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導師詳細信息
姓名:丁希侖
性別:男
出生年份:1967
職稱:教授
院系: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
首次聘任導師時間:2006
現聘任導師一級學科名稱:機械工程
現聘任導師二級學科名稱:機械設計及理論
聘任在第二學科培養博士生專業名稱:無
聘任在自主設置學科培養博士生專業名稱:無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機器人機構學,仿生機器人,空間機器人,智能與自動化裝置設計等。
電子信箱:xlding@buaa.edu.cn
辦公電話:82338005
辦公地點:新主樓A座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7號
個人簡介:
1、個人情況簡介:工學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學術任職:擔任國際機構與機器科學聯合會(IFTOMM)機器人學和機械電子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宇航學會機器人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自動化學會機器人競賽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自動化學會智能自動化專業委員會委員,2006-2009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機械工程系客座訪問教授。此外,目前擔任Associate editor of ASME Transaction Journal of Mechanisms and Robotics,國際期刊Mechanical Sciences的編委,北航學報副主編。
〉〉主要學習及工作的經歷是:
1997年3月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控制及自動化專業,獲博士學位。1997.1-1998.11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工程系機器人研究所博士后。1998.12-2000.9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工程系機器人研究所副教授。1999.9-2000.1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高級訪問學者。2000.9-2001.9英國倫敦南岸大學計算機、信息與數學學院博士后。2001.9-2004.7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機器人研究所副教授、副所長。2004.7-至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2004.10-2005.1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高級訪問學者。
2、教學情況:
本科生專業選修課《機器人技術》(2002年至今)、本科生專業選修課《機械設計CAD》(2004年度);
研究生學位課《機械系統動力學》(2002年至今)、研究生必修課《機器人的現代數學基礎》(2002年至今)。
3、科研項目情況:
作為課題負責人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等項目十余項。主持的項目主要有:
(1)、國家863青年基金項目“載體受控的柔性機器人動力學與控制技術研究”;(1998-2000)
(2)、國家863項目“自由漂浮的空間機器人非完整約束運動規劃與控制”;(1997-1999)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空間彈性機構的李群李代數分析方法及其應用”;(2002-2005)
(4)、國家863項目“容錯冗余度雙臂空間機器人的協調控制及遙操作研究”;(2002-2004)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變胞機構的構態變化和自動組合研究”;(2001-2003)
(6)、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項目“基于互聯網的擬人雙臂機器人遙操作研究”;(2002-2005)
(7)、國家基金委與英國皇家學會聯合資助項目——“中英十項”;(2004-2007)
(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空間柔性變胞機構的旋量系統理論及其在變形機器人中的應用”。(2005-2007)
(9)、中國和意大利政府重大科技合作計劃項目“一種新型的星球探測機器人系統設計”。(2006-2009)
(10)、國家863項目“輪腿式多足機器人群體系統技術研究與應用”。(2007-2009)
(1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研究項目“柔性空間變胞機構理論及拓展應用”。(2008-2010)
(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種多旋翼多功能空中機器人的設計研究”。(2010-2012)
(1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航天可展收機構結構的一體化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2013-2016)
4、國際合作:
與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機械工程系戴建生教授所領導的機器人與機構學研究中心、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的Alberto Rovetta教授所領導的機器人實驗室以及美國俄亥俄大學電子工程系的朱建潮教授建立了長期密切的合作關系,并成功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英國皇家學會“中英十項”國際合作項目、英國教育部支持的中英創新基金ICUK項目及中國政府和意大利政府重大科技合作計劃項目等各1項。
5、論文和專利情況:
在國內外會議和期刊上累計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其中SCI/EI收錄100余篇。出版個人學術專著1部《擬人雙臂機器人技術》,與他人合作出版專著和編著2部、國外英文著作2章。已獲得授權國家專利2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10余項)。
〉〉部分論文如下:
論著名稱作者會議(刊物、出版社)年、卷、期、頁
[1].X. Ding, Y. Yu, Motion Planning and Stabilization Control of a Multi-propeller Multifunction Aerial Robot-MMAR, 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18(2):645-656, 2013
[2].X. Ding,Y. Yang,J.S. Dai,Topology and kinematic analysis of color-changing ball,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46 (1): 67–81, 2011
[3].Xilun Ding,Yi Yang, Reconfiguration Theory of Mechanism From a Traditional Artifact,ASME Transaction,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132(11): 114501-1—114501-8, November 2010.
[4].Ding X. and Dai, J. S., Characteristic equation-based Dynamic Analysis of Vibratory Bowl Feeders with Three Spatial Compliant Legs,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5(1):164-175,2008
[5].Dai, J. S. and X. Ding, Compliance Analysis of a Three-legged Rigidly-connected Compliant Platform Device, the ASME Transaction,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128(4):755-764, 2006
[6].X. Ding and Selig, J. M., On the Compliance of Coiled Spring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46(5):703-727, 2004
[7]. X. Ding and Selig, J. M., Dynamic Modeling of a Compliant Arm with 6 Dimensional Forces on the Tip via Screw Theo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a, 21(2):193-197, 2003
[8]. Selig, J. M. and X. Ding, Diagonal Spatial Stiffness Matri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 Automation, Vol.17, No.2, 2002
[9]. X., Ding and Selig, J. M.,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Compliance Behavior of Coiled Springs Via Screw Theory,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15(4): 293-297, 2002
[10]. Selig, J. M. and X., Ding, Structure of The Spatial Stiffness Matrix,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 Automation, Vol.17, Issue 1, 2002
6、獲得學術獎勵或榮譽情況:
2002年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2007年獲第十屆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1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入選2013-2014年度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獲得國防科技進步三等獎(2008)、北京市發明專利獎(2010)和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2013)等省部級科技獎勵。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