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這兩天,一篇名為《浙江大學將現88年教授、博導》的文章在網絡上和微信圈瘋傳。27歲的女生陸盈盈,5年前畢業于浙大,第十一批國家“青年****”最年輕的入選者,成為公眾熱議的“紅人”。不過,“最年輕教授博導”最終被證實是場“誤會”。昨天上午,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網站修改了陸盈盈的簡歷,把其“教授、博士生導師”的頭銜更改為“特聘研究員”,并稱之前的網頁內容有誤。 京華時報記者張思佳
網絡熱議
27歲女生成浙大教授博導
新年復工伊始,陸盈盈的名字一下子在網上火了,網絡上驚嘆聲四起。浙大校友會官方微信群朋友圈也在2月25日稱:“陸盈盈學妹的檔案在各校友朋友圈瘋轉:88年的教授、博導,恐怕在中國也是最年輕的之一了。”
據了解,春節前,****網公示了第十一批“****”青年人才名單,共有667人通過了評審。在這批引進的“海歸”青年才俊中,共有41名“85后”,而其中最搶眼的,要數年紀最小的陸盈盈,她出生于1988年11月30日。相比年齡,她的成績更令人矚目。
網絡截圖顯示,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網站研究隊伍“客座教授”欄目下,網頁上陸盈盈資料的編輯時間顯示為2015年2月12日。資料顯示,陸盈盈的頭銜為教授、博士生導師,是“青年****”入選者,工作單位為浙江大學聚合與聚合物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簡歷顯示,陸盈盈2010年6月畢業于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獲得學士學位;2014年6月獲得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后在康奈爾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從事能源材料領域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入選“青年****”,將于2015年8月全職回浙江大學工作。
簡歷顯示,陸盈盈的代表性論文主要發表在《自然化學》《材料化學》《應用化學》等國外材料化學領域知名專業期刊上。
浙大回應
信息有誤實為特聘研究員
然而,就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的時候,浙大卻站出來稱:消息不實。
昨天上午9點多,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網站發布更正信息稱:國家“青年****”入選者陸盈盈博士被浙江大學聘為特聘研究員,具有博士生招生資格。之前的網頁內容有誤,致歉。
同時記者發現,陸盈盈的簡歷也進行了修改,其名字后“教授、博士生導師”的頭銜已改為“特聘研究員”,而工作單位中“浙江大學聚合與聚合物工程研究所”一項也已經刪除。
據了解,“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于1987年被批準建設,1991年建成并開放運行,由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和浙江大學四個分室組成。浙江大學分室把主要研究方向定位于“聚合過程工程”與“聚合物產品工程”。
回國后仍將從助教做起
“特聘研究員”是一個怎樣的職位呢?浙江大學建工學院研究生會工作人員介紹,該職位介于研究員(教授)和副研究員(副教授)之間,在著名高校或科研機構取得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明確,不完全符合教授條件但已展示出很強研究能力、符合學校需要的青年人才,可聘為“特聘研究員”職務。
相關資料顯示,特聘研究員必須是來自于其他單位的專家,其人事關系保留在原單位,每年參加聘用單位的科研工作時間不少于一個月。浙大把陸盈盈的資料改為“特聘研究員”,也就意味著,目前陸盈盈的人事關系變動還未確定。
與此同時,特聘研究員理論上可以招收博士生,并可以對外以教授名義進行學術活動,并獲得相應研究員待遇。陸盈盈的簡歷里,也提出了“擬招收1到2名化工、材料、物理、化學等專業背景的博士生”的計劃。
實際上,具有博士生招生資格,并不意味著馬上就能招收博士研究生。昨天下午,浙大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領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陸盈盈今年8月回國后將從助教做起,是否兼做教學和科研還要按校方的考核程序進行。該學院副院長陳豐秋表示,該院共引進3名“青年****”的教師,陸盈盈是其中之一,到崗后要按照學院對新教師教學科研工作的計劃安排具體工作,“做助教也不是馬上上講臺,上了講臺還要按照程序考核,學院和學校認可,學生歡迎,才能正式排課主講。這個過程至少也需要1到2個學年的時間”。
專家說法
不應以年齡論資排輩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著名教育學者熊丙奇介紹,其實在20年前,國內就有二十多歲的年輕學者被評為教授或研究員。現在大多數人還在關注學者的年齡問題,這也反映出,在我國的職稱體系中,很多人還在以年齡資歷論資排輩,而不是真正關注學者的學術成就。
熊丙奇介紹,博導本身就不是一個頭銜,在國外助理教授就可以當博導,帶博士生,剛剛畢業的博士生如果進入教師隊伍也可以帶博士生,帶博士生就是博導,它是一個職務而不是一個頭銜。現在國內很多高校也在改革,只要是有博士學位的講師、副教授也可以競爭上崗帶博士生。
熊丙奇表示,我國的學術評價體系應該改革,職稱評審面臨的問題很大,嚴重的行政化,影響了學校職稱評審的正常進行。
“破格提拔為教授本身就是行政化的結果。”熊丙奇說,如果學者的學術成就達到了一定層次,就可以任命為教授,不需要年限、年齡等條件限制。以前通常會有規定,講師5年之后能夠評副教授,副教授5年之后能夠評教授等等,“這些完全是論資排輩,是我們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
熊丙奇表示,應該給學校充分的自主權,使他們能夠不受行政干預、不受輿論干擾,這樣才有利于學校培養出創新型的人才。
延伸
青年****
中央2008年12月決定實施“青年****”項目。該計劃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用5到10年時間,在國家重點創新項目、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中央企業和金融機構、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主的各類園區等,有重點的引進并支持一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來華)創新創業。
2010年12月,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批準通過了《青年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細則》,“青年****”正式啟動。從2011年開始,每年引進400名左右海外優秀青年人才。
為給“青年****”入選者提供必要的科研條件,使他們潛心開展科研工作,由中央財政給予“青年****”入選者每人50萬元的生活補助、3年100萬-300萬元的科研經費補助。
《中國組織人事報》去年7月30日刊登了“****”青年項目政策圖解,其中第一則申請條件便是“屬自然科學或工程技術領域,年齡不超過40周歲”。圖解中還提到了一項特例:博士在讀期間已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應屆畢業生,或其他有突出成績的,可以破格引進。
>>鏈接
高校那些青年才俊
鄧露
28歲被聘為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1年,鄧露入選首批“青年****”,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兩位27歲入選者之一。他于2012年放棄在美國的豐厚待遇和公司的誠懇挽留全職回國,成為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一名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鄧鶴翔
28歲被聘為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
鄧鶴翔出生于1985年4月,湖北武漢人,博士,現任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2012年入選國家“青年****”,2013年初加入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任青年學科帶頭人。
方璐
26歲被聘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方璐出生于1986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2011年,方璐在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取得博士學位后,在香港和新加坡做了一年的博士后。2012年9月開始擔任中國科技大學副教授,供職于中國科技大學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
劉路
“中南大學最年輕教授”,22歲被聘為中南大學正教授級研究員
2010年,當時還在就讀中南大學大三的劉路破解了國際數學難題“西塔潘猜想”,震驚國際數學邏輯界。兩年后,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宣布,破格聘任時年22歲的劉路為中南大學正教授級研究員,并提供100萬元獎金。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