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考研人數下跌以來,今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又減少了6.5萬人。近日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15年全國研究生招生數據調查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多個省份碩士研究生招生出現未完成計劃的情況。
今年,的確有很多數據可以證明,考研貌似真的“降溫”了,如報考的人數“兩連降”,棄考的人數增多,第一天缺考第二天又來考試的醬油黨也有不少,各地未完成研究生招生計劃的比比皆是——遼寧缺額2259人,地方院校缺額最為嚴重,超過招生計劃的10%;在廣東,個別地方院校的招生計劃只完成了1/3,創下歷史紀錄。
據此,有不少論者分析稱,這是一種理性回歸。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近日公布的一項調查中顯示,有33.7%的受訪者就表示,考研只為逃避就業壓力。此外,也有人認為,如今的跡象,就是從“學歷崇拜”到“能力崇拜”的一種轉變。這些分析,也確有一定的道理。
但客觀來說,報考人數“兩連降”似乎并不能說明考研降溫:一方面,考研的人少了,但去國外讀研的人卻多了,以中國赴美國留學的人數為例,2013年中國赴美讀研的人數為103427人;另一方面,考研的人少了,但推免生卻多了,眾所周知,研招改革后給了學校更大的自主招生權,這也分流了不少尖子生。而當前的數據統計,無疑把這兩類人群排除在外,報考人數下降,其實在情理之中。
在這樣的境況下,就斷言“考研降溫”的確是不甚謹慎的,也說明降溫只是一個偽命題。只能說,學生們對未來的選擇,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而不再局限于“考研”。這是社會進步的一種寫照,與“考研降溫不降溫”并沒有由此及彼的邏輯。更何況,即便這兩年考研人數有所減少,也只是一種“高溫穩定”。既然不少學子考研就是為了工作,在就業壓力居高不下的境況下,“考研熱”恐怕短期內都很難降溫。
于現實而言,一個尷尬依舊存在:一方面,是大學畢業生存在“就業難”的現象,另一方面,則是不少企業抱怨“大學生什么都不會”。這就要求各大高校結合社會需求、辦學定位自主設置學科與專業,探索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而不是像現在一樣煮“大鍋飯”。可以說,只有學校提高學生質量了,就業難才能有所紓解,而考研熱才會降溫。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