能和獲取的資源,能否與上述國家的宏觀大勢結合起來,也能否在自己主動性激發出來后,實現最大化的收益,是重要的考量指標。
以中國科學院大學MBA項目為例,在院所融合背景下,學校擁有科學院沉淀的知識管理平臺,學院擁有創業MBA、金融MBA和綜合MBA的項目優勢,學員能否在這些資源面前,整合出自己期望從事的職業和角色,相應的優勢知識結構出來,是不一樣的。而在此過程中,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校友資源,分布在全國科學和科技領域的重要部門,MBA校友資源如何充分利用和激活這些科技資源,需要個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成本項目:學費和機會成本。
學費的概念雖然簡單,但MBA投資,需要能夠找出那些價值洼地來進行投資,簡言之,哪些高校的MBA學費有上漲潛力。意味著自己的人力資本投資獲得溢價的可能性更高。
機會成本,是選擇某個MBA項目,但放棄另一所MBA項目的成本。舉個例子,你選擇了A學校的MBA項目,而放棄了中國科學院大學的MBA項目,原因是A學校容易考試,但你因此,放棄了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學習時你預期收益增長的部分。
因此,理性投資MBA教育,時間是最好的試金石,成為什么樣的人與找到什么樣的工作,是最終的收益。正如選擇中國科學院大學MBA項目,你選擇的就是“經濟新常態”下的關鍵詞機會,是在管理科學的發源地以及科技資源的橋頭堡。中國科學院大學MBA項目悠久而又年輕,悠久是其前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教育,年輕是因為中國科學院大學新的開始。他本身并不完美,但如果你非要以追求完美的態度來看待MBA院校的選擇,恐怕沒有一所院校是你希望擁有的。畢竟,我們投資的是未來,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我們能夠通過管理科學和系統知識,獲得遠見,以降低未來的不確定性。(文/陸學彬)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