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試題特點
通過分析綱要歷年分析題可知,主要考查整數年相關事件,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毛澤東誕辰120周年。這門課程不是單純學習歷史,而是通過學習這門課程讓大家知道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怎樣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怎樣選擇了改革開放。答題均要圍繞我黨來展開。
二、熱點時政
2014年是甲午戰爭120周年、鄧小平誕辰110周年、"七七事變"77周年、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每年12月13日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因此抗日戰爭和與鄧小平相關的考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重要考點
(一)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原因和基本經驗
1.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人類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歷史意義。
(1)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使中華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運。
(2)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使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組織上的進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華民族的大團結,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4)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世界各國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產生了巨大影響。
2.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
(1)中國共產黨以自己的堅定意志和模范行動,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同世界所有愛好和平和正義的剛家和人民、國際組織以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開的。
3.抗日戰爭勝利的基本經驗
(1)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是中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困苦、實現奮斗目標的力量源泉。
(2)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動力。
(3)提高綜合國力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證。
(4)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反對侵略戰爭,同時又決不懼怕戰爭。
(5)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華民族才能捍衛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的權利,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
附: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第三條道路的幻滅)
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的原因:
(1)從民族資產階級自身來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特點決定了民族資產階級沒有勇氣和能力去領導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不能為資產階級共和國掃清障礙。
(2)從當時中國所處的時代條件來看,帝國主義列強不可能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富強的資本主義國家。"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反對中國獨立,反對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歷史,就是中國的近代史。"
(3)從中國的革命形勢來看,國民黨當局不允許任何阻止其一黨專政的力量存在。抗日戰爭勝利后,某些民主黨派的領導人物曾經鼓吹"中間路線",主張在政治上,"必須實現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準地主官僚資本家操縱;在經濟上,"應當實行改良的資本主義",但不容官僚買辦資本橫行。而實行的方法,則是走和平的改良的道路。他們所提倡的,是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他們所主張的,實質上是舊民主主義的道路。但是,中國在戰后面臨的是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尖銳斗爭。客觀形勢決定了人們沒有走中間路線的余地。
(2)鄧小平誕辰110周年
1.如何評價鄧小平的一生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鄧小平同志為黨領導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建立了卓越功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鄧小平同志作為毛澤東同志的親密戰友,始終堅持正確路線,以充沛的革命熱情,先后擔任黨和軍隊許多重要領導職務,為創建發展新型人民軍隊、贏得革命戰爭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北伐戰爭期間,他從蘇聯回國直接參加革命斗爭。土地革命戰爭期間,他先后在上海極端險惡的環境下從事地下工作,在廣西領導發動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創立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參加艱苦卓絕的長征,親歷標志著黨的歷史偉大轉折的遵義會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他堅決執行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戰略決策,軍政兼任、勇挑重擔,不畏艱險、出奇制勝,一直處在戰略全局的關鍵位置,處在對敵斗爭的最前線。特別是先后同劉伯承、陳毅等同志一起,開辟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率部千里躍進大別山,組織實施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進軍解放大西南,建立了赫赫戰功。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鄧小平同志為勝利完成社會主義革命、探索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作出了杰出貢獻。中共八大后的10年間,他負責黨中央大量日常工作,為探索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為克服經濟困難提出許多正確主張,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75年他開始主持黨、國家、軍隊日常工作,為扭轉"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嚴重混亂局面,開展大刀闊斧的全面整頓,同"四人幫"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
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同志成為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文化大革命"結束,"中國向何處去"又成為擺在中國人民面前頭等重要的問題。鄧小平同志以他的遠見卓識、豐富政治經驗、高超領導藝術,強調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旗幟鮮明反對"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支持和領導開展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推動進行各方面的撥亂反正。在鄧小平同志指導下,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提法,確定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實現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2.鄧小平南方談話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曰,鄧小平先后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發表重要談話。主要內容有:
第一,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鄧小平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的提出,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聯系起來,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突破,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歷史性的突破奠定了基礎。
第二,闡明了社會主義本質。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本質論,一是突出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二是突出了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共同富裕。
第三,提出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論斷。鄧小平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我國的經濟發展,總要力爭隔幾年上一個臺階"。他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高科技領域,中國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第四,提出判斷改革開放和各項工作成敗得失的"三個有利于"標準。鄧小平強調,"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改革開放和各項工作成敗的得失,"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五,強調加強黨的建設。鄧小平指出:"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快一點發展起來,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從一定意義上說,關鍵在人。""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對這個問題要清醒。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第六,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和前途。鄧小平強調:"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決不能掉以輕心。"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后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取教訓,將促進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