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相關部門獲悉,由天津市屬17所重點高校組成的高校聯盟與濱海新區達成合作協議,積極探索高層次人才培養、產學研合作創新模式,共同打造“濱海研究生培養基地”,每年為新區“十大戰役”培養輸送200名研究生,助推濱海新區開發開放。
創新高校服務新區模式
據了解,這17所重點高校分別是天津科技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商業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工程師范大學、中國民航大學等。對于“基地”的建設意義,濱海新區教育局負責人表示:“基地”建立后將源源不斷地為“十大戰役”輸送攻堅克難的“高層尖兵”。該負責人表示,“基地”從培養專業碩士開始,再逐步拓展到其它形式的研究生培養。從今年起,天津市高校聯盟每年將為濱海新區培養專業碩士不少于200人,學生主要從事濱海新區所屬企業的研究課題,“這也是市屬高校積極融入濱海、服務濱海的創新模式”。未來,“基地”還將吸引全國范圍內有意向的重點高校積極融入新區人才建設,為打造“人才高地”不斷拓展疆域。
專家擔任研究生第二導師
人才到了濱海,“如何留住”才是關鍵問題。“學校在市區,到新區做項目、搞科研需要便利條件,導師如何跨區域指導就是個現實難題。”天津財經大學大四學生王飛認為“距離”是建設基地不可回避的問題。為此,新區打破固有模式,實行“雙導師”培養計劃,使“距離產生美”。“由于濱海新區擁有眾多世界500強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先天的人才、專家優勢,天津市高校聯盟聘請濱海新區的企業和科研院所等單位的高級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為研究生擔任導師,每年不少于50人。”新區教育局負責人介紹,新區采取“雙導師”教學,高校特聘企業專家為在企業做項目、搞科研的研究生擔任“第二導師”,這種做法目前在全市乃至全國都尚屬首例,“這部分導師具有豐富的資源,能給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同時,天津市高校聯盟根據濱海新區的需求,自主設置研究生課程,建立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長效機制,為濱海新區發展提供不竭的人才動力。
專項基金支持基地建設
研究生來了住在哪兒,生活是否便利?新區政府對此十分關心。為此,濱海新區教育局與天津科技大學和許多企業達成合作協議,新區教育局設立專項人才基金給予支持,將學校和企業作為“基地”的實體,為參與此項計劃的研究生提供食宿等配套服務。除設立專項人才基金外,新區教育局還采取多種形式的獎勵政策,鼓勵新區各類型企業加入“基地”,對有突出貢獻人員給予獎勵,調動新區企業培養和吸納高層人才的積極性。(記者:郭熠)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