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簡介
[簡歷]
楊建順(1963.1-),男,山東招遠人。1980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讀本科,一學期后,以優異的成績被教育部選送日本留學。經過中國赴日本國留學生預備學校一年的學習,于1982年3月東渡日本。在筑波大學第一學群社會學類攻讀經濟法和貿易法,師從著名商法學家島十四郎先生,于1986年獲得社會科學士學位;在一橋大學大學院法學研究科攻讀行政法,師從著名行政法學家南博方先生,1988年和1992年先后獲得法學碩士學位和法學博士學位,1992至1993年,從事博士后研究。1993年回國后,一直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法學院憲法學·行政法學教研室任職。1993年至2000年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0年晉升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碩士·博士生導師,《法學家》雜志副主編、編委會委員,比較行政法研究所所長。
[主要社會兼職]
北京市人民政府立法工作法律專家委員會委員;
北京市人民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非常任委員;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非常任委員;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法律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北京市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中國勞動教養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法律咨詢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研究員;
中國法學會海峽兩岸關系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北京市紀檢監察學會常務理事。
[獲獎情況:]
1.1982-1986年;1986-1988年;1988-1991年,三次獲教育部獎學金,留學日本。
2.1991年-1993年,獲財團法人日本生命財團獎學金,完成博士學位攻讀及博士后研究工作。
3.1995年,《規制行政與行政責任》(《中國法學》1996年第2期)獲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二等獎。
4.2003年,《日本行政法通論》獲教育部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5.2003年,《行政法》獲司法部法學教材與法學科研成果獎二等獎。
6.2006年,獲北京市“四五”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個人獎。
7.2006年11月,獲北京市法學會“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候選人提名。
8.2006年11月25日,獲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優秀論文指導教師”稱號。
9.2006年11月27日,獲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科研成績突出教師”稱號。
10.2007年1月18日,《論危機管理中的權力配置與責任機制》(《法學家》2003年第8期)獲第九屆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科研成果優秀獎。
11.2009年8月18日,《行政規制與權利保障》(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版)獲第三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司法部),科研成果類專著二等獎。
12.2010年1月,《論政府職能轉變的目標及其制度支撐》(《中國法學》2006年第6期)獲第十屆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科研成果論文類優秀獎。
13.2011年6月,獲中國人民大學“學士學位論文優秀指導教師”榮譽稱號。
二、開設課程
[對本科生]
1.行政法學
2.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3.行政訴訟法學
[對碩士生]
1.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2.行政法學
3.行政訴訟法學
4.中國行政法學
5.外國行政法學
6.比較行政法學
7.比較行政訴訟法學
8.公務員法學
9.法學前沿
10.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11.日本行政法
12.行政監察學
13.行政法專題研究
14.蘇東行政法
15.網絡行政法
[對博士生]
1.法學前沿
2.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題研究
3.公法學方法論
4.主文獻研讀
5.行政法學專題研究
三、主要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
1.比較行政法學
2.中國行政法學
3.比較行政救濟法學
4.中國行政救濟法學
5.行政法政策學
6.規制行政法
7.給付行政法
8.行政過程中的權利保障論
主要從事行政法學、行政訴訟法學和比較行政法學、比較行政訴訟法學的教學和研究。長期致力于科學的行政法學原理和行政法學理論體系的架構,經過7年的辛勤耕耘和反復推敲,完成了代表作《行政規制與權利保障》。該書基本上按照行政法總論、行政組織法、行政行為法、行政救濟法和行政程序法這5大塊,詮釋了行政法學的核心內容,架構了科學的行政法學原理和理論體系:行政法的憲政理念論、行政國家與法治行政論、行政權力價值論、參與型行政與公共利益論、行政組織與公務員法制論、民主政治與行政立法論、行政行為一般論、行政行為要件論、政府規制與行政許可論、政民協治與行政合同論、服務行政與行政指導論、能動行政與政府職能論、行政裁量論、行政監督手段論、行政復議論、行政訴訟論、行政賠償論、行政補償論、行政程序法論、行政法學研究方法論。
主要研究方向:行政法體系論、行政過程論、行政手段論、規制行政論、給付行政論、行政裁量論和行政救濟論。
四、主要課題和項目
[主持項目]
1.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日本法律制度研究”(已結項)。
2.國家教育部資助年輕優秀教師基金項目:“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中政府規制責任”(在研)。
3.國務院法制辦委托項目(亞洲開發銀行):“‘行政許可’課題研究”(已結項)。
4.司法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政府規制與行政許可”(在研)。
5.國家計委發展規劃研究項目:“規劃法制化問題研究”(已結項)。
6.國家高技所研究項目(863項目):“國家科研項目監理的法學研究”(已結項)。
7.國家外國專家局項目:“外國專業人才管理立法研究”(已結項)。
8.國務院法制辦、信息辦委托項目:“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模式研究”(已結項)。
9.中國人民大學科研項目:“行政評價制度研究”(在研)。
10.北京政府法制研究會委托項目:“北京城市建設管理法律體系現狀研究”(已結項)。
11.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委托項目:“我國郵政行政復議制度研究”(已結項)。
12.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委托項目:“我國郵政行政復議的配套制度和相關制度研究”(已結項)。
13.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協會委托項目:“知識產權重大問題研究”(在研)。
14.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研究課題重大課題:“我國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研究”(已結項)。
1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重點課題:“給付行政法原理與民生行政研究”(在研)。
16.北京市旅游局委托研究課題:“北京地方旅游法規范體系研究”(已結項)。
17.北京政府法制研究會委托項目:“北京市市容環境法規范的完善”(已結項)。
18.北京政府法制研究會委托項目:“城市管理法律制度比較研究”(已結項)。
