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類考生要求具有較好的藝術鑒賞能力、邏輯思辯能力、綜合分析研究能力以及理論表達能力等。所以,在復試備考過程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要注重鞏固專業技能,比如色彩寫生、素描、專業設計等,可以整理下歷年真題,了解下命題風格。二是要掌握相關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如美術史論、美術教育等。三是要了解和關注專業方向的理論動向及前沿課題。下面,老師為大家整理了天津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和造型藝術專業復試指導,供各位復試考生參考。
天津美術學院—— 藝術設計學
復試時間:安排在國家分數線出來的兩周到三周后的某一個周末,一般為4月中旬(具體時間以每年國家線出來的時間為準)
復試安排兩天半:第一天下午考英語聽力、口語測試(15分鐘左右);第二天上午考素描(3小時),第二天下午考色彩(3小時);第三天考創作(6小時)。
一、復試考試科目
視覺傳達設計:色彩寫生、素描寫生、圖形設計、專業命題設計;英語聽力、口語測試。
裝飾藝術設計:色彩寫生、素描寫生、專業設計、設計分析;英語聽力、口語測試。
環境設計:(室內)建筑結構素描、專業表現圖、專業設計、設計分析;英語聽力、口語測試。
環境設計:(景觀)建筑結構素描、專業表現圖、專業設計、設計分析;英語聽力、口語測試。
服裝染織設計:專業技法、素描寫生、專業設計、設計分析;英語聽力、口語測試。
產品設計:專業表現、結構素描、專業設計、設計分析;英語聽力、口語測試。
藝術設計基礎部:色彩寫生、素描寫生、專業設計、設計分析;英語聽力、口語測試。
設計管理研究:色彩寫生、素描寫生、專業設計、設計分析;英語聽力、口語測試。
二、復試考試詳解
視覺傳達設計系、藝術設計基礎部、設計管理研究、裝飾藝術設計這四個專業都考色彩寫生、素描寫生、專業設計、設計分析;英語聽力、口語測試。
其中色彩寫生考色彩頭像(4開畫紙;材料:丙烯或者水粉;三個小時, 100分)。
其中素描寫生考素描半身像帶手(2開畫紙,材料:鉛筆或者炭筆;三個小時,100分)。
專業設計考有關本專業的設計創作(服裝染織設計畫服裝效果圖、紋樣設計圖;裝飾專業畫裝飾畫等);設計分析是考:300字的創作說明(4開畫紙,共六個小時,150分)。
英語聽力、口語測試,面試老師用英語提問問題,考生用英語回答面試老師的問題并作英文自我介紹,一般在十五分鐘之內結束。
三、環境藝術設計復試情況(室內與景觀考題是一樣的)
1.建筑結構素描:寫生,建筑素描,三個小時
2.專業表現圖:默寫,色彩,室內效果圖,三個小時
3.創作 (11年真題)
共兩道題:《專業設計與分析》與《專業基礎表現》。兩門考試共計150分,《專業設計與分析》占100分,《專業基礎表現》占50分;兩門考試時間共6小時。
(1)《專業設計與分析》(占100分) 命題內容: ①專業設計: 小型建筑設計——別墅 a.躍層建筑,250——350㎡ b.使用者成員人數、功能配置自擬。
②寫出約300字的設計分析
規格與要求: ①完成建筑平面布局,兩個以上建筑主要立面、剖面圖; ②完成建筑外觀和1—2個室內設計表現圖; ③平面圖、立面圖的比例設定適當; ④標注建筑方位朝向和主要尺寸。 (2)《專業基礎表現》(占50分) 命題內容:專業設計的“建筑外觀與室內空間表現圖”各一幅 規格與要求: ①建筑外觀表現圖的規格應不小于4開紙的?; ②室內表現圖規格適當; ③表現圖為色彩圖,顏料、工具、方法不限; ④建筑外觀圖要適當加有環境表現。
四、視覺傳達設計系復試情況
1.素描半身寫生(4開畫紙;材料:鉛筆或炭筆;三個小時)
2.色彩寫生頭像(4開畫紙;材料:丙烯或者水粉;三個小時
3.創作:圖形設計、專業命題設計;(共六小時)
(1)圖形設計就是考字體變形,給出一個漢字,要求:進行三個變形。 (黑白) (2)專業命題設計就是考海報招貼設計。要求:(彩色)并寫出約300字的設計分析。 命題特點:積極向上的,主旋律,(運動、環保、題材居多)。
4.近三年來的創作真題:
2011年: 圖形設計:“網”字進行三個變形設計。 專業命題設計:根據“同一個世界”這個主題進行海報設計。
2012年: 圖形設計:“鄉”字進行三個變形設計。 專業命題設計:“環保”主題海報設計。
2013年: 圖形設計:“夢”字進行三個變形設計。 專業命題設計:“世界設計展”海報設計。
五、調劑情況
1.報考學術型研究生未被錄取的課調劑為專業學位研究生(即藝術碩士)藝術碩士學費較高,(2013年學費18000/年,僅供參考,2014年學費會有增長,暫時未定,以物價局批復為準。)
2.不服從本校調劑的考生,可申請其他院校的復試,比如天津師范大學,景德鎮陶瓷學院,廣西藝術學院等。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