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備考黃金期里,相信各位2016考研人都卯足勁打牢基礎知識,在考研政治的備考中,你們是否發現這樣一門雞肋學科了呢?沒錯,就是中國近代史綱要,雖然分值不高但是知識點卻十分瑣碎,事件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等一些列事情考生都要了然于胸。今天,都教授用真題為綱,來帶各位2016考生玩轉史綱。
●一、二設問之間的關聯性
通過真題的研究我們不難發現,近代史綱要部分的分析題一般設兩問,每一問都有從材料中選取的部分,如2014年第一問:1980年,鄧小平為什么強調天安門上的毛主席像“永遠要保留下去”?2013年第二問:為什么說“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這些從材料中選取的部分用引號表示,表明看起來與材料聯系十分緊密,但是實際上解題的關鍵并不在材料的閱讀中得到,而在于將兩問引號部分的內容定位到史綱的知識點和知識線上。
一般來說,第一問的引號部分多為考查史綱的性質、背景、條件、內容、結果、意義以及經驗教訓,我們統稱為條目型知識。而第二問引號部分多為時間定為的線索。通過真題我們可以看出,從辛亥革命到新中國成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革命、建設、改革各個階段如何發揮作用;中國事業與孫中山事業的關系。
●概述還是精答
對于題目中的設問,是概述還是精答,分值是一個很明顯的標志。若為線索的考查,考生需要首先明確考查的是哪條線索,包括幾個時間段,不需要精確描述各個時間段的是三要素,概述即可。
●考查重心藏在哪里
經過都教授對近幾年史綱部分真題的分析得出,2010至2012年考查重心為(1919-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而2013至2014考查重心移到了1956年以后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考查重心存在明顯的后移現象,且多考查考生對知識的宏觀判斷、評價以及定性。在2013年考查了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和兩大歷史任務,2014年考查了對毛澤東的評價。
希望通過都教授今天的講解,各位考生能夠將史綱部分的真題研究透徹,向滿分進軍。預祝各位考生金榜題名,取得理想佳績。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