19.北京市法學會2009年度專項課題:“科學、民主的行政立法與決策機制研究”(已結項)。
20.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重點標志性研究課題:“行政過程中的權利形成與紛爭解決機制”(在研)。
21.北京市法學會(法制辦)2010年度重點研究課題:“世界城市的政府治理”(已結項)。
22.國家公務員局委托項目:“世界主要國家公務員懲戒制度比較研究”(已結項)。
23.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委員會服務中心委托項目:“改革行政審批辦理方式和審批流程相關問題研究”(已結項)。
24.北京市政府法制研究中心委托項目:“政府法制宣傳研究”(在研)。
25.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與澳門基金會的合作項目:“博彩業對澳門社會的影響及博彩業立法研究”(在研)。
26.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委托項目:“北京市供熱準入許可研究”(在研)。
[參加項目]
1.教育部委托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十五規劃基金項目:“教師聘任制研究”(董克用主持),項目專家。
2.福特基金會資助項目:“中國勞動教養(輕罪處罰)立法研究”(張紹彥主持),“勞動教養和行政訴訟問題研究”子課題主持人。
3.國家環保總局項目:“南水北調污染防治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研究”(馬中主持),項目專家。
4.國家稅務總局項目:“加入WTO后中國稅收法制體系的改革和完善”(徐孟洲主持),行政法專家。
5.北京市紀委項目:“政府采購調研課題”,項目專家。
五、主要研究成果
[學位論文]
◎碩士學位論文:《中國和日本公務員制度比較法研究》(日文),1988年,提交日本國一橋大學大學院法學研究科;收藏于日本國會圖書館、一橋大學圖書館。
◎博士學位論文:《中國公務員制度論考》(日文),1992年,提交日本國一橋大學大學院法學研究科;收藏于日本國會圖書館、一橋大學圖書館。
[獨立專著]
001,《日本行政法通論》,中國法制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002,《日本國會》(編著),華夏出版社,2002年1月版。
003,《行政規制與權利保障》,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版。
004,《行政強制法18講》,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年8月版。
[合著]
001,《<行政法學>輔導講座》,法律出版社,1997年6月版。
002,《行政法學專題研究》(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碩士生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版。
003,《<行政法學>輔導講座》,中華全國律師函授中心,1999年5月版。
004,《行政許可法百題問答》(楊建順、許兵、張艷麗),北京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北京市司法局,2004年5月版。
005,《邁入法學之門》(法科學生讀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版。
006,《法學進階之路》(法科學生讀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版。
[譯著]
001,《日本行政法》([日]南博方著,2人合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8月版。
002,《行政法》([日]鹽野宏著,姜明安審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4月版。
003,《行政法總論》([日]鹽野宏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004,《行政救濟法》([日]鹽野宏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005,《行政組織法》([日]鹽野宏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006,《行政法》(第六版)([日]南博方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8月版。
[主編書籍]
001,《行政處罰實務全書》(副主編),中國計量出版社,1996年5月版。
002,《比較行政法》(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002,《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學參考書》(第二主編:李元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版。
003,《比較行政法——方法、規制與程序》,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版。
004,《比較行政法——給付行政的法原理及實證性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005,《行政法總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版。
[參加撰寫的著作、教材等]
001,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組織編寫:《行政處罰法實用全書》,法律出版社,1996年9月版[撰稿:行政處罰的決定(理論及釋義)]。
002,胡建淼主編:《行政法教程》(司法部成人高等法學教育通用教材),法律出版社,1996年10月版(撰稿人)。
003,羅豪才主編:《行政法學》(新編本,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材,高等教育法學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12月版(撰稿人)。
004,藍天主編:《“一國兩制”法律問題研究》(香港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6月版(撰稿人)。
005,姜明安主編:《行政法學》(全國律師資格考試教材),法律出版社,1998年7月版(撰稿人)。
006,姜明安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國家教育部核心課程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版(撰稿人).
007,張正釗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中國人民大學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版(撰稿人)。
008,姜明安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律師專業用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撰稿人)。
009,姜明安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教學用書),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版(撰稿人)。
010,胡建淼主編:《行政訴訟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版(撰稿人)。
011,姜明安主編:《行政許可法條文精釋與案例解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10月版,(撰稿人)。
012,張正釗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6月版(撰稿人)。
013,胡建淼主編:《行政訴訟法學》,法律出版社,2004年11月版(撰稿人)。
014,姜明安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國家教育部核心課程教材,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版(撰稿人)。
015,羅豪才主編:《行政法學[2005年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法律專業),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版(撰稿人)。
