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個人簡介
林新奇,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碩士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中國管理科學學會人力資源管理分會會長,管理學博士(日本),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
林新奇教授1962年出生于福建,1979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本科,1986年碩士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歷任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人事管理專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87-1988年參加北京市政府講師團赴基層掛職鍛煉,1996-2002年國家公派赴日本東京青山學院大學留學,獲國際經營學修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林新奇教授1986年以來一直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教學、咨詢、培訓工作,擔任多家企業高級管理顧問,曾為國內外上百家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構提供咨詢培訓服務;主持或參與包括國家863計劃在內的國內外多個重大人力資源課題研究,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著100多篇(部),1994年榮獲北京市第3屆哲學社會科學中青年優秀成果獎,2008年入選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主要著作
1.新中國人力資源管理變革的路徑和走向:制度變遷與政策選擇(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
2.績效管理:技術與應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2.人才戰略規劃(第一作者,中國人事出版社2011);
3.機關績效管理(中國人事出版社2011);
4.績效考核與績效管理(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2011);
5. 績效管理(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第一版,2013第二版);
6.跨國公司人力資源管理(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08-10);
7. 在崛起與衰退之間:一個日本學者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思考(譯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8.績效管理手冊(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6);
9.國際人力資源管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第一版,2010第二版);
10.中國人事管理史(修訂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11.巴納德組織理論研究(合譯,三聯書店2004)。
主要論文
01.企業家社會資本如何促進企業發展——基于中國情境下的研究(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2年12月號,第一作者);
02.中美上市公司CEO個人簡介中的印象管理比較(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理論研究,2013/05,第一作者);
03.淺議“頭銜通脹”(企業管理2013-4,第二作者);
04.蘇果超市是如何成長起來的(企業管理2013-1,第二作者);
05.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from 1979-2009: A Path and Trend Analysis{Management Re-Imagined (IFSAM)2012-07};
06.選拔培養必須強調“機會公平”,“程序嚴格”(光明日報2012-02-24);
07.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人力資源管理創新關系緊密:二十五年周期進化說(光明日報2011-05-18人才版);
08. 技術與戰略的更美風景線(人民論壇2011-03-04);
09.高層管理團隊特征與企業財務績效之間關系的實證研究——以房地產上市公司為例(浙江大學學報2011-3,第一作者);
10. 中日人力資源績效管理比較研究(人力資源管理2010-4,第一作者);
11.人力資源管理發展八大趨勢(光明日報2009-2-13國是版);
12.團隊協作精神至關重要(光明日報2008-11-06人才版);
13.人力資源管理三十年:路徑與走向(中國人才2008-11);
14.中國における官・學・民企業の人的資源管理の特徴(國際ビジネス研究學會第15屆大會宣讀論文、2008-10);
15.高度経済成長期における中國企業のトップマネジメントの二十四時間――「時間の投入」から見る中國企業のトップマネジメントの役割(國際ビジネス研究學會年報2008年,2008-9);
16.國際化組織如何管理駐外人員(中國人才2008年第9期);
17.績效革命三十年(企業管理2008-8);
18.創新型人才的兩個條件(中國人才2008年第8期);
19. 變革中的東亞人力資源管理(第2作者,國際學術動態2008-8);
20. 重審“終身雇傭制”(企業管理2008-7);
21. 人才的凝聚與流失(中國人才2008年第6期);
22. 加強外部人力資源管理刻不容緩(第一作者,新資本2008年第5期);
23. 市場化呼喚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光明日報2008-05-20人才版);
24. 劉邦人才戰略的成與敗(中國人才2008-5);
25. 舉賢薦能的三點啟示(光明日報2008-04-17人才版);
26. 企業家的真實生存狀態(光明日報2008-03-20人才版);
27. 法制化加速規范化(管理@人2008-3);
28.從企業家視角看政府管理職能及其轉變——基于企業經營管理者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實證分析(第四屆中歐政府管理高層論壇大會論文集2007-11);
29.中國企業家成長的文化生態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5);
30.構筑人才強國的機制保障(中國人事報2007-10-24);
31. 企業跨國經營的薪酬管理策略(勞動工資動態2007-10);
32. 中國人事管理的傳統與變革(中國人才2007-9);
33. 國有企業人才成長的第一要素是責任感(中國人事報2007-7);
34. 跨國經營的必修課:跨文化溝通(人民出版社:亞洲學術2007);
35. 日本企業的高技能人才開發(人民出版社:亞洲學術2007);
36. 競聘上崗與管理創新(第三屆中歐政府管理高層論壇論文集2006-12);
37. 日美人力資源開發政策及對中國的啟示(第一作者,亞洲學術2006);
38.日本企業員工培訓的組織保障(經濟與管理研究2006-10);
39. 企業經營者“職務消費”研究(第一作者,勞動工資動態2006-9);
40. 時間管理:從效率到效益(企業管理2006-5);
41.人力資源管理者專業化的五大挑戰(新資本2005-5);
42. 關于建立人力資源循環經濟區的構想(新資本2005-5);
43.工作分析與績效考核:打造高績效工作團隊的左膀右臂(中國鹽業2005-3);
44.顛覆傳統觀念再造人力資源競爭力(第一作者,中國鹽業2005-2);
45.企業用人應以德為先還是才為先?(中國鹽業2005-2);
46.日本就業對策的特點與中小企業的作用(體制改革2004-7);等。
主持的科研課題和項目情況
(一) 主持北京市規劃課題“北京建設人才聚集之都研究“(2011-2013);
(二) 主持自籌項目“國有企業經營者績效管理研究”(2012-2015);
(三)主持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新中國人力資源管理變革的路徑和走向:制度變遷與政策選擇”(2009-2011);
(四)主持日本公益財團法人住友財團亞洲研究項目“從時間投入視角看中日企業經營者職能作用異同的比較研究”(2009-2010);
(五)參與主持國家863重大項目子課題“和諧號人事管理方案研究”(2008-2009);
(六)主持亞洲研究中心項目《日本企業員工培訓技術研究》(2004-2006);
(七)主持北京市委組織部、國家人事部項目子課題《首都地區企業家成長規律研究》(2006);
(八)主持國家人事部項目子課題《企業家成長規律研究》(2005);
(九) 主持國家勞動部項目子課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考試題庫建設:人力資源規劃部分》(2005-2006)。
(十)參與國際合作項目《中國計算機制造企業研究:戰略與人力資源管理》(2002-2005);
(十一) 主持各類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戰略規劃、企業文化等咨詢培訓項目數十項。
學術與社會兼職
日本HR學會、國際Business研究學會等國際會員,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管理科學學會人力資源管理分會會長,全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委員,國際商務職業資格認證委員會及考評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行業經濟研究中心特邀高級研究員,清華大學總裁俱樂部專家委員會委員,東亞人力資源管理論壇秘書長,人力資源服務標準評審委員會委員等。
研究領域
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
組織變革與績效管理
(中國情境下的績效管理創新研究;人才戰略與規劃;高端人才聚集機制研究;人力資源管理發展與變革研究等)。
講授課程
本科生:
人力資源管理技術與應用,績效考核與績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發展與變革
碩士生:
績效考核與績效管理,國際人力資源管理實務
博士生:
人力資源管理發展與變革,組織行為學前沿講座
聯系方式
郵址:北京100872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人力資源管理系(求是樓343E)
辦公室電話:010-62515014
電子郵箱:linxq@ruc.edu.cn shinki8@hotmail.com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