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仰望星空,那些被叫做“人馬座”、“天秤座”等的星辰,如果勾畫方式不同,它們或許會是另一番景象?昨日獲悉,在日前結束的科技部大學生科技資源共享與服務創新實踐競賽中,華中師范大學學生憑借“漫步中國古星空之紫微垣”摘得一等獎。該作品借助虛擬天文望遠鏡、多媒體等技術手段,展現了千年以前中國古人眼中的星空。
獲獎者、華中師大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與國家天文臺聯合培養的研三學生萬望輝昨日介紹說:“目前,對我們頭頂上星空的描繪,主要是西方星座,比如我們熟悉的十二星座等。但早在上千年前的宋朝,中國古人通過‘周琮星表’,就已經對星空做了劃分。不同于西方星座以神話中的神、人或動物來給星座命名,中國古人把紫禁城里的生活投射到了天上,皇帝有紫禁城,天上就有個‘紫微垣’。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它以北極為中心,并以北極附近的一片星群為基礎而構成。中國古人發現,北極有一顆星星是不動的,其他星星都圍繞著它轉,因此把這片天區選作皇宮。那顆不隨天球旋轉而轉動的星星被古人稱為‘天極星’,成為皇帝的象征。自然也少不了代表后宮、庶子、太子、妃子的星名。還有星星被叫做丞相、侍衛官、輔弼、少尉等。另外還有星星被稱作天廚、天床、天牢、天廁等。而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主要指政府;天市垣則是三垣的下垣,就是老百姓的集貿市場。”
萬望輝的短片就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中國古人用他們的智慧,將地上王國、山川百物、人間百業都搬上了天際。古人對星空的劃分,對應現代星空,有較大變化。如現代人稱作‘北極星’的星,在古代實際上被叫做‘勾陳’。”
萬望輝介紹,她的這一作品中對星空的描繪,尤其是那些星座的位置關系,主要依靠了萬維天文望遠鏡,這種虛擬天文望遠鏡通過互聯網把全球天文資源無縫、透明地融合在一起,讓那些以往只有天文學家才敢問津的頂級專業天文資料走近了每一個普通人。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