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醫生?從今年起最少得學八年醫了。今后,五年制本科醫學生畢業后不能直接從醫,還要再進行三年的規范化培訓。日前,山大等高校宣布從今年起停招七年制醫學專業,改為“5+3”人才培養模式。
去年底,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自2015年起不再招收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而是實施以“5+3”(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或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為主、“3+2”(3年臨床醫學專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為輔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
記者從山大獲悉,該校決定自2015年起停辦臨床醫學七年制、口腔醫學七年制、臨床醫學(藥學方向,試辦)七年制本碩連讀專業,進而探索醫學“5+3”人才培養模式(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由于停招七年制醫學專業,山大前期本科專業數量實際已由118個減為116個,加上新增設的臨床藥學專業,該校目前本科專業數量為117個。記者從山東中醫藥大學獲悉,今年該校也停止招收7年制中醫學專業,同樣改為“5+3”培養模式。
關于“5+3”培養模式
在2014年9月20日舉行的中美醫學教育高層論壇上,作為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核心的“5+3”人才培養模式,得到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那么,“5+3”模式是什么樣的呢?
復旦大學等單位探索建立了“5+3”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通過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加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著重培養有臨床實踐能力的合格醫生。經過5年實踐,已培養出合格醫生600余名,其中不少畢業生扎根基層醫院。
所謂“5+3”,是指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再加上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生合格畢業后可以拿到執業醫師資格證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研究生畢業證書和碩士學位證書4個證書,簡稱“四證合一”。
2005年至2009年,國務院學位辦委托復旦大學在“中國醫學學位體系及其標準研究”課題中負責對全國40余所醫學院校近1500位臨床醫學導師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發現,5年制本科生和臨床醫學專業碩士有著巨大社會需求,應予以保留。無論是5年制還是長學制醫學教育的畢業生,都應當接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以提高臨床技能。
“2009年,復旦大學初步形成‘5+3’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雛形。”全國醫學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本成果第一完成人汪玲告訴記者。2010年以來,復旦大學作為組長單位,引領實踐“5+3”模式,負責上海市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綜合改革整體推進和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上海交通大學則重點探索學位課程改革和基地建設;同濟大學率先嘗試學制改革,停招非“5+3”臨床碩士;上海中醫藥大學、第二軍醫大學也開始了積極的探索實踐。
當1988年,教育和衛生系統的主政者們邁出實施七年制醫學教育試點的這個改革步伐的時候,我國的醫學教育從此開始了學制的多元化的探索,一晃近30年,伴隨著我國醫學教育學制的統一,7年制,這個在醫學院校曾經是精英和旗幟的代表專業,也即將要走入歷史。
2014年開始,中國有10所院校將會實行由7年制轉型5+3本碩連讀醫學教育學制改革試點,而今年,這個試點將會全國統一執行。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