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與臨床心理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
浙江大學:2003年創建“浙江大學醫學院心理衛生和行為干預中心”,作為本科和碩士生的實踐教學基地,是全國8年制、7年制、5年制高等醫學院校規劃教材《醫學心理學》的主編單位。師資力量強大,擁有醫學心理學的積極開拓者和著名學者姜乾金,以及一大批有實踐經驗的中青年學者。
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是中國最早傳播心理學的學府,在中國心理學界聲名赫赫,臨床心理學、情緒心理學則是國內最早建立并最具特色的。目前錢銘怡教授、王登峰教授和甘怡群副教授都招收臨床心理學的碩士研究生。
中山大學:具有醫學院系的資源優勢,較為偏向醫學方向,在心理健康方面較有成就,培養的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很強,也具備比較好的研究素養。
此外,華東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老牌名校實力雄厚,中國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等醫學院校也不容小覷。
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湖南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心理研究所在做好教學與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在人才選拔與測評技術、人力資源戰略企業培訓、績效管理與激勵、企業文化與團隊建設、職業心理健康和員工幫助計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北京大學:擁有國際視野和無可比擬的資源優勢,其整體勢力在國內地位突出。著名心理學家張智勇主要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學的理論研究及應用,取得多項重要科研成果。
此外,湖南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也具備一定實力。
管理心理學(工業心理學)
工作環境是否適合保證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適,并保證生產的高效率,是工業心理學的中心問題之一,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目前,我國管理已經從科學管理范式向人本管理、文化管理范式轉變,我國管理實踐水平的提升必定給管理心理學加溫。管理心理學內部發生裂變,從最開始的工業心理學逐漸分化為勞動心理學、工程心理學、人事心理學等許多方向,國內院校紛紛申請或改革該碩士點。
經濟(包括廣告、消費)心理學
市場營銷和廣告經營是當今炙手可熱的行業。了解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面對不同的人群投放不同的廣告,實施不同的營銷方案,能產生出其不意的效果。此類人才是市場最緊缺的人才類型之一。該學科有很大的靈活性,與經濟學有很強的內在聯系,融匯兩大學科門類的復合性人才競爭力強勁。
時間心理學
我國基礎心理學領域與發達國家的水平存在差距,能取得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方向屈指可數,時間心理學就是中國心理學界對人類心理學的重大貢獻。以黃希庭為首的西南大學心理系在中國開辟了人類時間認知的研究領域,學術水平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且國內除西南大學外開設時間心理學方向的并不多見。
青少年心理發展與咨詢
教育問題是關系民生的社會性問題。一方面國家和家長大幅度增加青少年教育投入,另一方面青少年身心狀況并不樂觀,獨生子女問題開始凸顯,目前需要加強青少年心理發展問題的研究,并將相關成果傳播給大眾。
學習與教育心理學
在職場競爭白熱化的今天,教育行業由于相對穩定和受人尊敬而魅力倍增。教師是十分令人尊敬的職業。教育心理學知識對當前的基礎教育改革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革新教師觀念,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認知心理學考研熱門院校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心理學研究機構。中科院心理所側重于自然科學方面的研究,主要從事心理過程、規律、生理機制和有關的重要理論問題和應用問題的研究。
華東師范大學:學術氣氛濃厚,擁有一批學識淵博、作風嚴謹的專家教授,其中很多都是本研究領域的翹楚。學術帶頭人楊治良教授擔任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上海心理學會理事長等職,在認知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尤其是內隱記憶領域的研究方面享有盛譽。梁寧建老師,多年來致力于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目前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社會認知研究、IAT研究、The GO/NO-go研究、EAST研究等方向。
中山大學:心理學實驗室設施完善,包括基礎心理學實驗室,認知、神經心理學實驗室,心理生理學實驗室,心理健康實驗室。楊中芳教授是蜚聲港、臺、大陸及國際心理學界的心理學家,多年來致力于研究中國人的社會心理學,尤其是能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理念進行研究。高定國老師的研究興趣在于知覺、記憶和學習的認知和腦功能成像研究、認知與行為障礙研究、語言學。
湖南師范大學:基礎心理學專業有著悠久歷史傳統,1986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老一輩著名心理學家高覺敷教授、陳孝禪教授、楊繼本教授、計文瑩教授等都曾是本專業的指導教師。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該專業現已形成了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的指導教師隊伍,在認知心理學等研究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此外,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西南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在該專業研究方面的實力都名列前茅。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