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年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測試中,邏輯推理部分總會出現3道左右的關于數字的題目,雖然總體分值不多,但它卻是拉開分數檔次的關鍵之一,因為它有一個響亮的名稱-數字陷阱。
之所以稱為數字陷阱,是因為眾多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只是將它看成了數字,而忽略了一個數字當中可能蘊含的多個因素的變化情況,同時又由于日常思維中,很少有去"較真兒",很少深入的思考,這樣命題人就抓住這一點,進行針對的設置考點。
在管理類聯考中,數字陷阱主要包括百分數、平均數、至多至少、相對數與絕對數等問題。下面跨考教育邏輯與寫作教研室王曉東老師就兩道近年的真題,來看初步看一下數字問題是如何在邏輯中考查的。
2015年1月管理類聯考-35題
35.某市推出一項月度社會公益活動,市民報名踴躍。由于活動規模有限,主辦方決定通過搖號抽簽的方式選擇參與者,第一個月中簽率為1:20;隨后連創新低,到下半年的10月份已達1:70。大多數市民屢搖不中,但從今年7月至10月,"李祥"這個名字連續4個月中簽,不少市民就此認為,有人在抽簽過程中作弊,并對主辦方提出質疑。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解上述市民的質疑?
(A)搖號抽簽全過程是在有關部門監督下進行的。
(B)在報名的市民中,名叫"李祥"的近300人。
(C)已經中簽的申請者中,叫"張磊"的有7人。
(D)曾有一段時間,家長給孩子取名不回避重名。
(E)在搖號系統中,每一位申請人都被隨機賦予一個不重復的編碼。
【分析】從題干來看,命題人給出一組矛盾現象:中簽的概率在逐步降低,但"李祥"這個名字卻連續4個月出現,這本身就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所以人們才會質疑抽簽過程的可能存在作弊。本題讓我們去削弱市民的質疑,即讓我們向市民解釋為什么不存在作弊,即看似矛盾的現象其實是不矛盾。
大家注意到,中簽率是針對一個人來說,他中簽的可能性是多大。同時,大家還注意,"李祥"只是一個名字,但未必是一個人。B選項指出,"李祥"這個名字在系統里有300人。這樣,這個名字比某個人中簽的概率就高近300倍。由此來看,原題中的矛盾就不再是矛盾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