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網絡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產生翻天覆地的改變,這種改變是革命性的,很多領域甚至完全顛覆了以往的行為方式。這么重要的改變必然也是我們考研政治研究的重點。老師以最新最熱的材料,給大家分析一下,互聯網金融中滲透的考研政治知識點。
一、材料節選(來源:2015年07月20日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互聯網金融的“基本法”終于浮出水面。近日,央行等十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首次明確了不同性質的互聯網金融業態,并規范了監管職責的劃分。專家表示,此次“指導意見”的出臺意味著互聯網金融進入法治化軌道,雖然這份“健康指南”未必“包治百病”,但對互聯網金融領域權利、責任和義務的明晰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
“健康指南”規范發展
余額寶、拍拍貸、螞蟻金服、陸金所……時下,習慣于理財的人們對這些互聯網金融的“大佬”級公司早已不陌生;P2P網絡借貸、股權眾籌融資、互聯網信托……這些不斷創新的投融資模式也逐漸為市場所熟悉。
根據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P2P網貸成交量達3006.19億元,其中65%是單筆借貸資金在100萬元以下的小額貸款,這些借款人多是小微企業、個體商戶等。然而,僅上半年就出現了多起網貸平臺經營者“卷款跑路”事件,其他形態的互聯網金融服務也存在著用戶信息泄露、風險控制機制不健全、信用體系隱患多等問題。行業“無門檻、無規則、無監管”的情況嚴重阻礙了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
分業監管鼓勵創新
“鼓勵創新、防范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對于受到技術與市場并行驅動的新生事物,此次《意見》明確要求,未來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既要簡政放權實行“寬監管”,也要“明確風險底線,保護合法經營,堅決打擊違法和違規行為”。
轉型時期警惕風險
專家指出,此次《意見》的發布無疑利好有金融機構牌照的互聯網公司。“任何一種金融業態都需要權利、責任、義務相統一。作為互聯網金融來講,比方說之前很多P2P平臺,不能只享受以平臺名義獲得資本后帶來的收益,而不愿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從這次“意見”中看,對于互聯網金融權、責、義的監管越來越接近于傳統的金融監管要求。”趙錫軍表示。
在金信網首席運營官安丹方看來,下一步隨著監管細則的出臺以及實體經濟持續去杠桿化,這一領域倒閉、違約、轉型等問題會頻繁出現。對于投資者來說,今后應更加謹慎地選擇投資平臺
二、2016考研政治解讀
信息時代,互聯網金融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無疑是科學技術帶來的革命。下面我們用考研思想政治理論中科學技術的作用來解讀一下互聯網金融。
科學技術作為先進生產力的重要標志,對于推動社會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馬克思對科學技術的偉大歷史作用作過精辟而形象的概括,認為科學是“歷史的有力的杠桿”,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每一次科學技術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深刻變化和社會的巨大進步。
首先,對生產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一是改變了社會生產力的構成要素,二是改變了人們的勞動形式,三是,改變了社會經濟結構特別是導致產業結構發生變革。(信息時代帶來的生產過程智能化,服務行業的大量興起等)
其次,對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F代科技革命把人們帶入了信息時代。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直接或間接地作用于人類生產方式的四個基本要素,即生活主體、生活資料、生活時間和生活空間,從而引起生活方式的變革。(網絡使生活高效,便捷,例如余額寶、拍拍貸、螞蟻金服、陸金所等的出現。)
最后,促進了思維方式的變革。引起思維變化的最切近的基礎即實踐?萍几锩紫韧ㄟ^改變社會環境來促進思維方式的發展,如擴大了人們的交往,開闊了人們的視野,F代科技革命對人的思維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主要表現在新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通過影響思維主體、思維客體和思維工具,引起了思維方式的變革。(互聯網思維)
科學技術像一把雙刃劍,既能通過促進發展以造福于人類,同時也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對人類的生存發展產生消極后果。(僅上半年就出現了多起網貸平臺經營者“卷款跑路”事件,其他形態的互聯網金融服務也存在著用戶信息泄露、風險控制機制不健全、信用體系隱患多等問題。)
科學技術作用的實現要受一定客觀條件,諸如社會制度、利益關系等因素的影響,也要受一定的主觀條件如人們的觀念和認識水平的影響。(隨著監管細則的出臺以及實體經濟持續去杠桿化,這一領域倒閉、違約、轉型等問題會頻繁出現。對于投資者來說,今后應更加謹慎地選擇投資平臺)
通過材料與原理的結合,相信大家對科技革命的作用理解更為透徹,希望本文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助大家考研政治復習一臂之力。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