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背景
博士,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1999
碩士,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1996
學士,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1993
2)工作經歷
1999年至今,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
3)教授課程
國際經濟學、高級國際經濟學、開放宏觀經濟學、國際金融、開放經濟學及中國案例研究、國際經濟學前沿、經濟學原理、中級微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及中國案例研究
4)研究領域
開放宏觀經濟學、世界經濟學
5)獎勵、榮譽稱號
博士論文“動態宏觀視野下的交易費用分析框架”于2001年獲得“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
博士論文“動態宏觀視野下的交易費用分析框架”于2000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
專著《交易費用分析框架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獲得“2002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國有企業的“效率悖論”及其深層次的解釋》獲“第十屆(2002年度)孫冶方經濟學優秀論文獎”
參與楊瑞龍主編的《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創新的經濟學分析》獲得“2004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參與紀寶成主編《轉型經濟條件下的市場秩序研究》獲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孫冶方經濟學優秀著作獎”
《交易費用分析框架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三屆胡繩青年學術獎”提名獎
《國有企業宏觀效率論——理論及其驗證》獲“第8屆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科研成果論文類優秀獎”
指導本科生論文“盜版治理的階段性選擇”獲第8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
2001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班主任”,所指導的班級獲得“北京市優秀班級體”稱號
2004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
2006年獲得“霍英東優秀青年基金獎”
《開放宏觀經濟分析框架與中國案例研究》,2007年獲得“吳玉章社會科學優秀獎”
2009年獲得“首都教育先鋒科技創新標兵”《中國通貨膨脹成因的研究》,2010年獲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6)主要研究成果
論文
諾斯與馬克思:關于制度的起源和本質的兩種解釋的比較,《經濟研究》2000年第6期(被人民日報轉載);
投資選擇權約束、意見分歧與中國股市風險,《經濟研究》2002年8期;
國有企業宏觀效率論,《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第5期
外圍國家軟件盜版現象的經濟學分析,《世界經濟》2003年8期。
國有企業效率悖論及其深層次根源研究,《中國工業經濟》2001年第7期;
新貿易理論與自由主義——沖突與融合中的發展,《世界經濟》2005年4期
Macroeconomic Analysis and Forecasts: 2007-2008——China’s economy in the wake of changing wealth composition,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VOl. 3, No.1,2008;
財富結構快速調整正改變中國宏觀經濟運行機制,中國經濟導報,2007年12月11日(本文被《新華文摘》2008年4月全文轉載)
中國CGE模型與人民幣匯率貶值,《經濟學動態》2006年1月;
著作:
交易費用分析框架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專著);
開放宏觀經濟分析框架與中國案例研究》,2005年3月,中國經濟出版社(專著);
《人民幣匯率與中國貨幣政策研究》,2005年12月中國經濟出版社(主編)
《中國宏觀經濟預測與分析2006》,2007年1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主編與主報告執筆人)。
《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2007-2008,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主編與主報告執筆人);
《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2008-2009,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2009-2010,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中國通貨膨脹成因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主編);
譯著《經濟政策的制定——一個政治交易費用的視角》,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譯著《經濟學原理》,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年;
7)課題項目
“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決策咨詢項目(09GJZ001)。
“中國貨幣供給機制與未來通貨膨脹風險研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聯合研究項目2006-2016年。
“中國宏觀經濟經分析與預測”,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資助項目(10JBG03)。
8)社會職務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世界經濟協會理事,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評審專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