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李谷成 性 別: 男 電 話: 027-87286896 Email: lgcabc@mail.hzau.edu.cn 系 所: 農業經濟學 職 稱: 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承擔課程: 微觀經濟學、農業經濟學和農業技術經濟學 崗位級別: 暫無 研究方向:農業技術經濟學、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
個人簡歷
李谷成,1982.05,湖南長沙人,經濟學學士,農業經濟管理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承擔《農業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經濟研究方法》和《農業技術經濟學》等課程教學任務,主要從事農業技術經濟和油菜產業經濟研究工作。以獨撰或第一作者身份在《經濟學(季刊)》、《管理世界》、《經濟學家》、《統計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中國農村經濟》、《農業技術經濟》等經濟類權威雜志發表論文30余篇,多次被人大復印資料轉載。曾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專著提名獎、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獎、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等科研獎勵,入選2011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和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2層次)。主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科研項目多項,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經濟研究室團隊核心成員。
學術兼職
《經濟學(季刊)》、《中國農村經濟》、《中國農村觀察》、《農業經濟問題》、《農業技術經濟》、《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財貿研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等雜志匿名審稿人。 科研獎勵 [1] 《基于轉型視角的中國農業生產率研究》,2010年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獎,湖北省人民政府。 [2] 《基于轉型視角的中國農業生產率研究》,2011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3] 《湖北省生生**產業化經營研究》,2011年湖北發展研究獎一等獎(序5),湖北省人民政府。 [4] 《轉型視角下的中國農業生產率研究》,2012年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專著提名獎,杜潤生獎勵基金會。 [5] 《農業生產率研究》(系列論文),2013年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湖北省人民政府。 科研成果 [1] 李谷成,《轉型視角下的中國農業生產率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年。 [2] 馮中朝、鄭炎成、馬文杰、李谷成,《中國油菜產業經濟研究》,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年。 [3] 李谷成,《中國農業的綠色生產率革命:1978-2008年》,《經濟學(季刊)》(CSSCI),2014,13(2):537-558。 [4] 李谷成、李崇光,《十字路口的農戶家庭經營:何去何從》,《經濟學家》,2012(1):55-63。 [5] 李谷成、范麗霞、閔銳,《資源、環境與農業發展的協調性》,《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CSSCI),2011(10):21-38。 [6] 李谷成、陳寧陸等,《環境規制條件下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與分解》,《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CSSCI),2011(11):153-161。 [7] 李谷成、馮中朝,《基于人類發展視角的人力資本投資》,《經濟學家》(CSSCI),2009(6):19-25。 [8] 李谷成,《技術效率、技術進步與中國農業生產率增長》,《經濟評論》(CSSCI),2009(1):60-68。 [9] 李谷成,《人力資本與中國區域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財經研究》(CSSCI),2009(8):115-128。 [10] 李谷成,《中國農村經濟制度變遷、農業生產績效與動態演進》,《制度經濟學研究》(CSSCI),2009(3):20-54。 [11] 李谷成,《中國農業生產率增長的地區差距與收斂性分析》,《產業經濟研究》(CSSCI),2009(2):41-48。 [12] 李谷成,《轉型期中國農業生產率增長的分解、變遷與分布》,《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CSSCI),2009(2):148-152。 [13] 李谷成、馮中朝等,《三種油料作物生產的全要素生產率估計、分解與行業比較》,《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9(6):263-268。 [14] 李谷成、馮中朝等,《家庭稟賦對農戶家庭經營技術效率的影響沖擊》,《統計研究》(CSSCI),2008(1):35-42。 [15] 李谷成、馮中朝、范麗霞,《農戶家庭經營技術效率與全要素生產率分解(1999-2003)》,《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CSSCI),2007(8):25-34。 [16] 李谷成、馮中朝等,《農業部門勞動力再配置、農村非農化與中國農村經濟增長》,《南方經濟》(CSSCI),2007(4):22-33。 [17] 李谷成、馮中朝、范麗霞,《教育、健康與農民收入增長》,《中國農村經濟》(CSSCI),2006(1):66-74。 [18] 李谷成、范麗霞、馮中朝,《資本積累、制度變遷與農業增長》,《管理世界》(CSSCI),2014(5):67-79。 [19]李谷成,《資本深化、人地比例與中國農業生產率增長》,《中國農村經濟》(CSSCI),2015(1):14-30。 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全要素生產率與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理論與實證,編號:70903027,2009.08-2012.12,18.00萬。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結構調整、比較優勢與動態演進,編號:71273103,2012.08-2015.12,50.00萬。 [3]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編號:09YJC790105,2009.10-2012.12,5.00萬。 [4] 教育部博士學科點新教師基金,中國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及其可持續性,編號:20090146120004,2010.01-2012.12,3.60萬。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勞動力成本上升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機理與實證研究,編號:71473100,2014.08-2018.12,60.00萬。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