016,姜明安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二版,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教學用書、研究生教學用書),法律出版社,2006年1月版(撰稿人)。
017,姜明安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三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全國高等學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撰稿人)。
018,朱國斌、林來梵、徐孟洲主編:《新編中國法》(港澳等華人教學用書),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撰稿人)。
019,張正釗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撰稿人)。
020,張正釗、胡錦光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四版,中國人民大學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撰稿人)。
021,姜明安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四版,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項項目),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撰稿人)。
022,姜明安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五版,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項項目),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撰稿人)。
023,羅豪才主編:《行政法學[2011年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法律專業),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9月版(撰稿人)。
[發表論文]
001,《中國憲法的特點》(日文),載日本筑波大學《社會學類》,1983年。
002,《行政改革的必要性》,載日本《筑波山下》第96卷第4期,1986年6月。
003,《中國國家公務員制度的展開與課題》(日文),載日本《一橋研究》第14卷第3號,1989年10月。
004,《中國國情與公務員制度的導入》(日文),載日本《一橋研究》第17卷第2號,1992年7月。
005,《中國公務員制度論考》(日文,博士論文要旨),載日本《一橋論叢》108卷5號,1992年11月。
006,《市場經濟與行政調控》,載《法學家》第18期,1993年8月。
007,《市場經濟與行政程序法》,載《行政法學研究》第5期,1994年4月。
008,《大膽借鑒、勇于創新、建立完整系統的行政法體系》,載《行政法學研究》第7期,1994年7月。
009,《關于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載《蘭州學刊》第79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社會主義研究》1994年第12期全文轉載),1994年8月。
010,《關于行政行為理論與問題的研究》,載《行政法學研究》第11期,1995年9月;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轉載。
011,《日本憲法訴訟理論與實踐發展述評》,載《法學家》第32期,1995年10月。
012,《規制行政與行政責任》,載《中國法學》1996年第2期(第70期),1996年4月。
013,《從哲學、憲政學、法學的視角反思行政法之理論基礎》,載《中外法學》第47期,1996年10月;收入《現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論》(羅豪才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014,《日本行政處罰的理論與問題》,載《法學家》第39期,1996年12月
015,《中國的歷史、現實和反腐敗斗爭》(日文),載日本《交流》第9集,1997年11月。
016,《依法治國核心是依法行政》,載《中國經濟時報》,1998年2月17日
017,《“法治行政”在日本》,載《法治研究1997》,1998年2月。
018,《建設法治國家與行政訴訟制度的完善》,載《法學家》(1998年第1期)第46期,1998年2月。
019,《理順審判程序,完善訴訟制度》,載《法制日報》,1998年2月7日。
020,《我國行政訴訟法應作修改》,載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1998年第3期,1998年4月;原載1998年2月5日《中國經濟時報》。
021,《關于行政法的特點》,載《法制與社會發展》第3期,1998年6月;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1998年第4期轉載;《法制建設》1999年第1~3期連載。
022,《日本行政法的概念、對象和范圍》,載《外國法譯評》1998年第3期,1998年8月。
023,《確立公民、權利意識,推行服務、公開行政》,載《行政法學研究》第24期,1998年12月。
024,《試論程序法與實體法的辯證關系——評“法即程序”之謬》(合著,第二作者:劉連泰),載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1998年第6期;原載《行政法學研究》1997年第1期(總第21期)。
025,《中國行政法和行政法學20年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1999年第1·2期(總第52·53期),1999年4月;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1999年第3期轉載,1999年7月。
026,《法治國家建設中的一項重大舉措——現行憲法第三個修正案》(合著,第一作者:呂世倫),載《高校理論戰線》1999年第4期,1999年4月。
027,《走向法治國家的中國》(日文),載日本《交流》第10期,1999年11月。
028,《行政訴訟的界限與行政法學研究的課題》,載《行政法學研究》第28期,1999年12月。
029,《司法審查與權利救濟》,載《科學時報》,2000年1月20日。
030,《教師聘任制與教師的地位——以高等學校教師為中心》,提交國家教育部,2000年8月10日(2001年6月6日,刊載于《問題與主義》網站)。
031,《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的可訴性研究》,載《法制日報》第2版“法學視野”,2000年8月20日。
032,《<立法法>的主要特色》,載《學習時報》第49期,2000年9月4日。
033,《對火災原因認定行為的司法審查及其界限》,載《人民法院報》第3版,2000年9月28日。
034,《論完善行政監督制約機制》,載《人大法律評論》第二輯,2000年11月。
035,《行政強制執行法的模式探討——2000’青島行政法學年會綜述》(合著,第二、三作者:關保英、戚建剛),載《法學家》2000年第6期(總第63期),2000年12月15日;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1年第2期全文轉載。
036,《我國政務公開的理念與課題》(合著,第二作者:楊立憲),載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編《政府建設與政務公開研究》,知識出版社,2001年2月版。
037,《行政訴訟與司法能動性——劉燕文訴北京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案的啟示》,載《法學前沿》(法律出版社)第4期,2001年2月(2001年6月6日,刊載于《問題與主義》網站)。
038,《日本國會議員選舉制度與憲政建設》,全國人大辦公廳研究室“議會工作制度比較研究”網上論壇,2001年4月12日—26日;收入王曉民主編:《議會制度及立法理論與實踐縱橫》,華夏出版社,2002年1月(有刪減)。
039,《日本的行政法治之路》,載應松年、袁曙宏主編:《走向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理論研究與實證調查》,法律出版社,2001年5月版。
040,《勞動教養法律規范的缺陷與辨析》,載上海《法學》月刊,2001年6月
041,《司法審查與權利救濟——從劉燕文訴北京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案談起》,載楊支柱編:《先有雞,先有蛋?——透視中國教育》,中國民航出版社,2001年8月版(2001年6月6日,刊載于《問題與主義》網站)。
042,《論行政訴訟判決的拘束力》,載《人民法院報》,2001年9月17日。
