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電視劇正在熱播,名字叫做《青年醫生》。這部電視劇講述了醫院急診室的工作和生活,塑造了一群有夢想、有熱情的80、90后的青年。劇里的醫生工作受尊敬,生活光鮮十足,但是大家都知道,現實當中要成為醫生卻要經歷一番艱辛。
別的不說,就說上學時間,按照現有的教育培訓機制,本科要上5年,研究生2年,總共是7年。這還不算,想要成為合格的醫生,還得在醫院進行一段時間的實踐進修,加起來至少10年左右。成為一名合格醫生付出的艱辛比其他行業要多。但這樣的方式,由于時間太長,在實際中面臨著人才匱乏和缺少臨床經驗的沖突。正在北京某三甲醫院實習,攻讀醫學博士的曹晶晶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曹晶晶:很多基礎課,學的生理解剖什么的,書本上學的只是文字,比如這個是什么什么,但我們對不上號。然后見到病人之后,才能知道癥狀到底是什么樣子,對著書,知道我學這個東西長在這人身上究竟什么樣。真正用了什么藥,他就最后好了。
如何解決曹晶晶的困惑?教育部和衛計委等六個部門在近日提出了一項計劃。這項計劃的全名叫《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歸納起來的核心點就是,從明年起,臨床醫學碩士改為"5+3"的8年制。
首先,要經過5年的系統培養,也就是臨床醫學本科教育。其次,到國家認定的培訓基地當3年的住院醫師,或者進行3年的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這樣,在3年的培訓期里,學生就具備了學習者和住院醫師的雙重身份,學生的臨床實踐訓練與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住院醫師要求一致。最后,在通過結業考核后,學生就可以獲得醫師資格證、培訓合格證,以及碩士畢業證和學位證。8年的培育之后,就可以正式走向醫院了。
改革之后,從學生到醫生的身份轉變,看起來要多走一年的路,那為什么還要這么改革?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莊一強解釋說,按照目前的醫學教育規模,不少剛剛畢業的醫學生,一上來很難適應臨床工作。不管是花了7年讀完研究生,還是花了更久讀完博士,都需要3到5年的時間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這次改革,將會大大扭轉這一現象。
莊一強:在臨床上的很多人的反映就是說,他們可能更會讀書,會做科研、會養白老鼠、做臨床的實驗、會培養細菌,讀書比較厲害看病比較差。因為醫生就是一個臨床操作的嘛,看得病人越多就學的越多,5+3后面的3年是學徒工,培訓完了之后再分配,這個時候他已經掌握比較好的臨床技能。
一年之變,關鍵點就在于,為醫學新人創造更多實踐的機會。所謂的醫教協同,就是理論加實踐,學校加上社會教育的協同。但是無論如何,8年的時間,相當于普通人上了兩回大學本科。求學時間和成本的增加成為現實,這是否又會對醫學人才隊伍的建設產生影響?對于醫院來講,原本就不太充足的人才資源,會否因為這增長1年的培養時間而斷檔?在莊一強看來,這一切只是表面的現象。實際上,對于學生來說,"5+3"的后3年,在培訓期就能拿到一定數量的工資;而對醫療機構而言,以往接受畢業生還需要再花3到5年來培訓,改革后這一時間也會大大縮短,所以實際的人才培養周期,不升反降:
莊一強:五年的畢業以后,進你公司了就算工齡了,畢業以后再做三年叫工培嘛,工培期間是有工資的,如果是有工資的話,他無所謂,他可能五年畢業以后就拿工資了,七年制的,反而你要讀七年以后才有工資了。
同時,一年之變,還有一個關鍵點在于,如何培訓,在哪培訓?學校只是跳板,實踐的磨礪成為關鍵。據了解,國家指定的培訓基地,都為省級以上的大醫院。目前,我國的基層醫院醫療資源相對匱乏,而大醫院又往往是一號難求。意見的出臺,能為醫療隊伍水平不均的問題提供一些答案。
比如說,作為一個有著多年臨床經驗的主治醫生,北京301醫院麻醉科主任米衛東,就擺出了自己的親身經歷,他說自己畢業分配到301,因為平臺高而得以見識更多的病例;然而,當年跟自己同時畢業,卻分配到偏遠地區的同學,在職業上必然就吃虧不少。那這也正是"5+3"改革可以解決的問題:
米衛東:你看我畢業的時候,八十個同學一個班,有的分到公社醫院,分到公社醫院的醫生永遠都是公社醫院的水平,很多病人看了見都沒見,聽都沒聽過,所以說水平很差,現在五年本科畢業以后,有三年要到各個醫生培訓基地去,比如說301醫院,培訓完之后臨床很多知識、經驗都是在301積累的,這時候你再分到其他的醫院去,比如說分到底下一個縣醫院時候,臨床能力經驗水平很多從301那里學來的,相比以前那種模式,當醫生水平要高得多得多。
在同一緯度上,莊一強則認為,學醫好比學開車,最早手把手教的你的是你的師傅,直接決定你日后的駕駛手法。國家指定的培訓基地,都為省級以上的大醫院。水平統一的實踐起點,可以使未來走上崗位的醫學畢業生,質量更加均衡:
莊一強:最早的第一個師傅的水平,就決定這個醫生一輩子將來的水平。雖然這個學生畢業之后,直接到地級市醫院,老醫生帶他。5+3之后,必須在教育部認可的,像比如北京的協和、301、北大等省部級的醫院,才有規培的資質。
最后,一年之變,又不僅僅局限在這一年當中。《意見》還提出,逐步建立"5+3+X"制度,X是為專科類的醫師規范化培訓,或者臨床醫學博士學位研究生教育所需的年限,強調了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同時,面向經濟欠發達的村鎮地區,開展3年專科教育加2年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總體目標的在于,不管是在大城市還是小城鎮,不管是在三甲醫院還是社區醫院,都能夠找到會看病的好醫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