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經階段,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大趨勢。經濟發展新常態之所以“新”,不僅在于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呈現若干新的特征,而且包含新的戰略方針、新的制度條件,包含新的思想方法、新的工作理念。
(1)新的戰略方針,突出體現為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價值取向。
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為了實現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而不應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國內生產總值。必須明確,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是不要發展,不是不講GDP,而是要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改變的是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改變的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必須準確把握這種發展條件和發展要求的變化,更加自覺地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這是我國邁上更高級發展階段必須越過的坎。因此,組織經濟活動,既要看發展,又要看基礎;既要看顯績,又要看潛績;既要注重GDP增長,更要注重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效益提高。
(2)新的制度條件,突出體現為確定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推動作用。
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在新常態下,要實現新發展、新突破,制勝法寶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和牽引是經濟體制改革,而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了頂層設計,明確提出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調市場與政府各安其位、各司其職,分工配合、協調共進。這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認識的一個新突破,標志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戰略部署,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只有市場、政府兩個方面的作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通過法治予以切實保障,才能更好地保障新常態下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3)新的思想方法,突出體現為強烈的問題意識。
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深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是新常態下必須掌握的方法論。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每個時代都有屬于它自己的問題。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許多新矛盾新問題,比如,經濟下行壓力的問題,經濟結構調整的問題,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的問題,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問題,等等。只有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有效破解前進中的難題,發展才能打開新的空間。正是針對這些突出矛盾和問題,黨中央提出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戰略舉措,比如提出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提出“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建設上海、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等等。
(4)新的工作理念,突出體現為不為壓力所動的戰略定力。
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要保持戰略定力,敢作為、勇擔當;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切實把工作落到實處。這些要求在新常態下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習近平同志突出強調的是敢于擔當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攻堅克難的力量,以及“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的責任意識。面對新常態下的經濟減速,一些人患上“換擋焦慮癥”,對此習近平同志指出,要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要沉住氣、有調控定力,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面對經濟結構調整中最為突出的化解產能過剩問題,他強調,再難也得干,要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打好這場攻堅戰,向歷史和人民交代。在新常態下,既要增強攻堅克難的勇氣,也要保持強大戰略定力;既要有憂患意識,也要有歷史耐心。只要一步一個腳印朝著既定目標前進,就會在新常態下把握新機遇、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發展。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