043,《憲政與法治行政的課題——憲法與行政法學領域的“現代性”問題研究》,載《人大法律評論》2001年第一輯,2001年10月(《憲政與法治行政的課題(上)——憲法與行政法學領域的“現代性”問題研究》,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論壇》2003年第3期;《憲政與法治行政的課題(下)——憲法與行政法學領域的“現代性”問題研究》第4期予以全文連載)。
044,《政務公開和參與型行政(上)》,載《法制建設》2001年第五期,2001年10月。
045,《缺陷辨析》,載《中國勞動教養》2001年第4期,2001年11月。
046,《關于依法行政觀念的十個問題》,載《岳麓法學評論》第二卷,2001年11月。
047,《關于21世紀中國的憲政民主》(日文),載日本《交流》第11期,2001年11月。
048,《政務公開和參與型行政(中)》,載《法制建設》2001年第六期,2001年12月。
049,《公開、監督、參與、互動——新世紀行政法治的課題》,國土資源部“學法用法,實行陽光行政”網上論壇,2001年12月3日。
050,《遏制暗箱操作》,載《中國國土資源報》,2001年12月4日。
051,《日本國會議員選舉制度與憲政建設》,載王曉民主編《議會制度及立法理論與實踐縱橫》,華夏出版社,2002年1月版。
052,《政務公開和參與型行政(下)》,載《法制建設》2002年第一期,2002年2月。
053,《行政許可的特點及其分類》,載《政府法制建設》(安徽省政府法制辦),2002年第1期,2002年2月。
054,《行政強制中的和解——三環家具城案的啟示》,載《南通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2002年3月;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2年第4期全文轉載,2002年8月。
055,《闖紅燈“闖出”了立法疏漏》,載《中國公務員》,2002年第3期,2002年3月。
056,《論政府職能的轉變與行政許可的原則》,載《法制建設》2002年第二期,2002年4月。
057,《教師聘任制與教師的地位——以高等學校教師為中心》,載《中國教育法制評論》第1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7月版。
058,《日本行政執行制度研究》,載《法學家》2002年第4期,2002年8月;(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3年第1期<2003年2月10日>全文轉載)。
059,《關于行政執行權力配置的思考》,載《人民法院報》2002年8月12日(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2年第6期<2002年12月>全文轉載)。
060,《論勞動教養的目的及政府和社會的責任》,載張紹彥、陳興良、儲懷植主編《理性與秩序——中國勞動教養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8月版
061,《政務公開和參與型行政》,載楊解君編《行政契約與政府信息公開——2001年海峽兩岸行政法學術研討會實錄》,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版。
062,《行政程序立法的構想與反思》,載《法學論壇》(濟南)2002年第6期,2002年11月(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3年第2期<2003年4月>全文轉載)。
063,《論行政裁量與司法審查——兼及行政自我拘束原則的理論根據》,載《法商研究》2003年第1期(2003年1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3年第5期予以摘錄;被收入周國均主編:《中國法學文叢·行政法行政訴訟法卷》(紀念中國法學創刊20周年(1984-2004),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版);被收入法苑精萃編輯委員會編:《中國行政法學精萃(2004年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版)(被中國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CSSCI)收錄2003年)。
064,《公務員管理“一刀切”值得商榷》,載《法制日報》2003年2月13日
065,《參與型行政:政風建設的理念與制度保障》(第二作者:高秦偉),載《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2003年2月28日);收入《政風與政府建設》(論文集,《中國行政管理論叢》),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3年版;《北京勞動保障》2003年第1期(2003年1月15日),摘編刊發;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公共行政》2003年第3期全文轉載。
066,《公共選擇理論與司法權的界限》,載《法學論壇》(濟南)2003年第3期,2003年5月。
067,《危機管理過程論與政府在危機管理中的作用》,載《法制建設》2003年第3期(6月15日)。
068,《法律的尊嚴和法院的責任——從判決書拍賣事件看我國執行體制與信用機制的完善》,載中國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編:《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許崇德教授執教五十年祝賀文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
069,《行政許可的合理化與相對人的權益保障》,載孫琬鐘、江必新主編:《行政管理相對人的權益保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6月版。
070,《論危機管理中的權力配置與責任機制》,載《法學家》2003年第4期(8月);《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3年第6期予以摘編刊載(被中國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CSSCI)收錄2003年)。
071,《明確法律定位,建立健全教師獎懲和救濟機制》,載《中國高等教育[半月刊]》,2003年第17期,(9月3日)(被中國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CSSCI)收錄2003年)。
072,《規范行政強制行為,更大限度維護公民權益》,載《21世紀經濟報道》2003年9月29日,第30版。
073,《誰來舉證?何為行政處罰?——從曹玉川訴北京市司法局不予注冊法律工作者執照案談起》(原題目為:政府應當依法行政,法院判案應重說理),載《中國黨政干部論壇》(中共中央黨校主辦),2003年第10期。
074,《論政策制定的程序化、法制化和民主化》,載《政府法制建設》(安徽省政府法制辦,雙月刊),2003年第5期。
075,《行政裁量的運作及其監督》,載《法學研究》2004年第1期(總第26卷第1期),2004年1月23日;全文收入中國法制出版社編:《憲法與行政法論文選萃》,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561-587頁;全文收入法苑精萃編輯委員會編:《中國行政法學精萃(2005年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版(被中國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CSSCI)收錄2004年)。
076,《我國公共補償的相關立法》,載2004年2月18日《人民日報》第15版。
077,《“戒嚴”為什么要改為“緊急狀態”》,載2004年3月12日《新京報》第A02版(社論)。
078,《“公共損失補償”指什么?》,載2004年3月15日《北京日報》第14版(理論周刊·學習與答疑版“讀者點題”欄目)。
079,《修憲后政府法制建設新課題,載《法制日報》2004年3月24日第八版;《北京人大》2004年第4期(總第52期),2004年4月20日。
080,《民主決策,科學架構》,載2004年4月28日《人民日報》第14版(“熱點與對話”欄目《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努力建設法治政府》中的一部分)。
081,《行政立法過程的民主參與和利益表達》,載《法商研究》2004年第3期,2004年5月15日(被中國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CSSCI)收錄2004年)。
082,《政府決策:依法 科學 民主》,載2004年5月15日《人民日報》第6版。
083,《取消行政罰款權有利有弊》,載2004年5月16日《新京報》第A02版(社論)。
084,《科學民主決策推進依法行政》,載《法制日報》2004年6月9日第8版。
085,《學歷管理:期待法治化》,載《檢察日報》,2004年7月12日。
086,《行政立法過程參與機制的設置及利益表達》,載《法制建設》(北京市法制辦),2004年第4期,2004年8月15日。
