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27日,《人民日報》刊發(fā)《走出扶老人困境》的文章。從法律角度闡述了這一社會難題該如何破解。文中精髓是必須嚴格執(zhí)法,提高碰瓷訛人的違法成本,萬不可和稀泥。這樣的時政熱點特別容易在考研政治思修中考察,因為思修考察的就是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點滴。
(一)文章內容
老人摔倒訛人的老戲文,又上演了。據(jù)媒體報道,四川彭州一名騎車摔倒的老人拽住上前關心的學生不放。結果監(jiān)控證明了學生的清白,老人被警方批評教育。助人是善,誣人是惡,哪個該做哪個不該做,這對小朋友都毋庸多說。然而在現(xiàn)實中,善意屢屢被反咬一口,做好事的成本大大提升了,寒了人心,壞了風氣。到底有啥辦法,能杜絕這種自己摔了還訛人的丑行?光憑教育,顯然力有不逮。辦法辦法,要“辦”這些碰瓷者,還得在“法”上發(fā)力。
總之,防治訛人現(xiàn)象要靠司法力量綜合施治,通過典型判例形成正確的導向,通過媒體向社會宣示:碰瓷訛人這種行為,惡劣到一定程度,該頂格處理就絕不罰酒三杯,該判敲詐勒索罪的就要依法處理,不打折扣。而對于事實糾纏不清、難辨責任的案件,則應該研判其審理對社會風氣的引導作用,考慮到社會福祉的最大化,審慎處理,盡可能地避免傷害社會善意、助長訛詐之風的效果出現(xiàn)。
(二)2016考研政治考點鏈接
老人摔倒扶不扶,這樣的社會難題非常困擾當今的中國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樂于助人、尊老愛幼都被金錢腐蝕,被利益化解。命題老師如果以某一碰瓷訛人的例子來考察同學們思修的考點,同學們一定要記住下列法律基礎考點。
首先要靠立法,為懲惡揚善提供明確的法律支撐。日前提交審議的《北京市院前醫(yī)療急救服務條例(草案)》就提出,患者及其家屬如捏造事實向提供幫助者惡意索賠,將承擔法律責任。像這樣約法三章,把權責清單列明白,就能夠免除做好事的后顧之憂,讓訛人者沒有胡攪蠻纏的空間。
其次要靠嚴格執(zhí)法,真正提高碰瓷訛人的違法成本。對于事實確鑿的訛人事件,嚴辦沒商量。大事化小圖省勁、看在年長就開恩,這種執(zhí)法思維,小了說有和稀泥之嫌,大了說有違法治的精神。如果“訛成了能大撈一筆,訛不成充其量是批評教育”成為一種潛規(guī)則,如果惡意訛人者的陰暗行為得不到觸及靈魂的教訓,那么再好的法條也不過是紙老虎,難以發(fā)揮震懾與懲戒的效力。
同學們牢記,只有毫不含糊地依法治訛,頂格懲戒碰瓷訛人行為,才能在復雜的社會風潮中,樹立鮮明的旗幟,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真正變“扶不起”為“訛不得”。這也是法治中國題中應有之意。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