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馬克思指出: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對:
A.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反映B.思想上層建筑的反映C.統治階級意志的反映D.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反映
32.認為“上層建筑只要適合自己的經濟基礎就能對社會發展起推動作用”,這一觀點是:
A.違背了歷史的辯證法的錯誤觀點B.陷入了歷史唯心主義的錯誤觀點
C.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正確觀點D.曲解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的錯誤觀點
33.認為“社會歷史是有規律的,所以歷史事件可以重復出現”,這一觀點:
A.否認歷史規律的重復性B.否認歷史事件的不可重復性C.否認了歷史事件的具體性D.否認了歷史規律的普遍性
34.“在歷史轉折時期,只要充分認識歷史的必由之路和自己的歷史責任,做出正確的選擇,就可以在歷史進程中大有作為。”這一觀點:
A.簡化了個人在歷史中發揮作用的過程性B.否認了個人在歷史中發揮作用的條件性
C.承認社會歷史發展過程是客觀規律與人的自覺活動的統一D.是“英雄創造歷史”的觀點
35.認為“杰出人物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歷史”,這一觀點是:
A.承認杰出人物對社會發展作用和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正確觀點
B.否認杰出人物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從屬于并受制于人民群眾的作用的錯誤觀點
C.承認所有的個人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歷史合力論的正確觀點
D.否認杰出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突出地位和貢獻的錯誤觀點
36.“時勢造英雄”與“英雄造時勢”這兩種觀點:
A.都正確表達了杰出人物、歷史人物的歷史作用B.都否認杰出人物發揮作用從屬并受制于人民群眾的作用
C.前者是唯物主義命題,后者是唯心史觀D.前者是唯心史觀,后者是唯物主義命題
37.“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劇中人’,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劇作者’”,這一觀點屬于:
A.歷史唯心主義觀點B.歷史辯證法觀點C.歷史唯物主義觀點D.歷史決定論觀點
38.“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這句話表明:
A.人是研究社會歷史的出發點B.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
C.歷史發展的方向是人自己決定的D.人的自我保存和發展是歷史的原動力
39.在小規模范圍內,以貨幣為交換媒介,以滿足私人利益需要為目的,交換商品以滿足自身使用價值的需要。這種經濟形態是指:
A.自然經濟B.簡單商品經濟C.發達商品經濟D.市場經濟
40.“我們從小麥的滋味中嘗不出種植小麥的人是俄國的農奴,法國的小農,還是英國的資本家。使用價值雖然是社會需要的對象,因而處在社會聯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會生產關系。”從馬克思的這段話中,我們可以得出:
A.使用價值是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B.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
C.使用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D.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答案:31.A32.D33.C34.C35.B36.C37.A38.B39.B40.B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