087,《為什么要修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載《新京報》,2004年10月21日A02版(社論)。
088,《取消省長辦公會不宜“一刀切”》,載《新京報》,2004年11月14日A03版(視點)。
089,《淺解<行政許可法>基本原則》,載《中國監察》(半月刊),2004年第22期,2004年11月15日。
090,《建設誠信的政府與社會需要制度保障——以<行政許可法>的制度建設課題為中心》,載《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第6期(總第19卷第6期),2004年12月20日。
091,《行政法上的公共利益辨析——<憲法修正案>與行政法政策學的方法論》,載《憲政手稿》2004年第2期,2004年12月。
092,《公共利益辨析與行政法政策學》,載《浙江學刊》2005年第1期,2005年1月15日;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5年第5期全文轉載;北京市政府法制辦《法制建設》2005年第期全文轉載(中國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CSSCI)收錄2005年)。
093,《通過信訪完善公民權利救濟渠道》,載《新京報》,2005年1月18日A02版(社論)。
094,《國家科研項目監理的法學研究》,載《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總第20卷第1期),2005年2月20日。
095,《(部門規章關于身份證的規定是否超越立法權限)應從實質法治主義角度理解》(原題目:《身份證的使用與法規范的解釋》),載《中國醫藥報》,2005年3月12日。
096,《高校教師聘任制與維權、救濟機制》,載《中國教工》,2005年第3期(總349期),2005年3月號。
097,《行政立法的正當程序與參與型行政》,載《中國醫藥報》,2005年3月23日;全文轉載于《北京人大》2006年第4期(總第76期),2006年4月5日。
098,《論房屋拆遷中政府的職能——以公共利益與個體利益的衡量和保障為中心》,載《法律適用》,2005年第5期,2005年5月8日。
099,《有權!是人大實施法律監督的應有之義(地方人大能否審查“兩院”規范性文件)》,載《檢察日報》“聲音周刊”之“議事廳”,2005年5月9日。
100,《正確理解責令改正和行政處罰的關系》,載《中國醫藥報》,2005年6月4日。
101,《“地域歧視”案與違憲》,載《法制與新聞》2005年第6期,2005年6月7日。
102,《行政訴訟法修改的視點和方向》,載《人民法院報》,2005年6月20日;全文轉載于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5年第8期,2005年8月10日。
103,《對東城區完善責任追究制的四點建議》(原稿題目:基層政府完善責任追究制的舉措及其反思),載2005年7月15日《新京報》第A02版(社論,未署名)。
104,《能否審計要區分不同情況(審計部門能否直接對村干部進行審計)》,載《檢察日報》“聲音周刊”之“議事廳”,2005年8月15日。
105,《行政訴訟的類型與我國行政訴訟制度改革的視角》,載《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2005年8月20日;全文轉載于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5年第11期,2005年11月10日。
106,《無藥品購進記錄能否處罰(案例評析)》,載《中國醫藥報》,2005年8月27日。
107,《論行政訴訟判決的既判力》,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9月16日);全文轉載于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5年第12期,2005年12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CSSCI)收錄2005年)。
108,《完善反饋機制百姓才愿參與——珠海立法聽證會受冷落探源(追蹤反饋,題目屬陳磊所加),載《法制日報》第5版,2005年9月21日。
109,《論行政復議——我國行政復議的現狀與課題》,載《人大法律評論》2004年卷,2005年11月。
110,《從質疑聲中反思制度調整(適齡退休:勞動者的權利還是義務)》,載《檢察日報》“聲音周刊”之“議事廳”,2005年11月7日。
111,《論基層政府法治建設的定位及其發展方向》,載《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1期(總第4卷第11期),2005年11月26日;全文轉載于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6年第3期,2006年3月25日。
112,《論產品質量保障、消費者維權與政府職能定位》,載應松年教授賀壽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行政法的中國之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版,第666頁-671頁。
113,《完善規范和標準制度,推進藥品監管科學化》,載《中國醫藥報》2005年12月3日,第2版。
114,《完善規范和標準制度,推進藥品監管科學化》,載《中國食品藥品監管》,2005年第12期,第5頁,2005年12月1日。
115,《重要的是完善法律規范和評價體系(行政首長問責辦法是否可行)》,載《檢察日報》“聲音周刊”之“議事廳”,2006年1月2日。
116,《“疑罪從無”理念與藥品監管中證據規則的完善》,載《中國醫藥報》2006年2月25日,第3版。
117,《<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法制意義》,載《太原日報》第10版“并州廣角”,2006年2月28日(非本人投稿)。
118,《建立和完善國家科研項目監理制度》,載《人民法院報》2006年4月17日B2版《法治時代》周刊第254期“學者觀察”。
119,《論將審計報告納入人大審議議程與人大監督權的實現》,載《今日中國論壇》2006年(后來得知因故未能刊載)。
120,《論構建和諧社會中城管執法的作用》,載《法學家》2006年第2期(總第95期),2006年4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CSSCI)收錄2006年)。
121,《直接訴訟缺乏法律支持(公民能否直接狀告財政局違規購車)》,載《檢察日報》第6版“參議”,2006年4月24日。
122,《歐典地板事件與法規范的解釋和適用》,載《人民法院報》2006年5月9日B2版《法治時代》周刊第256期“學者觀察”。
123,《政府職能轉變的制度保障》,載《今日中國論壇》,2006年第6期(總第18期)第64-66頁,2006年6月5日。
124,《是城管無權拆除,還是公司無資格質疑——從蘭州集中整治戶外廣告遭質疑看:城管執法如何推動“參與型行政”》(原稿題目:參與型行政與城管執法的可接受性),載《檢察日報》“聲音周刊”之“學者·專欄”,2006年7月24日。
125,《新世紀中國行政法與行政法學發展分析——放權、分權和收權、集權的立法政策學視角》,載《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第21卷第4期),2006年8月20日;全文轉載于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7年第3期,2007年3月25日。
126,《政府職能定位與藥品廣告規制的完善》,載《中國醫藥報》,2006年12月5日,B2版“法制周刊”(附有像片)。
127,《論政府職能轉變的目標及其制度支撐》,載《中國法學》2006年第6期(總第134期),2006年12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CSSCI)收錄2006年)。
128,《誠信旅游的法制保障》,載《旅游誠信建設研討會發言匯編》(內部發行),北京市旅游局,2006年12月20日。
129,《論行政評價機制與參與型行政》,載《北方法學》創刊號,2007年1月25日。
130,《(罷免村主任,鎮政府認定不合法?)人大應依法保障村民行使權利》,載《檢察日報》“聲音周刊”之“議事廳”,2007年4月2日。
131,《論根治腐敗的制度支撐》,載《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第22卷第3期),2007年5月5日。
132,《論將審計報告納入人大審議議程與人大監督權的實現》,載《中國經濟時報》“專家建言”欄,2007年5月11日。
133,《論城市創新中的市民參與》,載《法學雜志》2007年第3期(總第166期),2007年5月15日;收錄入北京市法學會編:《走進法治——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無出版社),2008年7月。
134,《計劃行政的本質特征與政府的職能定位》,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2007年5月16日;摘錄轉載于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公共行政》2007年第10期,2007年10月9日。
