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上午,在花園北路城中村邵莊,一名剛剛研究生畢業的小伙疑似因求職屢屢受挫跳樓自殺。他在短信中稱“沒能力照顧父母”。
一個研究生,數次求職而不能,令人同情,但選擇自殺以逃避,卻又讓人感慨唏噓。理由很現實—你有跳樓的勇氣,為何沒勇氣再去嘗試尋找新的工作?
是的,在目前的就業形勢下,想找個滿意的工作確實很難,但我們更應該看到的一個事實是,一面是大學生在嚷著工作難找,一面卻是不少企業在喊著找不著人才。而原因總是人人皆知的幾個:要么是所學專業與企業所需不匹配,要么是自視太高瞧不上用人單位。文憑與能力不能畫等號的告誡,我們的耳朵都聽出了老繭,但現實中又有多少人認真面對,并且做出改變?
本科生就業難,研究生就業同樣不都是春天。數據顯示,去年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等共計劃招收研究生60.8萬人,而今年不降反升。國家本希望通過研究生收費政策來給讀研熱降降溫,但并未見到效果。本科之后選擇讀研,當然有很多是為了理想,但出于學歷崇拜或者逃避就業壓力而去考研的絕不在少數。上了自己不喜歡的學校,選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這有學生自己的原因,更多還是家長的逼迫。就像那個鐵了心放棄北大去上技校的周浩,暫時可能丟了父母的面子,但如果依然還在自己“痛不欲生”的學校、專業煎熬,按照“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邏輯,誰能保證他不會如這位研究生一樣犯傻?
年輕生命的凋零令人心痛,反思是必需的。但瀏覽網民發言,其中流露的“知識無用論”的老調卻有些出人意料。以個案證明這樣的觀點本身就是片面和情緒化的,因為我們完全可以找到更多例子驗證“知識改變命運”的價值所在,尤其還是農村孩子向上流動的主要途徑。在我看來,對該起事件反思的,除了高校職業教育存在的短板,更應從國家制度層面,找到破解“大學生過剩”與“技工嚴重缺乏”這種冰火兩重天的反差格局的良方。
最近國家決定將全國地方1200多所院校中的600多所轉型為職業院校,無疑為學生謀出路提供了一個思考路徑。調整現行高等教育結構之弊,不僅是中國就業現狀之需,也是國際大趨勢。比如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他們的高校畢業生中80%是應用型人才,20%是學術型人才。而這位研究生的自殺,本身也從側面印證了院校轉型之必要。
當然,高校轉型并非想象那么簡單。這一方面需要學校做好教學理念和市場的有效對接,另一方面,國家在財政和規劃上還要有所倚重。沒有了厚此薄彼,才可能贏得市場和學生認可,才能讓藍領和技術人才翱翔于職場藍天。我們迫切期望的,是這一改革腳步能夠快些再快些。8日上午,在花園北路城中村邵莊,一名剛剛研究生畢業的小伙疑似因求職屢屢受挫跳樓自殺。他在短信中稱“沒能力照顧父母”。
當然,高校轉型并非想象那么簡單。這一方面需要學校做好教學理念和市場的有效對接,另一方面,國家在財政和規劃上還要有所倚重。沒有了厚此薄彼,才可能贏得市場和學生認可,才能讓藍領和技術人才翱翔于職場藍天。我們迫切期望的,是這一改革腳步能夠快些再快些。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