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活分為三大領域:公共生活、職業生活、婚姻家庭生活,相應地,道德也分為三大領域:公共道德、職業道德、婚姻家庭道德。本章是著眼于社會公德這個部分,同時,公共生活中既要遵守道德又要遵守法律,因此,本章又自然地過渡到公共生活中的法律。2016考研的學生一起來看看吧。
公共生活與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含義及其特點
公共生活具有鮮明的開放性和透明性,對他人和社會的影響更為直接和廣泛。
公共生活的特征:活動范圍的廣泛性;活動內容的公開性;交往對象的復雜性;活動方式的多樣性。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必要前提。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會成員生活質量的基本保證。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國家現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維護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逐漸成為建立和維護社會秩序的兩種基本手段。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通過規范人們的行為來維護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實現經濟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二者互為補充、相輔相成。道德規范作用的更好發揮,需要法律支撐;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實現,則需要以道德建設為重要條件。良好社會秩序的形成、鞏固和發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來調節、規范人們的行為,預防犯罪的產生。道德是法律的補充。道德發揮作用的領域更加廣泛,它能夠調整許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問題,不僅深入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而且深入到人們的精神世界。個體道德素質和整個社會道德水準的提高,為法律的實施創造了條件。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范
一、社會公德含義及其特點
社會公德是指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
社會公德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現為繼承性、基礎性、廣泛性、簡明性。
二、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
“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三、社會公德的實踐與養成
當前,我國遵守社會公德的狀況,總體是好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甚至令人憂慮的現象。大學生應當在實踐中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范,為此,首先要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在實踐中培養社會公德意識和責任意識;其次要從小事做起,從小節改起,帶頭踐行社會公德規范。
四、網絡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大學生應當積極倡導網絡文明,堅持文明上網:
(1)正確使用網絡工具。
(2)健康進行網絡交往。
(3)自覺避免沉迷網絡。
(4)養成網絡自律精神。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規范
一、公共生活中法律規范的作用
(1)指引作用。
(2)預測作用。
(3)評價作用。
(4)強制作用。
(5)教育作用。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關法律規范
(1)《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則。
(2)《集會游行示威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則。
(3)《環境保護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則。
(4)《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則。
由于本章將道德與法律相結合,2010年分析題就考查了本章公共生活中既要遵守道德又要遵守法律的考點。除了選擇題外,不排除繼續命制分析題,考查道德與法律的關系、網絡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旅游場所遵守的道德與法律等。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