135,《“政府立法回避”不宜全面推廣》,載《法制日報》第八版“視點”,2007年7月20日。
136,《論政府職能轉變與建設和諧社會》,載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法律問題》(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第59-65頁,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版。
137,《應以“行政裁量”取代“行政自由裁量”》,載《北京日報》第18版“理論周刊·爭鳴”,2007年8月6日。
138,《法院審理國家賠償確認案件的程序建設》,載《法制日報》第9版“法制日報周末法政”欄,2007年8月19日。
139,《房屋拆遷行政案件中的常見問題》,載《中國審判》2007年第9期,2007年9月5日。
140,《列車上違法售“藥”誰來管?》,載《中國醫藥報》A6版“法制周刊用法”之“法律顧問”欄,2007年11月6日。
141,《“政府立法回避”不具合法性》,載《北京日報》18版“理論周刊·茶話·法學篇”,2007年11月26日。
142,《導讀:拓展和創新行政法學研究的階梯》,載王名揚著《法國行政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版,626-645頁。
143,《“大部制”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舉措》,載《溫州日報》第7版“求索”欄目,2008年3月16日(非本人投稿)。
144,《視點:國家賠償法應修改什么、如何修改》,載《人民法院報》第5版“法治縱橫”第103期,2008年4月15日;全文轉載于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8年第6期,2008年6月25日。
145,《建議將“許可”有條件地轉化為“備案”(人大代表可以兩地兼任么)》,載《檢察日報》第6版《聲音周刊》,2008年6月16日。
146,《一項便民利民的“善治”》,載《中國醫藥報》第7版“法制周刊”之“法治沙龍”,2008年6月16日。
147,《論經濟規制立法的正統性》,載《法學家》2008年第5期,2008年10月15日;全文轉載于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9年第6期,2009年6月9日。
148,《<行政訴訟法>如何修改》,載《方圓法治》,2008年第23期(總236期)2008年12月5日。
149,《房產管理局違法辦理登記的責任分析》,載《中國審判》2009年第1期,2009年1月5日。
150,《論“服務型政府”在行政法上的定位》,載《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第24卷第1期),2009年3月5日;全文轉載于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9年第4期,2009年4月9日;摘錄刊載于《法治政府建設》2009年第6期,4,500字,2009年12月29日。
151,《行政、民事爭議交叉案件審理機制的困境與對策》,載《法律適用》2009年第5期(總278期),2009年5月。
152,《優良的行政文化凝聚民心》,載《觀察與思考》,2009年第10期,2009年5月16日。
153,《<行政過程中的民事糾紛解決機制研究>論文評議》,載《法學家》2009年第3期,2009年6月15日。
154,《論農村征地補償制度的完善——解讀<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載《法治政府建設》,2009年第3期,2009年6月29日。
155,《由力拓“間諜門”看國家經濟安全》,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5期,2008年8月3日。
156,《兼顧“保密”和“公開”(“信息公開中的保密法”鏈接)》,載《檢察日報》第4版“60年共和國法制建設與公民法律意識共同成長記錄”,2009年9月3日。
157,《<行政強制法>不應無休止地審議下去》,載《方圓法治》第257期,2009年10月21日“方圓觀察”欄目。
158,《借調干部尷尬處境透視(機關“漂移族”)》,載《人民論壇》雜志2009年11月(上)(總第271期),2009年11月3日。
159,《新中國行政法的回顧與展望》,載《人民論壇》雜志2009年11月(中)(總第272期),2009年11月24日。
160,《行政復議被申請人認定案例分析專家點評2》,載《北京市行政復議案例選編》第8期(總第13期),2009年12月31日;收錄于《北京市行政復議案例選編》第一輯,2010年1月。
161,《司法對行政的統制功能》,載《人民法院報》2010年1月15日第5版。
162,《社會管理創新的內容、路徑與價值分析》,載《檢察日報》第3版“實務”,2010年2月2日;轉載刊發于《法治政府建設》2010年第4期,第20頁-第23頁。
163,《非法行醫的概念構成》,載《中國審判》2010年第3期(總第49期),2010年3月5日。
164,《在理想和現實之間》,載《方圓》第266期,2010年3月5日。
165,《房屋征收:“法律”與“條例”之間的博弈》,載《觀察與思考》2010年第4期,2010年4月1日。
166,《以制度建構權責統一的責任政府》,載《法制日報》2010年5月5日第六版。
167,《土地規制、房屋拆遷與權利救濟》,載《法律適用》2010年第6期(總291期),2010年6月8日。
168,《<社會保險法>促建社會安全網絡》,載《觀察與思考》2010年第12期,2010年12月1日。
169,《完善法規范是解決教育紛爭的根本保障——從西北政法大學“申博”復議案看我國學位制度的完善》,載勞凱聲主編:《中國教育法制評論》第8輯,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年12月1日,第237頁-第247頁。
170,《行政強制與公共利益的實現》,載王崇敏、陳立風主編:《法學經緯》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12月1日,第55頁-第72頁。
171,《論給付行政中的裁量權》,載王周戶、徐文星主編:《現代政府與行政裁量權》,法律出版社,2010年12月1日,第412頁-第459頁。
172,《政法機關要為社會管理創新創造良好外部環境》,載《檢察日報》2010年12月18日,第4版“三項重點工作在基層•特別報道之二”。
173,《動態把握公共利益完善利益衡量機制》,載《中國國土資源報》,2010年12月30日。
174,《“司法強拆”悖論的探析》,載《中國審判》2011年第1期(總第59期),2011年1月5日。
175,《“拆遷”與權利實現的辯證關系——對《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二次征求意見稿)》的思考》,載《中國土地》2011年第1期,2011年1月15日。
176,《行政法視野中的社會管理創新》,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總第145期),2011年1月16日(有刪減);收入《北京市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年會暨“行政調解制度的健全與完善”研討會優秀論文集》,2012年3月,15,900字(投稿原貌登出)。
177,《行政許可法:科學民主立法的典范》,載《光明日報》2011年3月12日,第11版。
178,《司法裁判、裁執分離與征收補償——<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補償條例>的權力博弈論》,載《法律適用》2011年第6期,2011年6月8日,第14頁-第23頁(全文轉載于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11年第10期,2011年10月9日)。
179,《司法裁判與征收補償》,載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叢刊》(2001年1月創刊)2011年第4期(總第59期),2011年11月1日(非本人投稿)。
180,《論裁執分離的行政強制執行》,載《中國審判》第8期,2011年8月5日。
181,《論科學、民主的行政立法》,載《法學雜志》2011年第8期,2011年8月15日。
182,《行政強制措施的實施程序》,載《法學雜志》2011年第11期,2011年11月15日。
183,《日本行政損失補償制度借鑒》,載《人民論壇》2012年01月(中)(總第353期),第15頁-第18頁。
184,《行政強制法原則的理解和運用》,載《觀察與思考》2012年第4期(總第412期)。
185,《北京構建世界城市的政府治理研究(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課題組——組長:周繼東、楊建順[第二署名人],副組長:李富瑩),載北京市法學會編:《北京市法學會優秀法學研究成果選編2010》,九州出版社,2012年3月。
[譯文]
