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課的復習和應考有著與公共課不同的策略和技巧,雖然每個考生的專業不同,但是在總體上都有一個既定的規律可以探尋。以下針對考研專業課為2011年的考生總結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復習方法和技巧。
專業課考試的方法論
對于報考本專業的考生來說,由于已經有了本科階段的專業基礎和知識儲備,相對會比較容易進入狀態。但是,這類考生最容易產生輕敵的心理,因此也需要對該學科能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做到知己知彼。
跨專業考研或者對考研所考科目較為陌生的同學,則應該快速建立起對這一學科的認知構架,第一輪下來能夠把握該學科的宏觀層面與整體構成,這對接下來具體而豐富地掌握各個部分、各個層面的知識具有全局和方向性的意義。做到這一點的好處是節約時間,盡快進入一個陌生領域并找到狀態。很多初入陌生學科的同學會經常把注意力放在細枝末節上,往往是浪費了很多時間還未找到該學科的核心,同時缺乏對該學科的整體認識。
其實考研不一定要天天都埋頭苦干或者從早到晚一直看書,關鍵的是復習效率。要在持之以恒的基礎上有張有弛。具體復習時間則因人而異。一般來說,考生應該做到平均一周有一天的放松時間。
專業課的四輪復習法
根據我們的經驗,專業課的復習應該以四輪復習為最佳,所以考生在備考的時候有必要結合下面的內容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
第一輪復習:每年的2月——8月底
這段時間是整個專業復習的黃金時間,因為在復習過程遇到不懂的難題可以盡早地尋求幫助得到解決。這半年的時間相對來說也是整個專業復習壓力最小、最清閑的時段。考生不必要在這個時期就開始緊張。
對于跨專業的考生來說,時間安排上更是應當盡早。完全可以超越這里提到的復習時間,例如從上一年的10月份就開始。一般來說,第一輪復習的重點就是熟悉專業課的基本理論知識,多看看教材和歷年試題。暑假期間,在準備公共課或者上輔導班的同時,繼續學習專業課教材,擴大知識量。
復習的尺度上,主要是將專業課教材精讀兩遍以上,這里精讀的速度不宜太快,否則會有遺漏,一般每天弄懂兩到三個問題為宜。由于這段時間較長,考生完全可以把專業問題都吃透。考生在第一遍精讀的時候就需要把這些能夠成為考題的東西挖掘出來,整理成問答的形式。
第二輪復習:每年的9月——12月中旬
這個時段屬于專業課的加固階段。第一輪復習后總會有許多問題沉淀下來,這時最好能夠一一解決,以防后患。對于考生來說,這4個月是專業知識急劇累積的階段,也是最為繁忙勞累的時候。
在專業課復習上,這段時間應該主要看近年的學術期刊以及一些重要的學術專著,邊看書邊做讀書筆記,并整理以前的聽課筆記。一項這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因為復習的重點會往公共課上傾斜,專業課復習所占的時間也會縮短。此時需要注意本年度涉及所考專業的熱點問題。
在復習的尺度上,應該逐漸拋開書本,將書本中的知識點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整理成精練的筆記。然后看自己的筆記并形成自己的東西,因為考試是需要用筆來表達的。所以,把第一次精讀過后的那些重點問題用答卷的方式寫一遍,效果是十分突出的。再根據本專業的情況,翻查其他的參考用書,將新的知識點補上。一般來說,專業課不可能只涉及一兩本書,不排除出現一些超越范圍的考題。因此,可以根據考過的同學的建議去精讀其他的參考書,把重要的內容補充上去。
第三輪復習:12月中旬——考前一周
這個時候的專業課復習主要是認真看第一輪和第二輪復習時積累下來的讀書筆記和聽課筆記,不斷加深印象,試著自己給自己出題并且結合本年度的熱點問題試圖去猜一下專業考題,并想想該怎么答,訓練一下解題思路和技巧。
復習的尺度方面,則是查閱本年度該專業最新的熱點問題以及報考導師目前研究的主要課題等,把這些補充上去,整個的復習筆記就比較完整了。在補充和擴展的過程中,查詢網站、期刊等都是很好的手段。
另外,因為考試臨近,考生應該注意調節自己的專業興奮程度,積極地和考研盟友針對某些問題進行辯論,汲取對方的復習心得。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查缺補漏和深化理解。
第四輪復習:考前一周——考前一天
如果這個時候還有很多問題依然得不到解決,那么就不要再費心血去搜集答案了。這是一個博弈的階段,把自己熟悉的問題盡量把握好才是關鍵。
這里突出強調的就是要學會調整心態,準備應考,讓自己找到考試的感覺。這段時間,主要是默默地體會所有的知識要點和熱點問題,把心態和作息時間調整到最佳,保證考場中的理想發揮。
總之,從心理到實戰,考研對每一個選擇它的人都賦予了公平的起點和特別的困難。當你選擇考研時,你要相信自己是勇敢的,與眾不同的。而當你的毅力和努力讓你有一天相信自己能夠戰勝這個挑戰時,你就離勝利不遠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