001,《紀念美國憲法200周年》(董成美著,漢譯日),日本《一橋研究》12卷3號,1987年10月。
002,《中國<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第15草稿)》(漢譯日),日本《一橋研究》14卷4號,1990年1月。
003,《中國的行政機構改革》(董成美著,漢譯日),日本《一橋研究》15卷1號,1990年4月。
004,《日本行政法的現狀與課題》([日]南博方著,翻譯),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1996年第4期,1996年10月;原載《行政法學研究》第13期。
005,《行政訴訟中和解的法理(上)》([日]南博方著,翻譯),《環球法律評論》2001年春季號,2001年3月。
006,《行政訴訟中和解的法理(下)》([日]南博方著,翻譯),《環球法律評論》2001年冬季號,2001年11月。
[其他成果]
001,《資料公開與國際學術交流》(日文),載日本國一橋大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亞洲諸國的日本法研究和教育的現狀與課題》,1988年。
002,《我的日本印象——給弟弟的一封信》(日文),載日本《交流》第3集,1991年11月。
003,《取得博士學位以后》(日文),載日本《交流》第4集,1992年12月。
004,《歸國以后》(隨筆)(日文),載日本《交流》第5集,1993年11月。
005,《參加中國教育法的起草工作》(隨筆)(日文),載日本《交流》第6集,1994年11月。
006,《“希望工程”與我們的日語班》(隨筆)(日文),載日本《交流》第7集,1995年11月。
007,《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慶致辭》,載《法學家》第35期,1996年4月。
008,《生活雜記》(隨筆)(日文),載日本《交流》第8集,1996年11月。
009,《一個案件,八份判決——從一個案例看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的交叉與協調(座談會發言)》,《中外法學》第56期,1998年4月。
010,《為了祖國的明天更美好》,載《我的事業在中國——留學與奉獻》,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4月版。
011,《<日本行政法通論>簡介》,羅豪才主編《行政法論叢》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8月。
012,《行政法學的新視角——鹽野宏著<行政法>評介》,《人大法律評論》2000年卷第一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
[提交國家機關等的研究成果]
001,參與《教育法》立法起草調研工作,《立法活動簡報》等立法材料,提交教育部,1993年(具體數據有待補充)。
002,《<行政監察條例>修改意見》,提交國務院法制辦,1993年(具體數據有待補充)。
(期間大量數據待補充)
003,《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草案)(送審稿)>的修改意見》,提交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辦公室,1996年6月14日。
(期間大量數據待補充)
004,行政立法研究組《美國行政程序立法考察報告》,提交國家行政學院行政法研究中心、全國人大法工委,1998年12月1日。
005,《關于教師聘任辦法若干問題的思考》,提交國家教育部,1999年6月1日。
006,《關于<規范企業改制維護金融債權安全條例>及其<說明>的幾點建議》,提交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債權管理辦公室,1999年9月22日。
007,《教師聘任制與教師的地位——以高等學校教師為中心》,提交國家教育部,2000年8月10日。
008,《高等學校教師聘任暫行辦法》,提交國家教育部,2000年8月10日。
009,《日本的政黨體制和選舉制度——日本眾議院2000年總選舉評析》,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2000年10月30日。
010,《行政許可的特點及其分類》,提交國務院法制辦,2001年4月27日。
011,《論行政許可的合理化》,提交國務院法制辦,2001年7月5日。
012,《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和建議》,提交國務院法制辦,2001年8月15日。
013,《日本行政改革委員會<關于推進規制緩和的意見>》(翻譯),提交國務院法制辦,2001年10月19日。
014,《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草案)>的若干意見》,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2002年1月30日。
015,《對<關于反傾銷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的請示>若干意見》,提交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秘書行政司,2002年5月27日。
016,《關于<證券違法行為處罰辦法(送審稿)>有關的幾個法律問題的幾點意見》,提交國務院法制辦,2002年7月16日。
017,《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草案)>的修改意見》,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2002年7月31日。
018,《規劃編制條例(試擬稿)》,提交國家計劃委員會發展規劃司,2003年1月26日。
019,《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草案)>的修改意見》,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2003年2月2日(執筆人:楊建順、高秦偉)。
020,《對日本、歐盟、印度等三份提案的意見》,提交商務部世界貿易組織司,2003年8月6日。
021,《關于<反興奮劑條例(征求意見稿)>的修改意見》,提交國務院法制辦教科文衛司,2003年9月15日。
022,《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的修改意見》,提交國務院法制辦教科文衛司,2003年11月25日(執筆人:楊建順、劉藝、許兵、張艷麗)。
023,《治理交通擁堵的他山之石——日本的交通狀況及其對我國的啟示》,提交北京市公安局道路交通管理局,2003年12月30日。
024,《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草案)>的修改建議》,提交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2004年2月12日(執筆人:楊建順、許兵、張艷麗)。
025,《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草案)>的修改意見》,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2004年11月22日(執筆人:楊建順、陸維福;參加意見者:高秦偉、張艷麗、王丹紅、吉雅)。
026,《關于修改<<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的意見》,提交教育部師范司,2005年1月13日。
027,《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草案)>的修改意見》,提交中國法學會,2005年1月19日(執筆人:楊建順、張步峰)。
028,《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法(征求意見搞)>的修改意見》,提交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秘書行政司,2005年5月30日。
029,《關于<艾滋病防治條例(09-29稿)>的修改意見》,提交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教科文衛司,2005年10月8日。
030,《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草案)>的修改意見》,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2005年11月20日(執筆人:楊建順、張步峰、趙銀翠、康猛)。
031,《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草案)>的修改意見》,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2006年1月13日(執筆人:楊建順、高秦偉、張步峰、趙銀翠、康猛)。
032,《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草案)>的修改建議》,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2006年2月8日(執筆人:楊建順、高秦偉、張艷麗、張步峰、趙銀翠、杜鵑)。
033,《關于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的建議》,提交國家保密局,2006年2月15日。
034,《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修訂草案)>的修改建議》,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2006年3月24日(執筆人:楊建順、高秦偉、張步峰、王丹紅、趙銀翠、許亞東)。
035,《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模式研究》,提交國務院法制辦、信息辦,2006年3月1日(課題組成員:楊建順、高秦偉、張步峰、王丹紅、趙銀翠、王芳蕾、王斐、許亞東、曾斌)。
036,《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修訂草案)>的修改建議》,提交全國人大法工委,2007年5月23日(執筆人:楊建順、劉亞凡、欒志紅、尚明瑞)。
037,《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草案)>的修改建議》,提交全國人大法工委,2007年5月23日(執筆人:楊建順、劉亞凡、欒志紅、尚明瑞)。
038,《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權益保護法(征求意見稿)>的修改建議》,提交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2007年5月29日(執筆人:楊建順、張步峰、劉亞凡)。
039,《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修訂草案)>的修改建議》,提交中國法學會,2007年7月17日(執筆人:楊建順、尹正友)。
040,《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草案)>的修改建議》,提交全國人大法工委,2008年1月28日(執筆人:楊建順、王貴松、張步峰、趙銀翠、欒志紅、劉亞凡)。
041,《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草案送審稿)>的修改建議》,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和法學院傳真提交國務院法制辦(教科文衛司),2008年2月15日(執筆人:楊建順、張步峰、趙銀翠、欒志紅、劉亞凡、白貴秀)。
042,《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修訂草案)>的修改建議》,提交中國法學會研究部,2008年5月12日;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2008年5月19日(執筆人:楊建順、趙銀翠、劉亞凡、尹正友、白貴秀)。
043,《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修訂草案)>的修改建議》,提交中國法學會研究部,2008年7月11日;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2008年11月20日(執筆人:楊建順、張步峰、欒志紅、尹正友、白貴秀、梁瑞輝)。
044,《勞動教養制度的歷史、現狀及未來》,提交中國法學會研究部,2008年8月18日(執筆人:楊建順、許兵)。
045,《關于<高等學校信息公開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的修改建議》,提交中國人民大學,2009年1月6日。
046,《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考試法(草案)>的修改建議》,提交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秘書行政司,2009年3月19日(執筆人:楊建順、白貴秀、李蕊佚、溫澤彬、朱世海、霍敬裕、高衛明、何倩、王晨、康良輝)。
047,《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征求意見稿)>的修改建議》,提交國務院法制辦公室,2009年4月13日。
048,《關于<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送審稿)>的修改建議》,提交國務院法制辦公室,2009年6月19日(執筆人:楊建順、王貴松、劉亞凡)。
049,《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修訂草案)>的修改建議》,提交中國法學會研究部,2009年7月16日;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2009年7月17日(執筆人:楊建順、尹正友、白貴秀、高衛明、何倩、鄒艷暉)。
050,《關于首都交通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提交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執筆人:楊建順),2010年12月31日。
051,《關于北京市實施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修改意見的修改建議》,提交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執筆人:楊建順),2011年1月21日。
052,《關于公安交管部門發布道路交通信息的合法性權威性》,提交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執筆人:楊建順),2011年4月28日。
053,《對<關于部分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罰款處罰標準的意見>的建議》,提交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執筆人:楊建順),2011年5月16日。
054,《關于尾號限行懲處及醉駕拒下車的應對措施的正當性》,提交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執筆人:楊建順),2011年5月16日。
055,《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修正案(草案)>的修改建議》,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執筆人:楊建順、鄒艷暉、史全增),2011年7月27日。
056,《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的修改建議》,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執筆人:楊建順、鄒艷暉、史全增),2011年7月27日。
057,《關于小區內醉酒駕車的法律適用問題之我見》,提交北京市公安局道路交通管理局(執筆人:楊建順),2011年8月18日。
058,《關于<精神衛生法(草案)>的修改建議》,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執筆人:楊建順、欒平平、呂武),2011年11月28日。
059,《<北京市出版條例(草案)>第10條相關問題論證報告》,提交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執筆人:楊建順),2012年4月26日。
060,《預防訴訟的重點和情形——<行政訴訟法修改>專題研究》,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執筆人:楊建順),2012年4月27日。
061,《<食品安全條例>(修改稿)專家審查建議》,提交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執筆人:楊建順),2012年5月16日。
062,《關于擬設立心理矯治專業委員會的意見》,提交中國勞動教養學會(執筆人:楊建順),2012年6月5日。
63,《<北京市出版條例(草案)>設定“非出版單位出版物內容策劃制作”相關條款的項目論證》,提交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執筆人:楊建順),2012年6月8日。
六、聯系方式
010-82500343(S)
博客:http://cyworld.ifensi.com/dexinloushi
微博:http://t.qq.com/yangjianshun2011
電郵:yangchenfan2004@126.com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